第四章“我們坐的是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

散會後,周惠的腳步比往輕快許多。今天鄧小平的講話使他神振奮,講話將解放思想提到“一個重大政治問題”的高度,並且闡明“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號召“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時,講了周惠盼望已久的話:“在經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鄧小平用慎重的語氣說“當然,在西北、西南和其它一些地區,那裡的生產和群眾生活還很困難,國家應當從各方面給予幫助,特別要從物質上給予有力的支持。邊遠窮地區,包產到戶也可以搞,不是不可以搞。”聽到這裡,周惠覺心豁然一敞,上任後的全部努力似乎都有了報償。他沿樓梯緊下幾級階,追上了胡喬木。

早在建國前“南北二喬木”這兩位共產黨內的大才子便盛名揚海內。南喬木——喬冠華;北喬木——胡喬木,周惠都是認識的,特別是與胡喬木相已久。

“哎,喬木同志,”周惠招呼“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是你起草,搞得怎麼樣”

“有什麼事?”胡喬木不無警惕地望一眼周惠,知道這位老弟喜歡出格,最近更沒少放炮。

“小平同志的發言很彩,有句話應該寫入紀要裡去呀。”

“哪句話?”

“邊遠山區、貧困地區能不能寫上包產到戶…”

“不行不行。”胡喬木搖頭“你想得太簡單”

“哎,小平同志都講了…”

“在哪兒進?在中央會議上。要是寫到文件上,就不光是邊遠窮地區了,那就要全國席捲”

“只要老百姓願意,那就席捲嘛,有啥不好?”胡喬木仍是搖頭:“我告訴你,你們願意怎麼幹就怎麼幹,我不能寫,這句話上文件,那就決堤”周惠無奈地聳聳肩,興致有些跌落。鄧小平講話後,他對內蒙古的農業生產已經有了信心和把握,但他已不滿足於自己可以放手幹,他希望能從此在全國形成一種“大氣候”

農村工作會議紀要不寫這句話,會議文件總要有這句話吧?白紙黑字帶回去,對全區幹部解放思想會起多大的鼓舞作用!整理文件的秀才們也住京西賓館,周惠成了那裡的常客。

新華社負責人曾把整理出來的文件遞給了周惠:“喂,你先看看吧。”周惠抓過文件,朝鋪上一躺便迫不及待地翻閱,目光匆匆地掃過字裡行間。從頭到尾看兩遍,一股火氣按捺不住,將胳膊一掄,文件被扔在地板上。

“你們把最彩的東西沒了!”周惠從上跳起身,他沒有找到“包產到戶”四個字,失望之情於詞“你們搖筆桿的不寫,我們幹事的用行動寫!”一京西賓館小禮堂里正在放電影。據鄧小平的指示,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優秀影片同它們的創作人員一樣陸續獲得解放,首先在這裡重上銀幕。

周惠坐在西南角的位置。八年八個樣板戲,他同全國人民一樣實在是“吃”膩就像一個人吃了八年羊尾巴,聞到味便難受得起雞皮疙瘩。如今換了口味,重新聽到久遠親切的聲音,看到悉可心的人物和生活,那一種神愉悅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

有人從東北角“雙號入場”的門口走入,貼牆立有幾秒鐘,讓眼睛適應黑暗。

“首長,請跟我來。”服務員上前引領。

“周惠同志坐哪裡?”問話河南味十足。

“是趙書記啊,”服務員辨認出來人是四川省委第一書記趙紫陽“打字幕請他出來!”

“不要,我跟他坐一起看。”趙紫陽小聲說“你幫我找一找。”走過來兩名服務員,嘀咕幾聲,一名服務員知道周惠大致的座位,引趙紫陽繞向西南,包了紅布的手電筒小心翼翼地照照,一手扶趙紫陽,貼近他耳邊:“就在那兒,從這兒過去…”借銀幕反回來的光亮,趙紫陽看到周惠,挨他身邊坐下來。周惠被影片牽走魂一般,渾然不覺。

有人在他肋部捅了捅。

“嗯,”周惠回頭回神,正要叫出聲,被趙紫陽用手勢止住。便壓住嗓子貼過嘴去問:“你怎麼找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趙紫陽用他特有的河南口音咬耳朵。

“幹”周惠將身體一歪,兩人就成了“耳鬢廝磨”的姿態,正方便咬耳朵。

“聊聊。”

“出去?”

“就在這兒好。”趙紫陽擠擠眼“都看電影呢,沒人注意咱們。”

“聊啥?”周惠認真看一眼趙紫陽。那張長臉還像當年在九地委任職時一樣英俊,只是多了幾分老練和成。當年的生活與銀幕上放映的“平原游擊隊”很神似。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