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張飛韓信嶽鵬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思考的起因是彭德懷的“萬言書”但思考的“落腳點”卻本不是那份“萬言書”彭德懷上“萬言書”的原因很簡單,可以簡單到兩年前他朝米高揚掄胳膊:“怕死還當什麼共產黨員!”可以簡單到一首民謠:谷撒地,薯葉枯。

青壯鍊鐵去,收禾童與姑。

來年子怎麼過?

請為人民鼓嚨胡①!

彭德懷搶著胳膊跳出來。他這一“鼓嚨胡”便成了芳千古的人民英雄。

①嚨胡——喉嚨。

澤東所處位置,思考決不能像彭德懷那麼簡單;他所肩負的責任,也不允許他像彭德懷那麼簡單。在廬山,彭德懷是英雄,澤東也是英雄。這說法並非自相矛盾,恰說明了事物的複雜;不能簡單以勝敗論英雄,又怎能以簡單的對錯論是非?

論述這個問題,須專門一本書,而非現在這本書所要完成的任務。本書只是將澤東思考的幾個階段幾個要點列出來。

登廬山每上一公里路要轉十七道彎。當澤東“躍上蔥蘢四百旋”時,正是“三面紅旗”遇挫,面對一片“反華大合唱”他恰似“一山飛峙大江邊”對於包圍中國的罵聲,他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澤東“冷眼向洋”看美國,看臺灣,看蘇聯的赫魯曉夫,決非像某些書裡所寫“冷眼看著他過去的戰友們上山,一一收拾他們”

形勢座談會開始不久,幾位“促進派”向澤東彙報“彭德懷發言有問題”澤東不介意,當著衛士們的面說:“此人是張飛,不就是提個意見唄。”又一位負責同志陪澤東散步時彙報:主席建議從不同專區選一名戰士到一中隊,搞五湖四海,便於瞭解各地情況,彭總反對,說特殊化…

澤東聽了仍是一笑而過。

彭德懷送上“萬言書”澤東也並未像某些書或文章的作者所想象那樣“龍顏震怒”當時在場的秘書、衛士長以及衛士都回憶過那經過:澤東看過彭德懷的“萬言書”把菸蒂擰入菸灰缸,苦笑說:“彭德懷送給我看的盡是消極材料,盡給我送消極材料。”他停下來,認真將一枝香菸入菸嘴,繼續說:“彭真、王任重、陶鑄、柯慶施送的材料積極。”燃香菸後,他還說過兩句:“這個人敢講真話。”

“容易得罪人。”只要不是書呆子,誰都懂這樣一個基本道理:真話不見得是對話。正確與否的標準不只是簡單一個真話假話,還與時機、形勢有關,更與國家、民族的本利益有關。同樣一句真話,十年以後講也許是對的,十年以前講也許就“錯”了,錯在不利於大局。

澤東在承認彭德懷是講了真話的同時,也到了另外兩個問題:一是赫魯曉夫一九五八年在北京當面嘲諷中國的“大躍進”是“小資產階級的狂熱”彭德懷在“萬言書”裡也用上了這個觀點。二是“促進派”提醒澤東注意信中的“抱怨情緒”蔓延開來“亂了思想”、“洩了氣”六億人洩了氣可不得了!

澤東當然明白非常時期(或叫困難時期)氣可鼓不可洩的道理。他沉住氣,要看看“另一種傾向”到底有多嚴重。

七月十七晨,廬山上的與會者都拿到了大會印發的被冠以《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的文件。第二天,周小舟發言支持彭德懷。向時,赫魯曉夫也在波蘭發表了批判和反對中國“人民公社”、“大躍進”的講話。

七月二十,張聞天發言支持彭德懷。第二天,蘇聯和波蘭通過新聞媒介公開批判反對“人民公社”、“大躍進”開始了中蘇之間意識形態的論爭。臺灣中央社和美國各報迅速轉載並評論了蘇聯的文章。這期間,山下一些黨員幹部的批評意見也紛紛送上山來。

於是,從杜勒斯到蔣介石,從赫魯曉夫到山上山下的黨內“持不同政見者”惡意的攻擊和善意批評便匯混雜,在澤東腦子裡形成一個“合唱團”形成一種“大氣候”於是“萬言書”本身內容再也不是問題的焦點,對全局對事業而言,澤東的威信,共產黨對國家機構領導權的合法以及黨的凝聚力變成了問題的焦點,是遠比彭德懷的命運更為重要的大事。後人評說前人,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特定國情。實際上,不少人持同一觀點:彭德懷的問題不解決,全黨無法團結一心,共渡難關。

七月二十三,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訪蘇,標誌蘇美開始握手。在這種“包圍圈形成——的共識下,澤東同一天開始反擊,在廬山會議上做了尖銳烈的發言。

七月二十四澤東、黨中央委派聶榮臻、葉劍英找彭德懷談話。《彭德懷自述》也證明,兩位元帥都反覆講明“不能單從信的方面來看,而要從如何對全局有利著想”

“要拋開信的本身,從全面利益來做檢討”由此不難看出,把彭德懷折於廬山,只歸結於向澤東上了一份“萬言書”實在太簡單太膚淺有人把時代錯誤簡單歸結到個人品質上,就更為錯誤當澤東憑窗而立,呼著廬山夜晚的涼氣時,他思考的c經不是要不要反擊彭德懷,而是反擊到哪一步!?

如果說“促進派”的彙報要求和“大氣候”的影響,促成澤東數落彭德懷是“資產階級的動搖”那麼,今夜發生的“反戈一擊”秀才的檢查與揭發,便不能不促成那定的升級。有背後議論,會下“串聯”自然就變成了“軍事俱樂部”升級為“以彭德懷為首的反黨集團”

八月一,建軍節。澤東已定下罷免彭德懷國防部長職務的決心。

上午十點,他親自主持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

澤東對彭德懷說:“我同你的關係,合作與不合作,三七開;融洽三成,搞不來七成。三十一年,是否如此?”彭德懷搖頭。他違心地退一步,說:“我同主席的關係是對半開的。”

“還是三七開吧。”澤東一步不退。

“對半開。”彭德懷明白這關係到他的問題質。

“三七開。”澤東也明白這個比例關係著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