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不一樣的歷史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戰鬥從中午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傍晚。經過夜間短暫的休整之後,次清晨,戰鬥繼續進行,最終持續到了當天下午三點四十五分。

從實力上看,雙方相差無幾。

帝國海軍南洋艦隊的戰艦更加龐大,且火炮威力更大。歐洲聯合艦隊則佔據著數量上的優勢,而且其巡洋艦更適合北大西洋的海況。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在戰第二天的中午,另外一支艦隊突然殺到。

這就是常駐歐洲的帝國“遠征艦隊。”雖然該艦隊只有八艘二等戰列艦,二十四艘巡洋艦,但是對戰雙方來說,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

受到夾擊之後,歐洲聯合艦隊迅速崩潰,艦隊官兵的士氣也受到嚴重打擊。

正在苦苦支撐的帝國南洋艦隊則士氣大振,並且轉守為攻。

接下來,不到四個小時之後,歐洲聯合艦隊潰散,輸掉了這場海戰。同時,聯合起來對抗大明帝國的歐洲國家也徹底的輸掉了這場戰爭。

獲勝的一方並沒有什麼好值得嘉獎的。

是役,帝國海軍總共損失了四十六艘戰艦(其中三十四艘失去航行能力,在戰鬥結束之後被艦隊自行銷燬),另外還有二十八艘戰艦在返回帝國的途中損毀。陣亡官兵一萬八千五百四十四名,傷二萬七千三百三十二名。

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雖然帝國海軍徹底粉碎了歐洲國家挑戰帝國,成為世界霸主的夢想,但是帝國海軍也元氣大傷,導致帝國國力一落千丈,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被大大削弱。

導致大明帝國與歐洲國家爆發全面戰爭的基本動力正是…蒸汽機。

堡業革命的直接後果是:大量廉價商品湧入市場,不管是大明帝國,還是新興的歐洲工業國,都需要大量資源,以及龐大的海外市場。

也就是說,爭奪海外資源與海外市場成為了戰爭的導火索。

實際上,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有人預料,大明帝國不可能永久霸佔歐洲市場,更不可能永久控制龐大的海外領地,霸佔全世界的資源,隨著歐洲國家的興起,大明帝國與歐洲列強的戰爭將在所難免。

事實也確實如此。

在“明歐戰爭”前夕,大明帝國已經控制了幾乎所有的資源產地與海外市場,包括朝鮮、本、南洋、南亞次大陸、新大陸(大洋洲)在內的整個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地區成為了帝國的後院。琉球王國更是舉國內附,成為了大明帝國的一個海外行省。

另外,存在了數百年的奧斯曼帝國也逐漸走向衰落,其周邊地區紛紛獨立,並且成為了大明帝國與歐洲列強的殖民地與海外領地。比如,當時的阿拉伯半島幾乎全在大明帝國的控制之中,北非地區則成了歐洲的殖民地。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只剩下了小亞細亞,外高加索,以及歐洲東南端的一小部分領土。

在此情況下,歐洲列強需要擴大海外領地,就必須得與大明帝國為敵。

此時,蒸汽機成為了推動戰爭的必要因素。

如果蒸汽機沒有誕生,歐洲國家永遠不可能在生產力上超越大明帝國,更難以在國力上與大明帝國媲美,也就沒有資本與大明帝國競爭。

當初,西班牙的慘敗足以讓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到膽寒。

隨著蒸汽機推廣,蒸汽動力的普及,工業生產效率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提高,工業產品極大豐富,工業產能也遠遠超過了之前任何人的預料。

堡業正是現代化戰爭的基礎。

隨著工業生產能力提高,歐洲各國的軍事實力也隨之提高。

雖然歐洲國家之間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有大不列顛王國的前車之鑑,幾個主要的西歐國家首先認識到,要想提高歐洲在世界事務中的發言權,就必須團結一致,對抗強大的大明帝國。

英國,法國與西班牙,這三個歐洲元老級別的海上強國首先聯合了起來。

隨後,荷蘭,葡萄牙,以及位於地中海,剛剛完成統一的意大利也加入了這個秘密聯盟。

除了意大利在戰爭前期退出聯盟之外,另外五個西歐國家全頭參與了與大明帝國的全面戰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