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對日貿易矛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明年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貿易卻不是那麼簡單了,路上要提防海盜襲擊,而且路途較遠,往返也不似山東到本那般近,利潤定然會縮水,但每年獲得的利潤卻會不斷增長。
趙全點了點頭,前去召集人手總結今年的財政收入。
今年的財政收入方面讓人振奮,趙全想起今年賺到的銀子,臉上不由lou出了一絲笑容,明年雖然海貿方面的利潤可能縮水大半,但加上銀行的集資,財政還是很充裕的。…又是一個年末,財政總結在趙全的領頭下開始了。
今年財政增長的最大亮點,莫過於鋼鐵行業,從年初到年末,共賺取了200萬兩白銀,各類鋼鐵製品在大明境內十分暢銷,在本就更加暢銷了,
本除了一個鑄劍工藝超過了大明外,其他工業能力非常薄弱,像鋼針這些東西都得依賴進口。
除了那200萬兩銀子進賬外,邯鄲的鋼鐵廠還向登萊輸出了大量鋼鐵,這些鋼鐵大大減少了各種成本。能在承擔起登萊的鋼鐵需求,再加上冶煉成本的情況下,還賺取到兩百餘萬兩白銀,實在是難得可貴。
此外還有銀行,在登萊和濟南等地開設後,已經集資1000多萬兩白銀,登萊百姓幾乎每家每戶都把錢放在了銀行之中,在年底前,銀行已經在登萊各縣城鋪開。
現在的登萊銀行,和歷史上不久後出現的山西票號其實是差不多的,山西票號也有存款、利息方面的東西,兩者也都是為了集資。
在這種利息之下,百姓很樂意把銀子存進銀行,特別是趙巖在登萊乃至整個山東都擁有良好的信譽的情況下,百姓更加樂意把銀子存進銀行裡吃利息。
銀行目前也賺了30幾萬兩銀子的收益,而籌集到的1000萬兩白銀中,有500萬兩已經貸給紡織廠。
就收益上來說,銀行的收益可有可無,只要能維持良好運轉,以達到集資功能便算成功,趙巖也不指望銀行能賺多少錢,而是指望銀行能籌集到多少資金。
海貿的收益上半年較多,下半年直線跳水。主要原因在於海貿目標只有本一個地方,隨著大量商品湧入
本,
本白銀不斷
出,利潤也越來越低。因此從上面年入賬了2000多萬兩後,下半年也就1000多萬兩,合計3200萬兩。
3200萬兩是純收益,從本運回的白銀就超過3000萬兩,因為貨物本身是需要成本的,這些成本中蘊含的利潤則是被供應商品的商人和作坊賺走了。
紡織業方面也很強勢,一年就賺了500萬兩白銀,包括紗線、棉布、織襪這三種產品的利潤總和,資本積累到了1000萬兩,加上銀行的500萬兩貸款,運作資本達到1500萬兩。
玻璃製品的利潤方面,玻璃鏡的收益處於穩步上升階段,平均每月入賬100餘萬,全年下來有800萬兩,這和玻璃鏡價格逐步下調是有關係的,加上趙巖到處讓人散佈玻璃鏡的好處,在糜爛的大明形成了一股風,就那些鹽商來說,嫁缺沒有一面大大的玻璃鏡是很沒面子的。
當然也有例外,山西晉商就一如既往的吝嗇,少有出錢買玻璃鏡攀比的。其他玻璃製品的收益有有上升,全年總收益達到200萬兩。
鹽業上的收益同樣處於上升階段,隨著北方五省的私鹽稽查,山東鹽的市場不斷擴大,收益了900萬兩,除了上繳的500萬兩,還剩下400餘萬兩。
今年的農業上幾乎沒什麼收入,因為今年不賣糧了,除了運到各地施粥的紅薯外,其他一粒糧食都沒賣,全都存進倉庫裡了。
漁業今年捕撈到了六萬噸漁產,產值達到800餘萬,收上的魚稅共300餘萬兩。
總收入達到5500萬兩的驚人數字。
這5500萬兩的收入,大部分是從本攫取的利潤,海外本就銀子多。大明境內銀子其實也不少,後世的歷史學家大部分認為大規模白銀
入是康熙時期,但如果仔細觀察明末和康熙時的狀況,就不難看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了。
首先明末和康熙時期的間隔本就不長,這段時間是海最嚴重的時期,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
入海量的白銀。
至於為什麼白銀貶值,明顯是因為生產總值減少了,畢竟剛經歷過大屠殺的影響,漢人所剩不過兩三千萬,白銀看起來自然多了。
同時明末的白銀看起來之所以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於商人、地主、官員等等上層階級將白銀藏在倉庫裡。
整個大明的大小地主就將近二十萬戶,皇親國戚、官員、商人絕對也不會少於幾萬戶,地主家裡,誰不存個幾百幾萬兩啊?另外就是那些商人,晉商一個富得油,但卻很不捨得花錢,全都把銀子藏著。晉商比較另類,並不能算是全部商人的風格,但其他富人就算是窮奢極
,也是在庫藏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就是和趙巖合作最為緊密的山東商人,也是抱著‘以末守本’的行商風格。
何為‘以末守本’?意思就是,用一小部分錢去行商,大部分錢存在家中作為‘本’。
總的來說,大明的銀子很多,只是貧富差距嚴重,銀子沒拿到市面上通,再加上生產總值較高,因此才造成通貨緊缺的現象。
想從這些富人手裡掏錢,除了向他們出售奢侈品外,趙巖還給他們準備了銀行,把他們的銀子拿出來在市面上通,從而對生產起到促進作用,不至被他們藏在倉庫裡,那和廢鐵沒什麼差別。
那些商人、地主對銀行這種東西,也只是捧捧場,山東的商人大多往銀行裡存了點錢,但並不會把所有錢都存進去。
他們還是怕銀子被趙巖給了,雖然趙巖的信譽一直很好,但難保以後出現什麼問題,例如兵敗之後急需錢糧之時把銀子
掉,總總假設都是有可能的,因此除了百姓存款較為踴躍外,那些富人極少把全部銀子都存進銀行的。
5500萬兩白銀的入賬,也讓趙巖的手頭變得寬鬆無比。
軍費上的問題幾乎無需考慮,就算趙巖想要追加軍費也不知道用到哪裡,畢竟人口就這麼多,擴招軍隊是會對生產造成影響的。
別人有錢是想修宮殿,趙巖有錢了卻是想大修路,有了路,商業才能暢通。這五千五百萬兩銀子要怎麼花出去,卻是要好好動動腦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