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引蛇出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按照海軍總參謀部的計劃,攻打達沃港只是“引蛇出”作戰行動的一部分。

“馬賽海戰”之後,帝國大西洋艦隊遭受重創,帝國海軍藉此機會派遣太平洋艦隊快速戰鬥羣增援大西洋艦隊,從而削弱了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實力,為本聯合艦隊主動尋求決戰機會創造了第一個條件。

當然,這個必要條件並不充分。

即便沒有快速戰鬥羣,帝國海軍在太平洋上仍然有十艘主力艦,本聯合艦隊則只有六艘主力艦可以立即投入戰鬥。如此一來,本聯合艦隊的兵力仍然處於劣勢。也就是説,僅僅有“誘餌”還不足以迫使聯合艦隊離開橫須賀,必須施加一定的壓力。

最初的時候,陳錦寬與衞延年曾經考慮攻打大島或者是八丈島。

不管是琉球羣島中的大島,還是相模灣以南,伊豆七島中的八丈島,都是本本土防禦的重要屏障。

權衡利弊之後,兩人最終還是選擇了菲律賓羣島,棉蘭老島東南部的達沃港。

説白了,本肯定在密切留意快速戰鬥羣的行動,也肯定在監視開普敦港。如果快速戰鬥羣沒有到達開普敦,本海軍處於安全考慮,要麼放棄派遣艦隊出戰的想法,要麼儘量縮短艦隊在外作戰的時間,避免遭到帝國海軍的圍殲。如此一來,全殲聯合艦隊的目的很難達到。

顯然,將戰場選在南面比選在本本土附近更有利。

相對而言,達沃港的重要並不在大島與八丈島之下,甚至更加關鍵。

上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按照《巴黎停戰條約》的規定,在帝國保留了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的情況下,將菲律賓羣島的棉蘭老島劃給美共管,藉此美在帝國固若金湯的南洋防線上打下了一顆契子(這也為後來棉蘭老島鬧獨立埋下了禍)。

隨後,美達成秘密協議,共同建設並且使用達沃港。

從此達沃港成為了美在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軍港,也是唯一的軍港。經過十多年的建設,達沃港不但擁有完善的軍用港口基礎設施,還建立起了完善的岸防系統,以及為駐軍提供的營地等等。

巔峯時,駐紮在這裏的美聯軍接近十萬人!

從七十年(38年),明美簽署秘密協議(帝國同意擴大巴拿馬運河的通航能力,美國削減在東南亞地區的駐軍數量)之後,美國開始逐步從達沃港撤軍。到戰爭爆繁,美軍已經完全撤出達沃港,僅僅只有一支不到五百人的部隊留在了達沃東北的塔古姆。

也就是説,出了名義上仍然由美共管之外,達沃港成為了本的軍港。

這也是當時本在海外最大的軍港。不管是從控制棉蘭老島,還是牽制帝國海軍,乃至維護前往澳洲的南方航線的安全,達沃港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

換句話説,如果達沃港被帝國佔領,本將失去兩條最重要航線中的一條,同時失去從側翼威脅帝國的戰略據點。

顯然,對本來説,達沃港絕不是食之無,棄之有味的雞肋。

十一月二十,相關的各項作戰命令下達到位。為了做得像模像樣,除了動員太平洋艦隊主力戰鬥羣之外,還動員了三個陸戰師,並且準備了二個陸戰師的預備隊。也就是説,帝國海軍準備投入五個陸戰師的兵力攻打達沃港。

二十八,各項戰役準備工作到位。

三個陸戰師的近六萬名官兵全部登上了運輸船與登陸艦,配套的重型準備,足以滿足一個月作戰需要的物資也都裝船完畢。為了方便指揮,帝國海軍還調來了一艘指揮艦(實際上就是安裝了指揮設施,有足夠場所的大型快速補給艦)。

二十九,太平洋艦隊主力戰鬥羣離開了那霸。

十二月一,作戰部隊先後從高雄、海口、廣州等港口出發。

,現行到達的太平洋艦隊主力戰鬥羣炮轟了達沃港,以及軍部署在休達港東面,薩馬爾島上的岸防炮兵陣地。

戰鬥打得異常順利,在十艘戰列艦,四艘重巡洋艦的輪番炮擊下,軍陣地很快就被炸成了平地,達沃港也損失慘重,十多艘停在港口內的艦船幾乎全部被擊沉擊毀。當時,駐紮在該地的本戰艦發動了反擊,也都被帝國戰艦無情的擊沉了。

,登陸部隊到達。

似乎懼怕軍部署在達沃港後方的炮兵,登陸部隊沒有直接在達沃港附近登陸,而是首先出動兩個團的兵力攻佔了薩馬爾島,隨後在達沃港南面的迪戈斯附近上岸。在艦隊的支持下,登陸作戰打得比較順利,遇到的抵抗也不是很頑強。

完成登陸作戰之後,陸戰隊首先鞏固了灘頭陣地,並且建造人工碼頭,將運輸船上的重裝備送上岸。

,做好一切準備之後,陸戰隊在艦隊的支援下開始向北進。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