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鬱新趙羾金忠李慶師逵古樸(向寶)陳壽(馬京許思温)劉季{虎}劉辰楊砥虞謙(呂升仰瞻嚴本)湯宗鬱新,字敦本,臨淮人。洪武中,以人才徵,授户部度支主事。遷郎中。逾年,擢本部右侍郎。嘗問天下户口田賦,地理險易,應答無遺,帝稱其才。尋進尚書。時親王歲祿米五萬石,新定議減五之四,並定郡王以下祿有差。又以邊餉不繼,定召商開中法,令商輸粟下,按引支鹽,邊儲以足。夏原吉為户部主事,新重之,諸曹事悉委任焉。建文二年引疾歸。

成祖即位,召掌户部事,以古樸為侍郎佐之。永樂元年,河南蝗,有司不以聞,新劾治之。初,轉漕北京,新言:“自淮抵河,多淺灘跌坡,運舟艱阻。請別用淺船載三百石者,自淮河、沙河運至陳州潁溪口跌坡下,複用淺船載二百石者運至跌坡上,別用大船運入黃河。至八柳樹諸處,令河南車伕陸運入衞河,轉輸北京。”從之。又言:“湖廣屯田所產不一,請皆得輸官。粟谷、穈黍、大麥、蕎二石,準米一石。稻穀、敔秫二石五斗,穇稗三石,各準米一石。豆、麥、芝麻與米等。”著為令。二年,議公、侯、伯、駙馬、儀賓祿,二百石以上者,請如文武官例,米鈔兼給。三年,以士卒勞困,議減屯田歲收不如額者十之四五,又議改納米北京贖罪者於南京倉。皆允行。是年八月卒於官。帝嘆曰:“新理邦賦十三年,量計出入,今誰可代者?”輟朝一,賜葬祭,而召夏原吉還理部事。

新長於綜理,密而不繁。其所規畫,後不能易。

趙羾,字雲翰,夏人,徙祥符。洪武中,由鄉舉入太學,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圖天下要害厄,並屯戍所宜以進。帝以為才,遷員外郎。建文初,遷浙江參政,建策捕海寇,有功。

永樂二年,使阯,還奏稱旨。擢刑部侍郎,改工部,再改禮部。五年進尚書,賜宴華蓋殿,撤膳羞遺其母。初,羾每以事為言者所劾,帝不問。九年秋,朝鮮使臣將歸,例有賜賚,羾不以奏。帝怒曰:“是且使朕失遠人心。”遂下之獄。尋得釋,使督建隆慶、保安、永寧諸州縣,撫綏新集,民安其業。十五年丁母艱。起復,改兵部尚書,專理外兵事。帝北征,轉餉有方。

仁宗嗣位,改南京刑部。宣德五年,御史張楷劾羾及侍郎俞士吉怠縱。召至,命致仕。

,歷事五朝,位列卿,自奉如寒素。正統元年卒,年七十三。

金忠,鄞人。少讀書,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補戍。貧不能行,相者袁珙資之。既至,編卒伍。賣卜北平市,多中。市人傳以為神。僧道衍稱於成祖。成祖將起兵,託疾召忠卜,得鑄印乘軒之卦。曰:“此象貴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佔勸舉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屬,授忠王府紀善,守通州。南兵數攻城不克。已,召置左右,有疑輒問,術益驗,且時進謀畫。遂拜右長史,贊戎務,為謀臣矣。

成祖稱帝,論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贊世子守北京。尋召還,進兵部尚書。帝起兵時,次子高煦從戰有功,許以為太子。至是,淇國公邱福等黨高煦,勸帝立之。獨忠以為不可,在帝前歷數古嫡孽事。帝不能奪,密以告解縉、黃淮、尹昌隆。縉等皆以忠言為是。於是立世子為皇太子,而忠為東宮輔導官,以兵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六年命兼輔皇太孫。

帝北征,留忠與蹇義、黃淮、楊士奇輔太子監國。是時高煦奪嫡謀愈急,蜚語譖太子。十二年北征還,悉徵東宮官屬下獄。以忠勳舊不問,而密令審察太子事。忠言無有。帝怒。忠免冠頓首涕,願連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無廢,而宮僚黃淮、楊溥等亦以是獲全。

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見親倚,每承顧問,知無不言,然慎密不。處僚友不持兩端,退恆推讓之。明年四月卒。給驛歸葬,命有司治祠墓,復其家。洪熙元年,追贈榮祿大夫少師,諡忠襄。官子達翰林檢討。達剛直敢言,仕至長蘆都轉運使。

忠有兄華,負志節。忠守通州有功,推恩官之,辭不就。嘗召賜金綺,亦不受。成祖目為迂叟,放還。一,讀《宋史》至王倫附秦檜事,放聲長嘆而逝。裏中稱為“白雲先生”李慶,字德孚,順義人。洪武中,以國子生署右僉都御史,後授刑部員外郎,遷紹興知府。永樂元年召為刑部侍郎。剛果,有幹局,馭下甚嚴。帝以為才,數命治他事,不得時至部。然屬吏與罪人通私饋餉,慶輒知之,繩以重法。五年,改左副都御史。兩遭親喪,並起復。時勳貴武臣多令子弟家人行商中鹽,為官民害。慶言:“舊制,四品以上官員家不得與民爭利。今都督蔡福等既行罰,公侯有犯,亦乞按問。”帝命嚴如制。忻成伯趙彝擅殺運夫,盜賣軍餉。都督譚青、朱崇貪縱。慶劾之,皆下吏。已,劾都督費瓛欺罔、梁銘貪暴、鎮守德州都督曹得黷貨。皆被責。中外凜其風采。十八年進工部尚書,尋兼領兵部事。

仁宗立,改兵部,加太子少保。弋謙以言事忤旨,呂震等口詆之,惟慶與夏原吉無所言。帝尋悟,降敕自責,並責震等,震等甚愧此兩人。山陵事多,趣辦中官有求,執不與,人多嚴憚之,號為“生李”奉命侍皇太子謁孝陵,在途約束將士,秋毫無所擾。太子獵,慶諫止。及太子還北京,遂留慶南京兵部。

宣德二年,安遠侯柳升討黎利,命慶參贊軍務,許擇部曹賢能者自隨。師至鎮夷關,升意輕賊,不為備。郎中史安、主事陳鏞言於慶。時慶已病甚,強起告升。升不聽,直前,中伏敗死。慶病遂篤,明亦死,一軍盡沒。

師逵,字九達,東阿人。少孤,事母至孝。年十三,母疾,思藤花菜。逵出城南二十餘里求得之。及歸,夜二鼓,遇虎。逵驚呼天,虎舍之去。母疾尋愈。洪武中,以國子生從御史出按事,為御史所劾,逮至。帝偉其貌,釋之,謫御史台書案牘。久之,擢御史,遷陝西按察使。獄囚淹系千人,浹旬盡決遣,悉當其罪。母憂去官,廬墓側,不飲酒食者三年。成祖即位,召為兵部侍郎,改吏部。永樂四年建北京宮殿,分遣大臣出採木。逵往湖、湘,以十萬眾入山闢道路,召商賈,軍役得貿易,事以辦。然頗嚴刻,民不堪,多從李法良為亂。左中允周幹劾之。時仁宗監國,以帝所特遣,置不問。八年,帝北征,命總督饋餉,逵請量程置頓堡,更遞轉輸。從之。

逵佐蹇義在吏部二十年,人不敢幹以私。仁宗嗣位,與趙羾、古樸皆改官南京,而逵進户部尚書,兼掌吏部。宣德二年正月卒官,年六十二。

逵廉,不殖生產,祿賜皆分宗黨。有子八人,至無以自贍。成祖在北京嘗語左右曰:“六部扈從臣,不貪者惟逵而已。”古樸,字文質,陳州人。洪武中以太學生清理郡縣田賦圖籍,還隸五軍斷事理刑。自陳家貧,願得祿養母。帝嘉之,除工部主事。母歿,官給舟歸葬。服闋,改兵部,累遷郎中。建文三年擢兵部侍郎。

成祖即位,改户部。永樂二年,樸奏:“先奉詔令江西、湖廣及蘇、松諸府輸糧北京,今聞並患水潦,轉運艱難,而北京諸郡歲幸豐。宜發鈔命有司增價收糴,減南方運。”從之。營建北京,命採木江西,以恤民見褒。七年,帝北巡,皇太子監國。召還,佐夏原吉理户部。仁宗即位,改南京通政使。明年就拜户部尚書,出督畿內田賦。師逵病,命樸代之。宣德三年二月卒於官。

初,户部主事劉良不檢,乞中貴人求上考。樸不可。良遂誣奏樸罪,樸就逮。成祖察其誣,得釋。他,吏部奏予良誥。仁宗曰:“此人素無行,且嘗誣大臣,不可與。”良後果以贓敗。樸在朝三十餘年,自郎署至尚書,確然有守,不通幹請,與右都御史向寶,俱以清介稱。

寶,字克忠,進賢人。洪武中,以進士授兵部員外郎。九年無過,擢通政使,以不善奏對力辭,改應天府尹。建文時,坐事謫廣西。成祖即位,召復職。已,復坐事下獄,降兩浙鹽運判官。仁宗在東宮,知其廉。及即位,召為右都御史兼詹事,並給兩俸。尋應詔陳八事,多可採者。宣德初,改南京。三年入覲,帝憫其老,命致仕。歸,卒於途。

寶有文學,寬厚愛民,而持身廉直,屢遭困厄不稍易,平居言不及利。歷仕四十餘年,卒之,傢俱蕭然。

陳壽,隨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户部主事。永樂元年遷員外郎。出為山東參政,所至以愛民為務。用夏原吉薦,召為工部左侍郎。皇太子監國南京,壽陳兵民困,又乘間言左右幹恩澤者多,恐累明德。太子深納之。嘗目送之出,顧侍臣曰:“侍郎中第一人也。”九年以漢王高煦譖,下獄,貧不能給朝夕。官屬有饋之者,拒不受,竟死獄中。逾年,啓殯如生。仁宗即位,贈工部尚書,諡肅,官其子瑺中書舍人,後亦至工部侍郎。

與壽同下獄死者,有馬京、許思温。

京,武功人。洪武中,以進士授翰林編修,歷左通政、大理卿。永樂元年為行部左侍郎。皇太子守北京,命兼輔導,盡誠翊贊,太子甚重之。數為高煦所譖,謫戍廣西,仍坐前事,逮下獄。

思温,字叔雍,吳人。以國子生署刑部主事,累官北平按察副使。燕師起,思温佐城守有勞,擢刑部侍郎,改吏部,兼贊善。亦以讒下獄。皆瘐死。仁宗立,贈京少傅,諡文簡;思温吏部尚書,官其子俊贊禮郎,進學翰林。

劉季{虎},名韶,以字行,餘姚人。洪武中進士。除行人。使朝鮮,卻其饋贐。帝聞,賜衣鈔,擢陝西參政。陝有逋賦,有司峻刑督,民不能輸。季{虎}至,與其僚分行郡縣,悉縱械者,緩為期。民其德,悉完納。陝不產碙砂,而歲有課。季{虎}言於朝,罷之。洪渠水溢,為治堰蓄,遂為永利。

建文中,召為刑部侍郎。民有為盜所引者,逮至,盜已死,乃召盜子使識之。聽其辭,誣也,釋之。吏虧官錢,誣千餘人,悉為辨免。河陽逆旅朱、趙二人異室寢。趙被殺,有司疑朱殺之,考掠誣服。季{虎}獨曰:“是非夙仇,且其裝無可利。”緩其獄,竟得殺趙者。揚州民家,盜夜入殺人,遺刀屍傍,刀有記識,其鄰家也。官捕鞫之。鄰曰:“失此刀久矣。”不勝掠,誣服。季{虎}使人懷刀就其裏潛察之。一童子識曰:“此吾家物。”盜乃得。

永樂初,纂修《大典》,命姚廣孝、解縉及季{虎}總其事。八年坐失出下獄,謫外任。逡巡未行,復下獄。久之始釋。命以儒服隸翰林院編纂。尋授工部主事,卒於官。劉辰,字伯靜,金華人。國初,以署典籤使方國珍。國珍飾二姬以進,叱卻之。李文忠駐師嚴州,闢置幕下。元帥葛俊守廣信,盛冬發民浚城濠。文忠止之。不聽。文忠怒,臨以兵。辰請往諭之。俊悔謝,事遂已。以親老辭歸。

建文中,用薦擢監察御史,出知鎮江府,勤於職事。瀕江田八十餘頃,久淪於水,賦如故,以辰言得除。京口閘廢,轉漕者道新河出江,舟數敗。辰修故閘,公私皆便。漕河易涸,仰練湖益水,三斗門久廢。辰修築之,運舟既通,湖下田益稔。

永樂初,李景隆言辰知國初事,召至,預修《太祖實錄》。遷江西布政司參政,奏蠲九郡荒田糧。歲飢,勸富民貸飢者,蠲其徭役以為之息。官為立券,期年而償。辰居官廉勤尚氣,與都司、按察使不相得,數爭,坐免官。十四年起行部左侍郎,復留南京者三年。帝念其老,賜敕及鈔幣,今致仕。卒於途,年七十八。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