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殿下,韓國公府到了。”賈珩輕聲道。

“嗯。”咸寧公主低聲應着,然後看向門樓,正見來的馮家眾人。

賈珩拱手道:“在下賈珩,不知馮公可在?”這時候,馮廉笑着將上去,道:“賈大人,咸寧侄女,你們可算是過來了,老太太等了有一會兒了。”咸寧公主自是見過這位表叔,喚道:“馮叔一向可好?”

“好,好。”馮廉笑着應道。

這時,馮廉的子徐氏笑着上前説道:“咸寧,剛才還和老太太説,這個時候也該過來了,可算過來了,老太太特意吩咐廚房做了你愛吃的菜。”咸寧公主柔聲道:“讓叔叔和嬸嬸在此相候多時,是咸寧之過。”

“你聽你兄長瞎説,也沒等多一會兒。”徐氏笑着拉過咸寧公主的手,然後熱情地向着裏間相邀。

眾人寒暄問候着,幾人進了韓國公府門前。

賈珩則在咸寧公主身旁,和馮廉説着話,一同進得府邸。

身後的劉積賢則吩咐着錦衣校尉往裏面搬着禮物,馮家的下人過來幫忙的幫忙,向裏通稟的通稟。

馮廉看向身旁面謹肅的少年,笑了笑道:“子鈺真是氣宇軒昂儀表堂堂,端是將門之後,過年去京裏,想着能見上一見,但瑣事纏身,牽絆耽擱着,始終緣慳一面,如今在洛陽見着,等下咱們可要好好喝兩杯才是。”在府中,他聽到這位寧國之後,剛來河南就馬不停蹄地拿下了衞鄭兩王,並派兵馬圍攏了衞鄭藩邸,搜檢錢糧,此事已在洛陽勳戚中傳將開來,如今一看,果然峻刻慎嚴,不似少年。

賈珩面沉靜依舊,只有聲音温和幾許,道:“世叔客氣,説來如不是大奉着皇命督軍剿寇,只怕也很難踏足洛陽這座宮城。”馮廉聞言,臉上笑意適時斂去,目中也有幾分憂慨道:“是呀,子鈺不知,開封府失陷後,洛陽震動,多虧朝廷及時派了京營大軍過來,洛陽才安如磐石。”賈珩順勢説道:“如今朝廷大軍馳援,後續還有兵馬開赴洛陽,世叔且放寬心就是。”咸寧公主正被嬸子徐氏拉着手向裏走着,説説笑笑,聽着身後兩人的敍話,心底不由生出絲絲甜,這一幕倒像是……過來探親似的。

眾人穿過儀門、二門、內門,沿着一條花草鬱郁的青石甬道,向着後院而去,只見題着“福興堂”匾額正屋,裏裏外外亮起了燭火,八扇門都大開着,韓國太夫人在嬤嬤和丫鬟簇擁下,立身在輝煌燈火下,笑臉相,周圍雲髻粉鬟,裙釵環襖,珠翠熠熠,錦繡盈眸。

韓國太夫人頭髮灰白,神頭十足,臉上掛着慈祥的笑意,見着着青裙宮裳的咸寧公主,眼前一亮,喚道:“芷兒。”咸寧公主快行幾步,近前喚了一聲“舅”,屈膝行禮參見。

韓國太夫人連忙伸手相扶,拉過咸寧公主的胳膊,笑道:“我夜夜盼望着你能過來做客,這可算是盼來了,這一路鞍馬勞頓,累不累?”説話間,幾個姊妹以及馮家的妯娌媳婦兒圍攏過來,笑着和咸寧公主敍話。

馮太后的弟弟,已經過世的馮太公,膝下共有着兩個兒子,長子馮廉,次子馮正,馮正不在洛陽,而是領着長子去了福建擔任布政使,留下次子馮康還有兩個未出閣的女兒在家跟着韓國太夫人過活,再加上馮廉的三個未出閣的女兒。

一時間廳中鶯鶯燕燕、歡聲笑語。

韓國太夫人與咸寧公主敍了幾句話,看向不遠處的賈珩,笑問道:“芷兒,這就是那位賈子鈺了吧?”這時,馮家的媳婦兒還好,倒不怎麼避諱,都是笑着將目光投去,如五個小姑娘則在嬤嬤的拉扯下,向着屏風後躲去,偷瞧着那穿黑紅緞面白襯蟒服、頭戴山字無翼冠的少年,小聲議論着。

馮廉笑着介紹道:“母親,這是賈子鈺,是寧國之後。”

“晚輩見過韓國太夫人。”賈珩拱手説道。

“我去京裏認得。”韓國太夫人看向對面的少年,一邊喚着免禮,一邊笑道:“榮國太夫人,老身上次還見過,身子骨兒可還健朗?”當初賈母因賈赦一事進宮尋馮太后求情,而韓國太夫人就在馮太后身旁坐着旁觀,後來好奇之下,打聽過賈珩的情況。

賈珩道:“家裏老太太身子還好,多謝太夫人關心。”馮廉又解釋道:“母親,這次子鈺是領着大軍過來剿滅開封那邊兒的賊寇。”韓國太夫人點了點頭面上笑意斂去一些,嘆道:“哎,開封府那邊兒一亂,洛陽這兩天也人心惶惶的,你這趟來的及時啊。”賈珩道:“如今河南變亂朝廷上下矚目,不會任由洛陽有失,太夫人還請放心。”韓國太夫人笑道:“外面的事兒,你們這些爺們兒拿主意,不過想來芷兒她父皇派你過來河南,定能平定亂局。”馮廉之子,馮獻二十左右,面容俊朗,已經娶,笑了笑道:“老祖宗有所不知,子鈺是我大漢的年輕俊彥,將帥之英,現在領着京營副使的差遣,管着二十來萬兵馬。”韓國太夫人佯惱道:“偏你個小猴子多嘴多舌,的我哪裏不知?聽説安順門閲兵揚武,我也是知道的。”馮廉媳婦兒徐氏笑着接話道:“母親,不能光顧着説話,這時候也不早了,要不讓後廚擺着飯菜?”韓國夫人點了點頭,微笑道:“去吧。”

“獻兒他老子,你們爺們兒坐下敍話,我和芷兒説説話。”韓國太夫人招呼着咸寧公主。

(本章完)

***********************************

第五百六十一章崇平帝:罪在十惡不赦……除爵,夷三族!

韓國公府,書房之中,燈火明亮如晝。

賈珩與馮廉進入一間書房,馮廉之子馮獻説了幾句話,就退出了書房,兩人開始品茗敍話。

兩人寒暄罷。

馮廉放下茶盅,看向對面的蟒服少年,道:“子鈺白的事兒,我都聽説了。”賈珩放下茶盅,面平靜地看向對面着員外服的中年士紳,靜待其言。

眼前這位馮廉是舉人出身,歷新安縣教諭、知縣、河南府通判等職,隨着韓國太夫人上了年歲,在仕途上沒有太大作為,索就辭了官,遂一心在家侍奉母親。

“如今國難當頭,衞鄭兩藩不識大體,仍拖欠朝廷糧秣,置大局於何地?”馮廉説道。

賈珩點了點頭,道:“兩藩積年欠繳税糧數百萬石,而此次領兵平亂,還有鎮撫百姓,米糧缺口很大。”這馮廉如此“淺言深”,多半另有深意。

馮廉問道:“開封府那邊兒聚了十萬賊寇,子鈺這次帶兵幾何?可還需調度河南府的兵丁?”

“此次領兵步騎八萬,不如此不足以徹底平定河南亂局。”賈珩也沒有隱瞞,沉聲説道。

“子鈺老成謀國,慮事周全。”馮廉點了點頭,道:“如今汝寧、開封等地寇聚亂民十萬人,兵馬太少有捉襟見肘之憂,八萬兵馬以雷霆萬鈞之勢,可對賊寇盪滌一空。”他還以為只有這一批騎卒,如今看來這只是馳援兵馬,後面還有大部軍卒。

“先前想着,子鈺如缺糧秣,還請言語一聲,家裏雖糧秣不多,但一二十萬石湊湊以紓國難,還是有的,再號召勳貴士紳捐輸一些也就夠了。”馮廉笑着説道。

在洛陽十幾家米商中,就有馮家一家。

賈珩道:“如今軍需倒不缺糧米,只是來的匆忙,軍中還缺蔬、醫藥,還請馮公組織洛陽士紳購置一些,當然不會讓馮公白忙,朝廷願以正常市價購置。”軍隊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如今米糧皆已彌補到位,但其他的物資供應也不可或缺。

賈珩説着,補充道:“此外,還請招募一些軍醫,我有意在軍中試點隨行軍醫署,醫治傷兵。”其實太醫院的太醫,也常有隨軍出征立下功勞,恩蔭子孫,但並未形成定製。

馮廉笑道:“這個倒不難,我這幾天就召集洛陽的一些致仕官員和士紳持此事。”賈珩看着向自己示好的馮廉,心頭不由生出一股疑惑。

思量片刻,就明白馮家所想,這是在向他示好。

馮家的依仗是在長樂宮榮養的馮太后,但馮太后已經上了秋,説不得再有幾年就薨逝,那麼馮家何去何從,單憑只在福建做布政使的馮正,沒有中樞秉政的文臣支持,顯然不足以維持門楣不墮,所以亟需朝廷上的掌國勳貴看顧。

而他因為咸寧公主也好,現在的聲勢也罷,馮家提前投資下注,不足為奇。

念及此處,賈珩不由回想起先前洛陽千户所送來的關於洛陽勳貴的材料。

洛陽勳貴,其一是馮家這樣的外戚。

其二是鄭衞兩藩的子嗣後裔,比如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這些。

其三是太宗朝和隆治朝立下功勳的四侯一伯。

太宗朝和隆治朝累計封了十四侯五伯,但因太宗、隆治、崇平三朝的政治風波和遼東之敗,現在僅餘五侯兩伯尚存。

是謂安南侯、陽武侯、定遠侯、平涼侯、潁川侯以及建昌伯、豫章伯。

除安南侯、豫章伯還在南方省份領兵,其他四侯一伯的子孫,多不掌兵權,而是定居在洛陽大城,甚至已經開始轉型文臣。

事實上,大漢勳貴除因罪失爵外,一共經歷過三次折損。

第一次是隆治帝遼東大敗,幾位領兵勳貴連同子嗣直接戰死遼東,舉國同哀。

第二次是隆治帝在因戰敗一廢太子時,對圍繞在廢太子身旁的武勳,予以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清洗。

第三次是在崇平帝繼位前後,為了穩固皇權進行的株連殺戮。

幾次折損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四王八公十二侯等開國勳貴,掃到了十二侯和八公層面,但整體並未傷及開國勳貴四王八公十二侯的骨兒。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