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张飞韩信岳鹏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思考的起因是彭德怀的“万言书”但思考的“落脚点”却本不是那份“万言书”彭德怀上“万言书”的原因很简单,可以简单到两年前他朝米高扬抡胳膊:“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员!”可以简单到一首民谣:谷撒地,薯叶枯。

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子怎么过?

请为人民鼓咙胡①!

彭德怀抢着胳膊跳出来。他这一“鼓咙胡”便成了芳千古的人民英雄。

①咙胡——喉咙。

泽东所处位置,思考决不能像彭德怀那么简单;他所肩负的责任,也不允许他像彭德怀那么简单。在庐山,彭德怀是英雄,泽东也是英雄。这说法并非自相矛盾,恰说明了事物的复杂;不能简单以胜败论英雄,又怎能以简单的对错论是非?

论述这个问题,须专门一本书,而非现在这本书所要完成的任务。本书只是将泽东思考的几个阶段几个要点列出来。

登庐山每上一公里路要转十七道弯。当泽东“跃上葱茏四百旋”时,正是“三面红旗”遇挫,面对一片“反华大合唱”他恰似“一山飞峙大江边”对于包围中国的骂声,他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泽东“冷眼向洋”看美国,看台湾,看苏联的赫鲁晓夫,决非像某些书里所写“冷眼看着他过去的战友们上山,一一收拾他们”

形势座谈会开始不久,几位“促进派”向泽东汇报“彭德怀发言有问题”泽东不介意,当着卫士们的面说:“此人是张飞,不就是提个意见呗。”又一位负责同志陪泽东散步时汇报:主席建议从不同专区选一名战士到一中队,搞五湖四海,便于了解各地情况,彭总反对,说特殊化…

泽东听了仍是一笑而过。

彭德怀送上“万言书”泽东也并未像某些书或文章的作者所想象那样“龙颜震怒”当时在场的秘书、卫士长以及卫士都回忆过那经过:泽东看过彭德怀的“万言书”把烟蒂拧入烟灰缸,苦笑说:“彭德怀送给我看的尽是消极材料,尽给我送消极材料。”他停下来,认真将一枝香烟入烟嘴,继续说:“彭真、王任重、陶铸、柯庆施送的材料积极。”燃香烟后,他还说过两句:“这个人敢讲真话。”

“容易得罪人。”只要不是书呆子,谁都懂这样一个基本道理:真话不见得是对话。正确与否的标准不只是简单一个真话假话,还与时机、形势有关,更与国家、民族的本利益有关。同样一句真话,十年以后讲也许是对的,十年以前讲也许就“错”了,错在不利于大局。

泽东在承认彭德怀是讲了真话的同时,也到了另外两个问题:一是赫鲁晓夫一九五八年在北京当面嘲讽中国的“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彭德怀在“万言书”里也用上了这个观点。二是“促进派”提醒泽东注意信中的“抱怨情绪”蔓延开来“了思想”、“了气”六亿人了气可不得了!

泽东当然明白非常时期(或叫困难时期)气可鼓不可的道理。他沉住气,要看看“另一种倾向”到底有多严重。

七月十七晨,庐山上的与会者都拿到了大会印发的被冠以《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文件。第二天,周小舟发言支持彭德怀。向时,赫鲁晓夫也在波兰发表了批判和反对中国“人民公社”、“大跃进”的讲话。

七月二十,张闻天发言支持彭德怀。第二天,苏联和波兰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批判反对“人民公社”、“大跃进”开始了中苏之间意识形态的论争。台湾中央社和美国各报迅速转载并评论了苏联的文章。这期间,山下一些员干部的批评意见也纷纷送上山来。

于是,从杜勒斯到蒋介石,从赫鲁晓夫到山上山下的内“持不同政见者”恶意的攻击和善意批评便汇混杂,在泽东脑子里形成一个“合唱团”形成一种“大气候”于是“万言书”本身内容再也不是问题的焦点,对全局对事业而言,泽东的威信,共产对国家机构领导权的合法以及的凝聚力变成了问题的焦点,是远比彭德怀的命运更为重要的大事。后人评说前人,不能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特定国情。实际上,不少人持同一观点:彭德怀的问题不解决,全无法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七月二十三,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苏,标志苏美开始握手。在这种“包围圈形成——的共识下,泽东同一天开始反击,在庐山会议上做了尖锐烈的发言。

七月二十四泽东、中央委派聂荣臻、叶剑英找彭德怀谈话。《彭德怀自述》也证明,两位元帅都反复讲明“不能单从信的方面来看,而要从如何对全局有利着想”

“要抛开信的本身,从全面利益来做检讨”由此不难看出,把彭德怀折于庐山,只归结于向泽东上了一份“万言书”实在太简单太肤浅有人把时代错误简单归结到个人品质上,就更为错误当泽东凭窗而立,呼着庐山夜晚的凉气时,他思考的c经不是要不要反击彭德怀,而是反击到哪一步!?

如果说“促进派”的汇报要求和“大气候”的影响,促成泽东数落彭德怀是“资产阶级的动摇”那么,今夜发生的“反戈一击”秀才的检查与揭发,便不能不促成那定的升级。有背后议论,会下“串联”自然就变成了“军事俱乐部”升级为“以彭德怀为首的反集团”

八月一,建军节。泽东已定下罢免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的决心。

上午十点,他亲自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

泽东对彭德怀说:“我同你的关系,合作与不合作,三七开;融洽三成,搞不来七成。三十一年,是否如此?”彭德怀摇头。他违心地退一步,说:“我同主席的关系是对半开的。”

“还是三七开吧。”泽东一步不退。

“对半开。”彭德怀明白这关系到他的问题质。

“三七开。”泽东也明白这个比例关系着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