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咸宁公主也道:“我正说这一去有些孤零零的。”贾母怔了下,犹豫道:“珩哥儿,探丫头她还小,是不是有些险了?”贾珩解释道:“就是从神京到洛那边儿,带三妹妹长长见识,也不让她去前线,洛方面要为大军提供军需辎重,那边儿原有不少达官显贵定居。”贾母叹道:“珩哥儿,三丫头她年岁小,终究还未出过远门,路上也没个人照顾,多有不便,还是等二年再说吧。”探连忙道:“老祖宗,我自己就能照顾好自己的,再说我就到洛,如果前面危险,就不往前面去。”贾珩道:“老太太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她的。”

“毕竟是小姑娘家家的。”贾母又叹了一口气,说道:“珩哥儿,老身知道你素来喜三丫头的子,可她终究是女儿家,年岁又这般小,这般鞍马劳顿,如是折腾坏了身子的。”这时候的小孩子夭折率原就很高,虽然探已经十多岁,但贾母仍有些不放心。

秦可卿闻言,也劝道:“夫君如是想带上三妹妹,等再过二年,她大一些也不迟的。”贾珩想了想,看向从期冀目光转而黯然的探,道:“那三妹妹,先这般罢。”这就是这个时代对女孩儿的束缚,局限于后宅中,咸宁公主尚好,毕竟是天潢贵胄,从小就习练武艺,弓马娴,只要天子首肯,还能跟着,但探就不大容易,而且年龄的确有些小。

不过将话提前说好,以后再将探带在身边儿就容易一些。

就在这时候,外间又是进来一个嬷嬷,说道:“老太太,大爷,前厅一个唤着夏侯莹的锦衣卫,说是奉了里的命令,来寻着珩大爷。”贾珩闻言,面一顿,道:“夏侯莹?”夏侯莹是晋府上的典军,统率公主府的卫队,并被崇平帝授以锦衣指挥佥事衔,算是在锦衣府中的异类。

夏侯莹武艺高强,心思缜密,以一介女身份在锦衣府中居于高位,不能以寻常女子而视,其实,也没有人将其当做女人,常常被崇平帝指派以秘密任务。

心思电转之间,就有些明了晋的主意,这是派着一位女护卫跟着咸宁公主,有着一位女姓护卫,的确要方便许多。

须臾,在一个嬷嬷引领下,一身飞鱼服,悬配绣刀的夏侯莹,神情清肃地进入荣庆堂。

这位锦衣指挥佥事,柳眉凤眸,面如清霜,眉眼英气人,因是常年在外,不施粉黛的面容肌肤略有几分风霜后的糙,朝着贾珩以及咸宁公主拱手道:“卑职见过都督,晋殿下和皇后娘娘特意派卑职保护殿下前往河南。”说着,看向咸宁公主,郑重道:“皇后娘娘说殿下头一次出远门,如果到了,时时向里报平安,等寻到了宋国舅,带回京里去。”

***********************************

第五百五十五章事不宜迟,就是现在!

待夏侯莹过来后,贾珩与贾母在荣庆堂草草用罢午饭,还未与众人再说着几句话,忽地一个嬷嬷禀告,京营大军已集结完毕,问着贾珩几时启程,遂不再耽搁,与咸宁公主在夏侯莹以及锦衣府卫士的扈从下,离了荣国府。

众目睽睽下,注定不能和元、宝钗、鸳鸯、晴雯、惜等人一一道别,最终与秦可卿也只是简单说了几句话,以作道别。

待贾珩风风火火地离去,先前气氛喧闹的荣庆堂,此刻就有许多低落。

湘云目光出神,喃喃说道:“珩哥哥就这般走了?”

“军情如火,河南那边儿催的急,珩哥哥也不好耽搁。”探清声说着,不由想起了咸宁公主以及那位夏侯莹,再想起先前前往洛的提议,英丽的眉头皱了皱,终究叹了一口气。

贾母宽说道:“可卿,你也不要过于担心了,珩哥儿他哪次在外面不是打着胜仗?”秦可卿点了点头,说道:“老太太,这些,我是知道的。只是她终究无法像那位咸宁公主一般,随着夫君前往河南,而夫君这一去又不知多久,而且最终却不及道别。”现在的夫君已不仅是她的夫君,还是整个贾家的依靠,再也回不到当初在柳条儿胡同时了。

湘云嘟着粉,不无遗憾说道:“三姐姐,我也想去河南,珩哥哥也不问问我,我不怕颠簸劳苦。”探:“???”

“云妹妹,打仗不是闹着玩的,珩大哥带着你过去,还要分心照顾你。”黛玉看了一眼湘云,说道。

“那三姐姐呢?”湘云苹果脸上有着一些不服气。

“三妹妹跟去,还能帮着珩大哥。”黛玉轻声说道。

听着几个小姑娘的声笑语,贾母以及秦可卿心头的担忧也渐渐散了一些。

轻轻抿了一口香茶,眉眼间爬上一丝担忧,心头有些叹息。

希望珩弟他一切平安,早凯旋。

宝钗脸上同样蒙上一层忧

不提贾家众人为贾珩出征一事提心吊胆,却说贾珩与咸宁公主、夏侯莹在锦衣府护卫下,骑快马来到京营,此刻京营骑卒在城南整装待发,旗幡猎猎作响,马蹄声在山麓间响起。

贾珩领着一行数十骑跟上前列,汇入中军旗帜下。

“节帅。”这时,扬威营参将庞师立抱拳了上去,唤道。贾珩问道:“哨骑已派了出去。”大军行近,前探后报,往往有大批斥侯先一步撒出去,随时策应消息。

庞师立拱手道:“禀告节帅,谢将军已领着五百骑,分批撒出去了。”

“那事不宜迟,大军出发!”贾间的天子剑,随着一声令下,身后一望无际的骑兵,策马扬鞭,浩浩向着洛方向开拔。

傍晚时分,坤宁,静谧而柔和的金照进殿中,梁柱帏幔旁一队队女、内监垂手而立,大气都不敢出。

自天子惊闻河南噩耗,吐血晕倒,整个坤宁内外笼罩在一层沉气氛中,六都太监总管夏守忠,更是杖责了两个手脚不利落的女,让后的氛围更是为肃杀所取代。

哪怕,午膳后,太上皇以及冯太后领着妃过来探望崇平帝,仍未减轻多少。

“陛下,汤药煮好了。”戴权这时头上着一层白布,仍可见血迹殷红,手中端着一碗汤药,近得前来,低声说道。

这时候,宋皇后的首席女官接过药碗,先尝了一口,然后才递给着宋皇后。

宋皇后一边儿拿着汤匙搅动,一边儿柔声道:“太医说这是补益血气的药,陛下用些吧。”说话间,舀了一勺汤药,嘟起玫瑰花瓣的粉,吹了吹,递将过去。

崇平帝却并未这般接着,而是端过药碗,拿起汤匙搅拌,问道:“容妃还在生朕的气?”咸宁公主随着贾珩前往河南,此举自是遭到了咸宁母妃—一端容贵妃的强烈反对,在贾珩离开苑,前往京营调兵遣将时,仍在试图劝说崇平帝收回成命。

宋皇后玉容微怔,幽幽叹道:“陛下,晋已经去劝着她了,另外,还派了府里的夏侯莹护送芷儿,芷儿此行应是万无一失的,妹妹她终究会想通的。”崇平帝手中的汤匙微微一顿,凝眸看向戴权,说道:“京营大军出发了没有?”

“方才锦衣府来报,京营骑卒先一步前往洛,这会儿贾子钰也领兵出发了。”戴权连忙恭谨说道。

这位大明内相,自先前错送捷报,导致天子吐血晕倒,此刻仍在一种心有余悸的状态中。

崇平帝点了点头,喃喃叹道:“兵贵神速,如是朝廷对捷报不加以甄别,再迁延上三五,只怕洛危矣,子钰此去,起码洛是保住了,至于开封那边儿的民,还需一段时间。”戴权心头一凛,不敢应着。

宋皇后转头看向愁眉不展的崇平帝,柔软如水的声音试图抚平着天子心头的焦躁,道:“既然贾子钰已出兵河南,还望陛下放宽心才是,贾子钰先前不是说了,陛下龙体才是紧要之事,旁的他都能从容平定。”

“梓潼,朕何尝不知?只是难免不落定。”许是病疴身,这位素来心志坚毅的天子,也难得出一些真实想法。

“可陛下这般寝室难安,也于事无补,既然贾子钰早早就对局势有所推演,想来河南之也会很快被他平定。”宋皇后拉过崇平帝的手,又是宽说道。

崇平帝叹了一口气,然后看向戴权,道:“让内监随时盯着河南的动向,这一次不能再出了什么差池。”戴权闻言,面顿了顿,拱手应着:“是,陛下。”

………河南,开封府这座在宋时的都城,曾经繁华喧闹,人烟阜胜,不过才落在贼寇手中一天的光景,已为恐怖肃杀的氛围笼罩。

街道上人烟稀少,道旁不时见着尸体和血迹还未收拾,除却头上抱着红头巾的高岳部卒,本不见一个百姓往来,死一般的寂静。

而不时从民居中传来女子的尖叫和惨叫声,偶尔打破寂静。一些原本就是各县囚牢中发出的江洋大盗和死囚,混入高岳所部,自然没有什么军纪可言,在开封城中女干掳掠。

自封“奉天倡义大元帅”的高岳,既然树起“反汉复明”的反旗,自然了解前明太祖朱元璋曾以红巾军起事,故而着手下贼寇皆以红巾包头,正应前明之事。

前明享国一百多年,亡于嘉靖,民间和士林还是有一些遗老遗少怀念前朝。

此刻,暮四合,天际苍茫,府衙前廊已先行挂起了灯笼,刚刚出炉的“大元帅”高岳内罩山文甲,外披黑披风,在侍卫将军马亮等人的簇拥下,大步迈入官衙。

高岳在中午在开封府衙前的聚义中,以河南巡抚周德祯的人头祭旗,与义军将领歃血为盟,自封大元帅,手下领着千二八百人的大头目则被封为将军,领着三五百人的小头目,则封为校尉,此刻的高岳所部更多是以松散联盟的形式聚集,大约有着大大小小十三四伙。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