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僖公元年元年,王正月。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是齊侯與?齊侯也。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
夏,六月,邢遷於夷儀。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復見也。齊師、宋師、曹師城邢。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於夷。夫人薨不地,地,故也。齊人以歸。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不,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麗,獲莒挐。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其不言姜,以其殺二子,貶之也。或曰為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二年二年,王正月,城楚丘。楚丘者何?衛邑也。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其言城之者,專辭也。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故曰仁不勝道。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虞師、晉師滅夏陽。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
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
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
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
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於貫。貫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黃人也。江人、黃人者,遠國之辭也。中國稱齊、宋,遠國稱江、黃,以為諸侯皆來至也。
冬,十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楚人侵鄭。
------僖公三年三年,王正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
夏,四月,不雨。一時言不雨者,閔雨也。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徐人取舒。
六月,雨。雨雲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穀。陽穀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諸侯皆諭乎桓公之志。
冬,公子季友如齊蒞盟。蒞者位也。其不,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楚人伐鄭。
------僖公四年四年,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淺事也。侵蔡而蔡潰,以桓公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遂伐楚,次於陘。遂,繼事也。次,止也。
夏,許男新臣卒。諸侯死於國,不地;死於外,地。死於師,何為不地?內桓師也。楚屈完來盟於師,盟於召陵。楚無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來會桓,成之為大夫也。其不言使,權在屈完也。則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來會諸侯,重之也。來者何?內桓師也。於師,前定也。於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為僅矣。屈完曰:“大國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貢不至,則諾。昭王南征不反,我將問諸江!”齊人執陳袁濤塗。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不正其逾國而執也。
秋,及江人、黃人伐陳。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內師也。
八月,公至自伐楚。有二事偶,則以後事致,後事小,則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葬許穆公。
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五年五年,晉侯殺其世子申生。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杞伯姬來朝其子。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夏,公孫茲如牟。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戴。及以會,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貳也。雲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戴。無中事而復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於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會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世子受諸侯之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鄭伯逃歸,不盟。以其去諸侯,故逃之也。楚人滅弦。弦子奔黃。弦,國也。其不,微國也。
九月戊申朔,有食之。
冬,晉人執虞公。執不言所,於地縕於晉也。其曰公何也?猶曰其下執之之辭也。其猶下執之之辭何也?晉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亡虢而明
亡虞矣。
------僖公六年六年,王正月。
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著鄭伯子罪也。
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善救許也。
冬,公至自伐鄭。其不以救許致何也?大伐鄭也。
------僖公七年七年,齊人伐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