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因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譯文及註釋譯文我聽佛這樣說。那時,釋迦佛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與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眾住在一起。到午時該吃飯了,世尊鄭重地披上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順序挨門挨戶化緣完畢,返回住處,吃完飯,收好袈裟和缽盂,洗淨腳,整理好座位,然後打坐。

註釋①如是我聞:如是,這樣;我聞,我聽說。我聽佛這樣說,表示經中的話都是佛親口說的,這是為了增加佛經的可信度。

②時:那時。

③大比丘眾:比丘是梵語,即受了具足戒的男僧侶,又名乞士。女叫比丘尼。

④千二百五十人:釋迦牟尼最初有六大弟子,即舍利子、迦葉三兄弟、目連尊者、耶舍長者子;六大弟子又收弟子,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

⑤世尊:對佛的尊稱,所謂佛為三界之尊,三界是界、界、無界。

⑥缽(bō):僧人食具,通常用泥或鐵製成,圓形,略扁,小口,平底。

⑦次第乞已:按順次挨家挨戶乞食。佛乞食是為被乞食者種福,所以不能擇貧富,而要按順序來,即“次第”⑧洗足:佛是光腳乞食的,所以回來要洗足。

⑨敷座而坐:整理好座位打坐。

評析“法會因由”意為本章的主要內容是法會召集的原因和背景,“分”相當於現在的“章”、“節”等。第一品講述了佛是一個平常的人,但在平凡的生活裡時時處處在修行,進入境界,穿衣,乞食,吃飯,洗足,敷座,都自然體現乞士的威儀,這就是後來禪宗所謂穿衣吃飯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