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洛陽血戰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字長蛇陣全陣分陣頭、陣尾、陣膽(中央無極土)三部分。陣形變幻之時,真假虛實並用。
長蛇陣是據蛇的習
推演而來,長蛇陣共有三種變化。
一、擊蛇首,尾動,卷;二、擊蛇尾,首動,咬;三、蛇身橫撞,首尾至,絞!
一字長蛇陣擺開,太史慈坐你鎮陣中,一馬當先,從容指揮,一揮令旗,整條長蛇舞動,頭尾相連,能攻能守,陣陣殺氣配合著如此大陣,對於前來破陣的曹軍也是形成了一定的威懾力。但是于也不愧是一員戰將,看準時機,揮刀向前,一馬當先,直接殺向一字長蛇陣。
所謂打蛇打七寸,而一字長蛇陣由蛇的變化而演變出來,那麼很自然,一字長蛇陣的弱點也就是在其七寸之處,而這七寸之地,就是太史慈所在的陣眼所在,最弱亦最強,于由於鍾毓的指點,知道這七寸之處所在,所以于
從一開始破陣開始,他的目標就是太史慈。
首先,于派出自己麾下的兩翼步兵,準備前去阻擋秦軍的兩翼騎兵,從而來破解秦軍對曹軍的合圍之勢。同時派出自己麾下的騎兵前去破秦軍的蛇腹之地,發動強悍的攻勢,以期首尾不能相顧。
而當太史慈看到于的排兵佈陣之後,臉上不
出現了一絲冷笑,看來曹軍也還真沒有自知之明,竟然真的和總參謀長所言一般無二,如果這一字長蛇陣沒有改變,那麼這樣的進攻陣勢或許還真可以破陣,但是既然已經被改了,那麼這一字長蛇陣豈是你們想來就來之地。
太史慈令旗一揮,原本在一字長蛇陣外圍的輕騎兵全部散開,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具具鐵甲重騎,猶如魔神一般,出現在了大陣之兩翼。再一揮令旗,重甲騎兵開始發威,徐徐起步,而與之對應的卻是曹軍的步兵方陣,當看到在他們面前的不是輕騎兵,而是重甲騎兵,他們的心裡立馬涼了一大截。在戰場之上,重甲騎兵是所有兵種的剋星,但是迫於軍令不能逃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當重甲騎兵遇到步兵,結果是不言而喻的,這是一面倒的局面,這不僅是于
沒有想到,就是在洛陽城頭之上的曹和鍾毓等人也是沒有想到的,因為竟然會在一字長蛇陣中出現重甲騎兵。
而此時前去進攻腹地的曹魏騎兵也是遇到了嚴重的打擊。因為在一字長蛇陣的步兵方陣全是由高順的陷陣營所組建,對於以步兵對付騎兵,已經練得很悉了,而且此次的陷陣營全部穿戴了重裝步兵的裝備,對於騎兵而言,重甲步兵是他們的天敵。
于也知道大事不妙,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下令撤軍的話,那後果不說騎兵覆滅,就說是自己和剩下的將士也要被留在這個大陣之中,想不到一個平凡的大陣,卻有如此殺招,曹和鍾毓在城頭之上也是一籌莫展,因為他們兩人事前也低估了秦軍的威力。因為一時的失算,導致了將近一萬的曹軍就這樣要戰死沙場。
太史慈眼見勝利在握,令旗一揮,大陣立即開始變陣,將所有在陣中的曹軍開始慢慢的包圍,準備活捉于這個曹軍大將,然後獻於皇帝駕前。
于看到一字長蛇陣開始變動,很明顯這是要將自己困死於這個陣中,然後自己被擒或者是戰死。于
下令全軍後撤,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大勢已去,合圍之勢已經形成。于
想撤,那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
在後軍觀戰的薛禮,見到太史慈所指揮的以陣滅敵的手法,也是頗為讚歎,自從當年在鮮卑擺下龍門陣打破柯比能之後,薛禮就已經沒有再擺這龍門陣或者其他任何陣法,今天看到太史慈揮手間強擄灰飛煙滅,心裡也是有點小癢癢。
一字長蛇陣中,于依然在坐著垂死掙扎,而在洛陽城上的曹也不可能會袖手旁觀,直接讓身旁的夏侯惇前去接應于
的撤軍,夏侯惇接令立即帶著5000虎豹營出擊,而此時的薛禮也注意到城門的變化,對身邊的趙雲說道:“子龍,你帶著5000人和夏侯惇玩玩,不要讓他阻撓了子義的甕中捉鱉。”趙雲玩味的笑著說:“請陛下放心,臣定然讓這夏侯惇偷雞不成蝕把米,說起來臣也好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和別人動武了,今天也可以好好的玩玩了。”夏侯惇徑直殺向一字長蛇陣,準備接應于
出陣,奈何正當快要接近的時候,在其一側又出現了一支秦軍,正在其後軍廝殺,夏侯惇也不可能單獨一人就殺進一字長蛇陣,必須要解決了後面的隱患,才可以安然的解救于
。
夏侯惇一勒韁繩,轉頭回身殺向後面的秦軍,兩軍相,一個側身,已經有數百人落馬而死,這是勢均力敵的一場騎兵戰爭,因為曹也是以最好的裝備、最強的訓練來組建虎豹騎,所以當虎豹騎遇到騎兵之王的時候,必然會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在趙雲和夏侯惇的帶領之下,兩軍不相上下,你來我往,誰也不能擺脫誰。
而此時在陣中的于卻已經是無計可施,他身邊的曹軍一個一個的倒下,于
也已經是多處受傷,太史慈見此好機會,未免於
自盡,直接一揮令旗,讓秦軍將於
捉拿在地,當夏侯惇沒有聽到從一字長蛇陣傳出來殺聲之後,他就已經知道他必須要撤退了,否則曹軍失去的不久僅僅是這萬餘人了,所以當機立斷,夏侯惇虛晃一槍,格開了趙雲的一槍,然後率領剩餘的人馬全部撤退,而趙雲也不可能憑著數千人就去攻打洛陽城的,所以趙雲也是迴歸本陣,等待薛禮新的命令。
而此時的于由於失血過多,已經暈倒了,而薛禮則是命令讓軍醫好生照看之。而同時,薛禮也開始嘉獎此次作戰英勇的將士,同時也做了響應的點評。
而此時的曹卻正在洛陽城傷心不止,因為他不僅僅失去了萬餘兵馬,同時也失去了一員大將,或許于算不上一
的猛將,但是至少也可以算的上是一員得力戰將。
于:曹時期曹的得力戰將之一。早期隨鮑信起兵討黃巾,後來又一起歸附曹,被任為軍司馬。從此跟隨曹四處征戰,屢建功勳。曹徵張繡失利,大軍潰散,唯獨于
臨危不亂,且戰且退。路遇青州兵四處搶劫,被于
追殺後就去誣告于
叛變。于
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曹問他怎麼不先來解釋,于
答道分辯事小,退敵事大。曹對於
堅毅沉穩的作風大加讚賞,封他為益壽亭侯。後來在敗呂布,破袁紹等大小戰役中,于
等良將都輪
任先鋒或後拒,成為曹軍將領中的骨幹
英。曹曾經因惱怒朱靈而想撤掉他的兵權,於是派遣于
去辦理,于
手執文書僅帶數十騎就出
地完成了任務,他在曹軍中威名遠揚。
歷史上曹魏對其的評價也很高: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三國志•于
傳》曹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三國志•于
傳》太祖表漢帝,稱于
樂進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
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後世有詩讚曰:長安遣兵百勝強,意氣何有漢中王?
七軍之心俱猛鷙,虎兜翼將翱翔。
睥睨荊益可席捲,白帝城高如堵牆。
秣馬蓐食朝戰,雷聲殷殷山之陽。
沉陰苦雨十餘,漢水溢出高騰驤。
倉黃不暇恰步伍,攀緣蹙踏半死傷。
計窮豈不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
鼉鳴魚躍尚恐懼,萬一敵至誰敢當?
邀看大船載旗鼓,聞說乃是關雲長。
蒙衝直繞長緹下,勁弩強弓無敵者。
雖有鐵騎何所施?排空白如奔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