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不合常理的行軍佈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禎十四年的時候,在關外的滿清利用漢人火器工匠帶來的技術,開始鑄造火炮,濟爾哈郎和阿巴泰攻打杏山城的時候,所用的火炮就是十二磅的炮,也就是所謂的將軍炮。
滿清鑄造的這十二磅火炮重三千八百斤,運輸這炮的時候,拉車不能用馬而要用力量更大的牛來拖拽。
實際上這火炮在大部分時間,無論是大明還是關外的滿清,這些火炮都是安放在城頭用來防禦的,原因無他,這火炮實在是太沉重了。
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對各項工藝益求
,又是抓的嚴,主事的人是孫和鬥這等通曉造炮的明白人,造出來的火炮差不多是三千二百斤左右,又有專門的炮架炮車,移動上靈便不少。
不過這靈便也是相對的,這等大炮,就算是炮架和炮車的重量,尋常的道路就承載不起,更不用說這水網地帶的溼潤土地。
但大批的民夫和丁壯卻是早就預備好的,每個人身上都是揹著一袋子碎石子,後面的大船上還有些別的材料,上岸之後,兵卒們在前面堆著,還有三門三磅炮在那裡隨時機動,一步步的朝前推過去。
後面民夫丁壯鬧哄哄的急忙鋪墊道路,這樣的活計幹起來也舒服,反正前面大兵們在那裡頂著,要跑也是先跑,這錢給的多,活也是幹著安全,盡頭也就格外的足,碎石鋪在地面上。簡單的夯實。
然後就用大木板墊上去,鋪路地民夫也在軍官的指揮下拉著炮前進,地面堅實,人多力量大,這才是把著十二磅炮折騰了上來。
十二磅炮是將軍炮,十五磅和十八磅的大炮則是被稱為大將軍炮,在明末文人的筆記文章之中,被稱為“一炮打出,糜爛數里。”真實的威力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比起三磅炮,六磅炮來,威力可不是磅數的增加能衡量的。
革左五營的左金王劉希堯善於守禦,別看在外面和淮揚軍打的並不高明,但在正陽鎮之內地守禦的確是有他獨到的地方。
如果就這麼放任部隊衝進去。膠州營淮揚軍地長處。長矛和火銃地威力無法施展出來。反倒是要陷入和對方地搏之中。肯定會遇到很大地損失。
這些情況。幾乎是用不著山東鹽幫來打聽。很多消息都是明面上地。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統領地兩萬南京軍。可沒什麼保密地意識講究。如同是篩子一般。什麼消息都能打探地出來。
既然如此。淮揚軍地參將陳六也不想去講究什麼狹路相逢勇者勝。乾脆是用火炮先轟開再說。
打也打不過。左金王劉希抑下地部隊都是扯進了鎮子之中。左右想想又是不對勁。想著組織衝鋒打出來。外面這大炮地程和威力。以正陽鎮佈置得火力。恐怕也只能是被動挨打了。
越靠近正陽鎮。地形就越發地開闊起來。不過這正面差不多已經是被膠州營淮揚軍地火銃兵和長矛兵滿了。在這樣地態勢面前。如何衝得出來。才一
頭。就馬上是被打了出去。
推進到一定位置之後。民夫們開始修築土臺。儘可能地比邊上地平地要高出些。四門十二磅炮就是被吃力地推到了這個上面。
四門十二磅炮,還有四門三磅炮放在土臺的下面,在距離極近的距離上構築了炮兵陣地。
這邊架勢一擺開。正陽鎮裡面的革左五營士兵再也顧不得什麼據守防禦工事。紛紛的從屋子裡面跑了出來,朝著遠離火炮的方向逃跑。
而劉希堯地火炮設置在鎮子中間。還想要打擊衝進鎮子裡面的官兵,這下子連個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在火炮前面已經沒有士兵了,在火炮陣地,遠離火葯的位置上,都有一個正在熊熊燃燒的火爐,金屬炮彈在這火爐之中燒的通紅。
河上船隊的淮揚軍士兵已經開始下船列隊,儘管能夠佈下部隊的空間很狹窄,但還是儘可能的把部隊堆了上去,陳六也來到了靠前地地方,他手下地親衛們七手八腳的給他搭起來簡易地木臺子,讓他站在上面觀看,這是個足夠安全的距離。
接下來的戰鬥陳六並沒有下太多的指令,當戰局完全按照預案和計劃進行的時候,勝利已經沒有多大的懸念。
十二磅炮的第一輪齊,那些呼嘯著急速飛行的燒紅鐵球在正陽鎮之中直接變成了災難,本來還有人躲在前線的房屋和工事之中,想要給等一下衝進來的官兵伏擊殺傷,但這十二磅炮的炮彈直接是擊穿了牆壁和房屋。
不光是這些在前線的人倒黴,甚至還有那覺得自己撤到安全距離的革左五營士兵,同樣是被飛掠而來的炮彈打到。
這等燒紅的炮彈,只要是被刮擦到就是極為悽慘的事情,第一輪炮擊之後,左金王劉希堯在正陽鎮之內的部隊已經是壓不住了,第二輪炮擊之後,左金王再也不奢望腦控制住部隊,帶著人馬朝著鎮外逃去。
如果他不跑,手下的部隊也要跟著潰散了,十二磅火炮的程幾乎是覆蓋了整個的正陽鎮,誰也不覺得自己會有那麼好的運氣,能夠躲過這好似天雷的火炮打擊。
第一輪是仰角的擊,第二輪是近似的平
,在火炮陣地正當面的民居給打的破爛一片。
看著左金王劉希堯率領士兵慌慌張張的撤出了鎮子,淮揚軍參將陳六並沒有下令追擊,只是讓自己的部下開進了正陽鎮之中。
這個鎮子早就是沒有什麼居民在這裡,不是被革左五營抓了民夫,就是在兵災到來前逃走。
但陳六這邊已經是帶了大批的民夫和丁壯。淮揚軍地士兵們一進入鎮子第一件事情就是搜索殘敵,在軍官的喝令下,分成一個個的小隊在鎮子之中挨家挨戶的搜索,但這革左五營的戰鬥意志,比起淮揚軍預料的還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