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赴瀛之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思索著,儘量以這個時代的觀點來說道:“朕之所以選擇導引史朝信部兵清東瀛,是有原因的。第一,由白江村之戰,可以看出倭奴國不甘雌伏,妄圖糾結小柄聯盟對付我大唐,這是一個潛在的毒瘤,雖不足以視之為患,卻也非常惹朕生厭!朕以為無拘國之大小,凡犯我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第二,以史朝信數萬左右的銳之師,只要裝備充足”是有能力完全蕩平東瀛之地的,而在他戰定倭奴以後,他的軍力已是強弩之末,正可容易破除;第三,一旦破滅倭奴國,東瀛歸於大唐,我大唐就可以依據東北和東瀛兩地,完完全全扼控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地!此中打算及種種情由,朕還沒有對幾個人提及,望不危心中有數即可!”高尚彷彿在消化我的意思般,雙眼微眯著恭聽著我的言語。
待得我言停語罷,高尚緩緩地張開雙目,輕輕地吁了口氣,再次拜倒在地,非常恭敬地叩頭言道:“嗯,犯我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陛下好大的氣勢魄力!如果不誘使史朝信部兵清東瀛,以當前大唐與倭國的關係,實難再出擊東瀛,而掌東瀛以控新羅、百濟和高句麗,更是目光遠大。陛下實乃懷天下的英明之主,不危願依陛下的意願行事!
只是不危有三處到有些疑難,不吐不快,望陛下指教!”我十分高興自己的
舌沒有白費,我當即問他有何疑難。
斑尚思索了一下言道:“第一,史朝信現今駐在幽州,他所集聚的兵馬要裝備充足倒也不難,只是他們如何跨海東去?第二,史朝信一旦兵清倭奴國,完全佔據其地,怎樣才能再滅除於他?第三,若我大唐兵佔東瀛,要以什麼名義才是?”高尚的這三個問題確實是整個計劃的難點,當然應該問清楚,若是不清楚其中的苗如何進行我的計劃?
我輕輕地笑了笑,讚許地對高尚點了點頭說道:“不危確實才智不凡,一聽之下就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其實這些問題朕早已經思想解決了。”一整臉,我繼續解說道“解決這三個問題並不是多難,首先,朕派得力的官員前往史朝信處監督其遠離大唐之境。官員到後,斥責史朝信用以自保的部屬太多,並警告史朝信,朝廷大軍之所以不對他這叛軍殘部加以殲滅,完全是為了遵守帝王的信諾,要求史朝信在外域萬不可憑藉眾多的人馬飛揚跋扈、荼毒世人,否則大唐朝廷絕不坐視縱容!只要史朝信答應信守這一條,大唐朝廷才能放其離去,併為史朝信提供任何在情在理的方便。在眼前這種情勢下,史朝信為了遠離危機,必定完全同意朕的一切要求。這樣一來,再通過不危的努力,不危所提的這三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斑尚自然是明白人,一聞之下立知我的打算,對我既是欽服又是惶恐,連忙躬身言道:“恩,在陛下的安排下,只要不危能促成史朝信東瀛之行的想法,史朝信可以藉口遠走海外安逸生活,向監督其遠離大唐之境的官員要求船隻,這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所謂‘天無二
,民無二主”史朝信到達東瀛,即便不危不加以鼓動,也必定憑仗著強大的軍力爭戰倭奴國,到時絕對算得上飛揚跋扈、荼毒世人,違反了與我大唐的約定,我大唐的軍隊可以名正言順地對他這叛軍殘部加以殲滅,這第二個問題也自然不成問題;倭奴國在史朝信的爭戰下,必定搖搖
墜,我大唐軍隊既駐入其中,只要運用策略正確得當,不難慢慢使它服於王化。陛下真是算無遺策,不危委實不及!”斑尚把我的心思倒揣摩得十有八九,不過,他並不知道我已經在倭奴國內部嵌入一
釘…想來澄和尚已經在跨波渡海的途中,以及安排在沿海一帶等待加入史朝信的任沃興江賊隊伍,否則他一定明白,我對於東瀛事務早就已經
有成竹了!而我佈置的這兩枚棋子,現在並不打算讓高尚知道,我只打算告知他高秀巖是自己一方的。我用手將高尚躬著的身子扶起,凝視著他的眼睛語重心長地說道:“此去東瀛艱難而又兇險,不危一定要好好保重!不危放心,一旦訪尋到不危的家人,朕一定命人將他們接到長安好好供養!另外,不危並不是孤單一人,如果有事需要人手,不危可與恆陽軍使高秀巖商量,這高秀巖正是朕在叛軍中的眼線之一。”高尚聽聞之下,心下既是
動我對他家人的關心,又震驚於我在叛軍的親信軍隊中竟然安有眼線,而且是不止一人!不由對我更是欽服不已,甚至有些敬畏的
覺,一絲的異心雜念都不敢存有。高尚當即
著我的目光,低沉而有力地說道:“不危誓死不負陛下的關愛,一定促成促成史朝信的東瀛之行!”我想了想,輕輕一拍高尚的肩膀,輕籲可一下說道:“朕也知‘慈不掌兵’與‘兵不厭詐’這八個字,為了大唐的
後利益,為了使大唐萬千臣民的後世子孫,犧牲和鮮血是不可避免的,但朕如此而為是不是有些失於磊落?”我如此問,並不是為了自己行事的手法而心有愧疚,為了滌除後世子孫的隱患,即便再陰險詭詐的手法實施出來,我都毫無愧作,我只是想進一步探看高尚的處事觀點。雖然,我知道高尚能堪當一代軍師之才,就應是不拘泥於成法的人,但這次行動事關重大,我為求穩妥,便謹慎地再察看一下高尚,看他是否適合派用到東瀛之事上。
斑尚連忙退後一步道:“古語有云‘窮則變,變則通”謀大事者如何不通權達變?陛下一代雄主,才識猶在不危之上,怎麼能勘不破其中的奧妙?不危如今對陛下忠心無二,望陛下拋開這不必要的顧慮!”斑尚聞聲知義,連忙向我剖訴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