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獨木難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參加戰鬥的時候,米切爾的tt到了極限。

面對捱了幾十炮之後,不但沒有爆炸沉沒,還在繼續開火還擊的“提爾皮茨”號,米切爾不得不佩服德國戰艦的抗打能力。可他更得留意已經近的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並且在強大的時候改變戰安排。

二點十三分“維內託”號首先向右轉向。

此時“維內託”號距離美軍戰列線已經不到一萬米了,而距離其左後方,仍然在捱打的“提爾皮茨”號大概二千五百米。

三分鐘內,高速航行的“維內託”號就完成了轉向,且把航速降低到了十四節。

二點十七分“維內託”號首先向美軍主力編隊內的五號主力艦開火。

幾乎同時,米切爾下令採用第二套戰方案,用二打一的錯戰術對付已經到達戰場,並且正在進入線列戰隊的四艘意大利戰列艦。其具體的戰方式是:一號與五號主力艦隊對付“維內託”號戰列艦,二號與六號主力艦對付“意大利”號戰列艦,三號與七號主力艦對付“羅馬”號戰列艦,四號與八號主力艦對付“帝國”號戰列艦。

這一戰術很奇特,卻比較有效。

首先,當時美軍主力編隊為了提高炮擊命中率,採用了緊密編隊的方式,八艘主力艦相互間的間隔距離只有一千碼左右(不到四個艦長)。其次“蒙大拿”級戰列艦主炮迴旋角度非常大,不存在擊死界的問題。三是,在採用錯炮擊之後,對手很難迅速找準戰對象,從而增加了難度。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在幹掉對方一艘戰列艦之後,非常方便的調整戰秩序。

比如,如果“羅馬”號首先完蛋,那麼三號主力艦可以對付“意大利”號,七號主力艦則可以對付“帝國”號,從而在局部形成三打一的絕對優勢。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米切爾已經下定了全殲對手的決心。

二點二十二分。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都完成了編隊轉向。排好了戰列。

此時。炮戰已經打得非常烈了。

不得不說。

“維內託”級戰列艦在理想狀況下地戰鬥能力還是比較優秀地。特別是其採用了大葯室地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在一萬米以內地威力是絕對不容小看地。

在二點二十分地時候。

“維內託”號就讓美軍地五號主力艦。即“堪薩斯”號(bb93與“南達科他”級地第八艘。也就是bb68同名)嚐到了苦頭。

從瞭望員彙報地情況來看。穿甲彈應該打中了“堪薩斯”號地c炮塔。雖然無法判斷出是否擊穿了其正面裝甲(“蒙大拿”級戰列艦主炮炮塔正面裝甲地厚度達到了驚人地二十二點五英寸。也就是五百七十二毫米。且有一頂地傾角)。但是。這座炮塔在隨後地十五分鐘之內都沒有能夠參加戰鬥。

在二點二十五分地時候。

“維內託”號由讓“堪薩斯”號捱了一枚炮彈。

命中點在塔式主桅的下方,左側的2b號副炮炮塔前端,肯定打穿了上層建築外的裝甲,並且在上層建築內發生爆炸。顯然“蒙大拿”級戰列艦的上層建築,特別是次要部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

其他三艘“維內託”級戰列艦的表現也很不錯。

打到二點半的時候,遭到炮擊的四艘美軍戰列艦都捱了炮彈。

按照當時意大利艦隊的統計結果,在這幾分鐘的炮戰中,四艘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接近百分之三。對四艘並沒有配備先進的火控雷達,沒有火力指揮系統,沒有彈道計算機的戰列艦來說,能夠在夜間打出這一成績,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只是,數量上的巨大差距,戰艦能上的本質區別,是很難得到彌補的。

或者說,佩皮諾選擇了一種對自己並不是很有利的戰術。

縮短戰距離,可以打穿對手的裝甲,提高命中率。

可同時,這也將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讓四艘“維內託”級失去了逃跑的機會。更要命的是,對於官兵素質本來就不高的美軍艦隊來說,縮短戰距離,也能夠提高命中率,確保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幹掉對手。

顯然,這正是米切爾希望獲得的機會。

二點二十三分“維內託”號第一次中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