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再接再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明歷五百七十六年(公元1944年)六月七,在中途島海域進行的那場海戰的結局不但超出了白佑彬在戰鬥爆發前的預測,也遠遠超過了帝國海軍總參謀部的預測,在此之前,甚至沒有人想到美軍會不戰而退。
中途島的重要完全不用多說,不然當初美軍不會拼了命的奪回中途島。
在制訂作戰計劃前,也就是在進行兵棋推演的時候,就有幾名高級參謀提出,應該首先攻打中途島,而不是直接攻打瓦胡島。為此,這幾名高級參謀還利用私人時間寫了一份報告,詳細闡述了中途島的重要。
從這份已經公佈的報告來看,當時衛延年肯定在是否攻打中途島的問題上權衡過。
從地理位置上看,中途島是進軍夏威夷群島的最佳跳板。
從島嶼的面積來看,中途島可以駐紮二十到二十五萬陸戰隊,並且建立起至少可以囤積一百五十萬噸作戰物資的倉庫,還可以建立起足以支撐主力艦隊的臨時錨泊地,從而使其成為帝國海軍在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前進軍事基地。
當然,中途島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淡水資源。
只是,相對於其軍事價值,這點問題本就算不了什麼。
當時,帝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大批量採購預製設備。大部分軍事基礎設施都可以在後方製作,然後運到前線拼裝。比如,在西南太平洋的臘包爾,瓜島,以及後來的新喀里多尼亞,陸戰隊就用預製設備搭建了數十座軍營,十多座倉庫,甚至還在佔領努美阿之前,在新喀里多尼亞島上用預製設備修建了三條大型碼頭。
如此一來,要完成中途島的建設工程,並不是一件太麻煩的事情。
按照陸戰隊後勤與工程部門提的報告,如果設備準備齊全,十五天之內,陸戰隊的工程兵就能使中途島成為前進基地,為作戰艦隊提供服務。
毫無疑問,只要佔領了中途島,攻打瓦胡島的行動就將更加容易了。
問題是,最終衛延年還是放棄了進攻中途島的想法。
主要原因是,帝國海軍集中了幾乎全部力量,只要奪取了制海權,就有足夠的能力攻打瓦胡島。只要佔領了瓦胡島,摧毀了美軍設在夏威夷群島與考愛島等地的臨時軍港與錨泊地,就能徹底控制夏威夷群島,本沒有必要去佔領其他的島嶼。在失去了後勤保障的情況下,駐紮在其他島嶼上的美軍最多堅持半年,然後就將彈盡糧絕。
另外,從時間上計算,繞過中途島,大概能夠使戰役耗時減少一個月。
這樣一來,帝國海軍就能趕在年底之前將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轉移到西南太平洋,讓陸少豐進軍澳洲大陸。
從長遠來看,一切順利的話,在七十七年45年)下半戰爭就將結束。
相反,如果選擇攻打中途島,就的延遲進軍澳洲大陸的時間,而到了明年年初,南太平洋的氣候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使進軍澳洲大陸的時間推遲至少半年以上。即便後期進展順利,最快也要到七十八年(46年)初才能結束太平洋戰爭。
半年的時間,足以對整個戰略局面產生決定的影響了。
即便在這半年中,協約國集團難以發動大規模戰略反擊,帝國也將因此多消耗半年的作戰物資,且處於戰爭狀態中的時間延長半年。而對於已經在戰時狀態下運作了四年多的帝國軍民來說,戰爭延長半年,就將導致更加嚴重的國內矛盾。
也許,這正是帝國海軍急不可待的想打下瓦胡島的主要原因吧。
結果,實際情況遠遠超過了衛延年的預料。
八凌晨(舟山時間,此時中途島時間為七
夜間),衛延年就收到了白佑彬從前線發來的戰報,以及一份關於下一階段作戰行動的分析報告。
戰報沒有什麼好說的“南海”號遭到重創,已經在四艘輔助戰艦的陪伴下離開了登陸場,正在返回阿普拉港的途中。
“黃海”號的損傷極為嚴重,官兵還在搶修,因為維修船要在二天之後才能到達,所以希望並不是很大。
在白佑彬的戰局分析報告中,詳細說明了是否攻打中途島的二種選擇。
雖然白佑彬沒有提到“假戲真做”趁機打下中途島,但是從白佑彬的角度來看,選擇打下中途島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當然,衛延年並沒有立即做出決定。
當天下午,衛延年又收到了一份報告。
在搶修無望的情況下,白佑彬已經下令放棄了“黃海”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