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大膽決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果說白佑彬對戰局的迅速變化只是到有點意外,那麼就只能用“絕望”來形容金凱德的受了。

四月份,聽聞白佑彬被派去擔任第四艦隊司令官的消息後,金凱德還高興了一陣。

當時,金凱德剛剛接替斯普魯恩斯出任第51艦隊指揮官。雖然在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到來之前,第51艦隊僅僅只是個番號,沒有幾艘像樣的戰艦,另外金凱德能夠復出,也是因為斯普魯恩斯被打入冷宮,威利斯-李需要在西南太平洋上協助哈爾西,不然他也沒有這個機會。但是對金凱德來說,能夠重新抵掌作戰艦隊,絕對是他事業的轉折點。特別是在少了一個最大的威脅之後,只要他能夠在第五艦隊幹出一點成績來,就能洗刷以往的恥辱,獲得更多的機會。

正是在看到希望之後,金凱德才一反常態的變得更加積極。

七月份的時候,金凱德就向尼米茲提出,應該改變作戰方式,在發動戰略反擊之前,消滅一直在後方航線上活動的敵國破艦隊。為了讓尼米茲相信他的判斷,金凱德還花了十多天的時間,寫了三份極為詳細的調查報告。

一份是明帝國海軍破艦隊在美軍後方航線上所造成的嚴重威脅與巨大損失的調查統計結果,一份是美軍破艦隊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上地戰國統計報告。另外一份是美國海軍為了保護後方航線投入的護航力量地統計結果。

謗據這三份調查報告,金凱德做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戰略遠見的結論。

戰不但能夠影響到戰雙方的戰略平衡。還能對戰雙方在正面戰場上地作戰行動產生巨大的影響。

可以說,金凱德的結論非常正確。

在他之前,美國海軍已經有一批年輕軍官提出了相似的觀點。只是這些年輕軍官要麼位低言輕,要麼無法接觸到更多的資料,從而無法像金凱德那樣在調查報告中加入足以讓人信服的統計數據,因此這些年輕軍官地觀點並沒有得到重視。

只是,這也能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金凱德更擅長搞戰略規劃。做文職工作。

這大概與他當初在意大利擔任美國海軍駐外武官有很大地關係吧。

作為一名有著遠見卓識地海軍統帥。尼米茲非常重視金凱德地調查報告。以及所得出地結論。只是。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金凱德卻沒有提出實質地建議。

按照一般人地觀點。改變現狀地辦法只有二個。

一是加強護航力量。使敵人地破艦隊難以擊敗護航艦隊。也就難以威脅到後方航線。二是加強破力量。使敵人在其後方航線上投入更多地護航力量。從而削弱了敵人在破戰上地投只是這兩個辦法都不見得有多高明。或者說沒有可

美國海軍已經力所能及地加強了護航力量。能夠動用地戰艦。包括那些老掉牙地。僅僅配備了十二英寸節地無畏艦都在翻新之後重新服役。要想加強護航力量。就只能建造更多地戰艦。而且是足以對付敵人破艦隊地大型巡洋艦。而在護航作戰中。如果要用大型巡洋艦對付敵人地大型巡洋艦。就必須使護航艦隊擁有兵力優勢。不然很有可能遭到敵人破艦隊地絞殺。因此。護航成本遠高於破成本。

在金凱德提報告的時候,尼米茲已經讓哈爾西在西南太平洋戰區組建破艦隊,並且調了數艘大型巡洋艦到印度洋上去執行破任務。另外,還有三支破艦隊以珍珠港,以及阿留申群島的基斯卡島為依託,在西太平洋上執行破作戰任務。也就是說,尼米茲已經力所能及的加強了破力量。可是明帝國海軍需要保護的航線相對較少,而且比較集中。另外,明帝國海軍還有大量老式戰列艦可以調動,也就能夠為較短的航線提供足夠的保護。如果美軍不能投入更多的破戰艦,將很難在破戰場上見到成效。

可以說,以當時的情況,任何傳統手段都不可能解決美軍遇到的麻煩。

結果,金凱德能夠看出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

直到十月初,斯普魯恩斯返回珍珠港。

其實,斯普魯恩斯也早就意識到了破戰與護航戰的重要,只是在沒有解決辦法的情況下,他沒有急於向尼米茲提出建議。

從此也能看出,斯普魯恩斯比金凱德更加務實。

當時,尼米茲相當重視金凱德提出的問題,因此在斯普魯恩斯返回第五艦隊,恢復了太平洋艦隊參謀長的身份之後,尼米茲就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雖然沒有直接說,但是很明顯,尼米茲更相信斯普魯恩斯的能力,認為斯普魯恩斯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於尼米茲代的任務,斯普魯恩斯從來不會推託。

直到十月底,斯普魯恩斯才拿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方案。

這就是美軍此時採取的作戰方案:利用進攻中途島為餌,迫使明帝國海軍集中破艦隊執行戰鬥任務,從而消滅明帝國海軍的破艦隊。

懊方案很大膽,也很有創造

按照斯普魯恩斯的分析,此時明帝國海軍的重點仍然在西南太平洋上,只要新喀里多尼亞的戰鬥還沒有結束,明帝國海軍就不會將部署在塔斯曼海的第三艦隊調入西太平洋戰區。而且第三艦隊此時也僅僅只有三艘快速戰列艦,起不到多大地作用。

只要美軍向中途島施加壓力。明帝國海軍就別無選擇。

斯普魯恩斯的提議立即得到了尼米茲地支持。

並不是說,尼米茲認為能夠一戰定乾坤,可以順利的幹掉困擾了美國海軍數年的那幾支破艦隊。尼米茲也並沒有覺得。幹掉了對手地幾支破艦隊之後就能徹底扭轉太平洋上的局勢,明帝國海軍完全有能力建造更多的大型巡洋艦,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破艦隊。

尼米茲支持斯普魯恩斯這一作戰構想的原因很簡單:反攻中途島與他一直在策劃的戰略反擊行動不謀而合。

在斯普魯恩斯回來之前,尼米茲就一直承受著巨大地壓力。

當時給他製造麻煩的不是明帝國海軍,而是麥克阿瑟。隨著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一步步退縮,麥克阿瑟對尼米茲在太平洋戰區地“不作為”越來越憤怒。甚至揚言要說服總統撤掉尼米茲太平洋艦隊司令與太平洋戰區司令地職務。當然,這也僅僅只是揚言。尼米茲得到了金上將的支持。就算總統傾向於採納麥克阿瑟地意見,也無權越級去對付尼米茲。

當然。麥克阿瑟的憤怒肯定產生了效果。

在總統地壓力下,金上將也多次暗示尼米茲。應該在時機成的情況下發動戰略反擊,減輕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地壓力。

可是。尼米茲不想發動戰略反擊嗎?

中途島被明帝國海軍攻佔之後,尼米茲就成如坐針氈,一天都不得安寧。

可以說,當初明帝國海軍攻佔中途島是一步非常高的棋。這不但使尼米茲不敢輕易調第五艦隊的兵力去加強第三艦隊,還得讓尼米茲想方設法的加強夏威夷群島的防禦,從而削弱了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戰略投入,更讓尼米茲時刻都得為夏威夷群島的安全擔心,使其無法集中力處理太平洋艦隊的事務。

如果尼米茲要發動戰略反擊,就得首先打下中途島。

在此情況下,當斯普魯恩斯提出反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之後,尼米茲立即就批准了,並且強調作戰行動有三個重點,首先是佔領中途島,其次是幹掉明帝國海軍的破艦隊,最後才是殲滅第11艦隊。

顯然,尼米茲的命令與其初衷並不完全一致。

在確定作戰計劃的時候,金凱德就覺得目標過多,難以集中力量,應該有所削減,並且有所側重。

謗據金凱德的意見,加上斯普魯恩斯的支持,尼米茲把最後一個目標去掉了。

也就是說,要不要殲滅第1艦隊,由前線指揮官決定,不列入作戰計劃之中。當然,因為第11艦隊肯定會參加戰鬥,所以計劃中少不了對付第11艦隊的部分。

準備工作從十一月初開始,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一切就緒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斯普魯恩斯與金凱德的位置相互換了一下。金凱德以第五艦隊參謀長的身份指揮第52艦隊,即由十二艘大型巡洋艦為主力的次級作戰艦隊。另外,金凱德還要負責指揮為登陸部隊提供直接炮火支援,並且負責誘敵的火力支援艦隊。斯普魯恩斯則以太平洋艦隊參謀長的身份兼任第51艦隊指揮官,負責指揮第51艦隊。

顯然,這個安排也是尼米茲考慮到了斯普魯恩斯的經驗更豐富才做出的調整。

無論如何,金凱德對這個調整並不滿意,只是他也無可奈何。

在斯普魯恩斯率領第51艦隊離開珍珠港的那一天,金凱德也搭乘一艘驅逐艦離開了珍珠港,前去與正在趕來的,之前在珍珠港到舊金山航線上執行護航任務的護航艦隊會合。也就是說,直到這個時候,第52艦隊也只是個空架子。

一切都不太順利,可是真正的災難才剛剛到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