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初試身手第二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與以往一樣“英宗”號的前三輪齊仍然是“急促擊。”在第二輪與第三輪齊中“英宗”號上的槍炮軍官只據敵艦與本艦的相對運動情況調整炮擊參數,而不結合彈著點來修正炮擊參數。雖然這多多少少存在著“費”炮彈的嫌疑,但是結合三輪齊的彈著點偏移情況,能夠測算出更準確的炮擊修正參數。另外,前三輪急促擊不但能讓本節手迅速進入戰鬥狀態,還能給予敵人巨大的心理壓力,打擊敵人的士氣。

至少在以往的戰鬥中,這一戰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也就在第三輪齊中“英宗”號打出的一枚穿甲彈準確的命中了“威爾士親王”號的階。

從瞭望員報告的情況看,穿甲彈應該是砸在了a炮塔前方的防擋板上,而且進入了艦體。只是,該部位不屬於重點防護取,水平裝甲的厚度不到五十毫米,而且也遠離了主裝甲帶,結果穿甲彈在爆炸之前就已經穿過了戰艦的水平甲板與艦體左側的裝甲,鑽進了海里。顯然,這枚穿甲彈對“威爾士親王”號造成的損傷並不嚴重。

僅僅一分鐘之後,也就是八點四十一分的時候,第二枚穿甲彈擊中了“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只是,這枚穿甲彈不是“英宗”號打出的,而是編隊裡的第三艘,也就是“憲宗”號打出的!

此時,第11-1主力編隊裡的四艘戰列艦都瞄準了“威爾士親王”號。

這並不是白佑彬安排的戰順序,可這也怪不了另外三艘戰列艦的艦長。因為歐洲聯合艦隊轉向之後,另外四艘戰列艦都“躲”在了“威爾士親王”號的後面,不但距離更遠,而且被“威爾士親王”號遮擋住了。無奈之下,另外三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上的槍炮長只能臨時更改炮擊目標。

結果“憲宗”號的第一輪齊就收穫了戰果。

按照了望員觀察到的情況,炮彈先打中了a炮塔右側裝甲的上沿處。然後在b炮塔炮座地上沿處爆炸。

據後來分析,這枚入角度接近四十度的穿甲彈肯定是在砸中了a炮塔側面裝甲頂部之後改變了方向,帖著炮塔頂部裝甲砸中了後面b炮塔的炮座。因為損失了大部分能量,所以穿甲彈沒能打穿厚達三百三十毫米的裝甲。

當然。這枚穿甲彈並不是毫無意義。

a炮塔地四號炮(最右側)從此再也沒有打出一枚炮彈。顯然裡面地火炮侍服機構被穿甲彈震壞了。另外。b炮塔也在十分鐘內沒有任何動靜。應該是裡面地炮手被炮彈爆炸產生地衝擊波給震傷了。

被兩枚穿甲彈命中之後。

“威爾士親王”號在轉向地同時。將階方向上地兩座炮塔轉了過來。準備向“英宗”號開火還擊。只是。其反應速度確實太慢了一點。重達一千五百五十噸地四聯裝a炮塔地旋轉角速度只有每秒四度。雙聯裝b炮塔地旋轉角速度稍微快一點。也快不了多少。

四十四分。

“威爾士親王”號向“英宗”號打出第一輪齊後。該艦第三次被擊中。

後來證實。這枚穿甲彈是從“代宗”號戰列艦丙炮塔地二號主炮打出地。穿甲彈命中了“威爾士親王”號b炮塔右後方。右舷一號副炮炮塔前面地水平裝甲。只是穿甲彈沒能進入艦體。而是在變向之後砸中了後面地上層建築。隨即發生爆炸。

顯然。

“威爾士親王”號地裝甲比起初始設計加強了不少。

從戰後德國繳獲,並且提供給帝國地相關資料來看“喬治五世”級在建造過程中,對水平裝甲進行了重點強化,關鍵部位的水平裝甲增厚了大概三英寸,達到了九英寸,也就是二百三十毫米左右。另外。上層建築的裝甲厚度也有所提高,特別是司令艦橋附近的裝甲厚度達到了防禦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必須的十六英寸(大概四百零六毫米)。這些改進讓“喬治五世”級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同時也讓其本來就不是太好的適航能力進一步降低。另外,在標準排水量的情況下“喬治五世”級地最大航速從三十節降低到了不到二十八節。

瞭望員報告戰果的時候,敵人打來的炮彈也飛近了。

司令艦橋內的所有官兵都屏住了呼,全神貫注的聽著炮彈飛行時發出的尖銳聲響。漸漸的,眾人臉上緊張的神放鬆了下來。隨著三枚炮彈落到了一千多米外的海面上,大家才鬆了口氣。

這也偏得太離譜了一點吧!

“是不是該轉向了?”藍凌波一邊說著。一邊用目光徵求白佑彬地意見。

搖了搖頭之後,白佑彬說道:“不急,再打幾輪。現在敵人才回過神來,如果能夠重創敵艦隊的旗艦,後面的戰鬥就好打得多了。”其實,此時白佑彬對炮擊效果非常不滿意。

“英宗”號打了五輪齊戰距離從不到二萬米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左右,結果卻只打中了一枚。另外三艘戰列艦也對“威爾士親王”號打出了至少七輪齊,結果只打中了兩枚。四艘戰列艦的總體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三!

毫無疑問。這是官兵的素質問題。

如果換成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總共十二輪齊,至少能夠打中“威爾士親王”號六到九枚穿甲彈。

知道坎寧安是歐洲聯合艦隊的司令官之後。加上了望員已經能夠判斷出一號目標艦就是英國海軍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所以白佑彬可以斷定,一號目標艦就是歐洲聯合艦隊的旗艦。

戰鬥中,首先打掉敵人的旗角獲取勝利地捷徑。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旗艦又是艦隊裡能最好,戰鬥力最強大地戰艦。

在連續命中了三枚穿甲彈的情況下,卻只讓“威爾士親王”號損失了一門主炮,讓另外一座炮塔暫時無法投入戰鬥,在艦體上開了一個窟窿,以及炸掉了右舷一號副炮,這個戰績,確實不怎麼樣,還遠遠談不上讓敵艦隊地旗艦喪失戰鬥力。

接下來的幾輪炮擊“威爾士親王”號打出的炮彈仍然偏得有點離譜。

四十七分“英宗”號收穫了第二個戰果。

穿甲彈打在了後艦橋右側三號與四號副炮之間的平臺上,並且進入了艦體。硝煙散去之後,瞭望員用望遠鏡都能看清楚“威爾士親王”號中彈部位被炸出了一個三米左右的大窟窿。只是爆炸點位於水線以上,距離下面的輪機艙還有一點距離,所以這個損傷並不致命,甚至沒有讓“威爾士親王”號減速。

不到一分鐘之後,編隊裡最後一艘戰列艦“孝宗”號也收穫了戰果。

穿甲彈打在了“威爾士親王”號階處,並且進入了艦體。穿甲彈爆炸時,整艘戰艦都猛的震動了一下,階水平甲板被拋入了空中,階則被壓到了海面之下。當其浮上水面時,階的水線以上部位已經不見了蹤影,彷彿剛剛被一頭深海怪物咬掉了一下。重達一百多噸的鐵錨在送脫之後落入了海中,只是戰艦上的損管人員很快就拋掉了這具對戰艦航行有嚴重威脅的鐵錨。

這一炮對“威爾士親王”號造成的損傷最為嚴重。

加強裝甲防護之後“威爾士親王”號的適航能本來就很糟糕了,現在又被炸掉了階,即便進水並不嚴重,只要戰艦航速過高,海水就會順著缺損處湧入艦體。另外,階水仙以下部位肯定也有損傷,從而增大了戰艦的航行阻力。

打到這個時候“英宗”號已經到了“威爾士親王”號的西南面。

如果第11-1主力編隊再不轉向,雙方就將錯而過。此時,第11-2主力編隊已經完成了右轉向,正在向歐洲聯合艦隊的前方包抄過去。

“于右任,下令艦隊進行戰術轉向。”

“戰術轉向?”于右任立即出了驚訝的神

點了點頭之後,白佑彬又說道:“戰術轉向之後,重新編排戰順序,我們對付四號目標艦,讓孝宗號對付一號目標艦。另外,電令第11-2主力編隊,儘快到達敵艦隊前方,然後集中炮火打擊一號目標艦,摧毀敵旗艦!”戰術轉向,就是讓編隊裡的四艘戰列艦各自轉向,然後形成新的編隊。如此一來,之前處於最後面的“孝宗”號成了領艦“英宗”號則成了末艦。

在以往的海戰中,只要艦隊還能保持隊列,指揮官一般不會輕易下達戰術轉向的命令。道理很簡單,戰術轉向不但容易導致艦隊陷入混亂之中,還會徹底打亂戰順序,讓炮手從新確定目標,重新測量炮擊參數。

只是,第11-1主力編隊不存在這些問題。

四艘主力艦都是同一型號,轉向能完全一致。另外,炮手在炮戰中主要依靠火控雷達提供的炮擊參數,而不是光學測距儀,就算變更炮擊對象,對炮手的影嫌詡不是很大。加上彈道計算機,重新計算炮擊參數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顯然,此時白佑彬追求的已經不是簡單的勝利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