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天夢滅第十二章質的飛躍求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顯然,突圍的只是巡洋艦與驅逐艦。

即便只是巡洋艦與驅逐艦,也不能“大大咧咧”的直接衝出來,必須藉助地形掩護,也就是沿著海岸線南下,這樣才能痺篇雷達。

至少,經過前面幾次海戰,本海軍應該對雷達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相對而言,房總半島地勢平坦,其平均海拔僅幾十米,對雷達產生的干擾並不嚴重。另外房總半島是東北向西南走勢,並沒有完全深入太平洋。因此,本戰艦藉助房總半島的掩護向南突圍的可能非常小。

相對而言,沿著相模灣西岸的伊豆半島南下更加隱蔽。

伊豆半島的平均海拔超過了一百五十米,且沿海平原地帶非常狹窄,航道也相對較深,可以供大型戰艦通航。

當時白佑彬就做出了這一判斷。

問題是,羅清遠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也就不可能不在西面留下警戒戰艦。能夠從警戒戰艦地眼皮子底下溜過去,肯定不是一支規模龐大地艦隊。

藉此,白佑彬有足夠的信心認為,突圍地本戰艦並不多!

此時,羅清遠犯了一個錯誤。白佑彬也犯了一個錯誤。

羅清遠在第二封電報中沒有提到突然失去聯絡的那艘輕巡洋艦。按照當時的情況,羅清遠大概認為那艘輕巡洋艦沒有被本戰艦擊沉,應該是負傷,或者通信設備出了故障。電報才會突然中斷。畢竟,任何戰艦沉沒都是一個過程,發送電報只需要很短地時間。當然,如果本戰艦的運氣很好,還是有幾乎一炮轟掉通信天線,或者打中通信室。問題是,這樣的幾率非常小。

另外,羅清遠在第二封電報中明確提到,第11艦隊繼續監視本聯合艦隊。

也就是說。第11艦隊不會立即南下支援第12艦隊。並不是說羅清遠的這個決策有問題,當時高野恐怕正希望第11艦隊離開相模灣,然後聯合艦隊趁勢殺出來。問題是,羅清遠地這個決定對白佑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結果,白佑彬認為溜出來的只是一支規模很小的艦隊,本不需要第11艦隊出手。

如此一來,白佑彬手裡有一艘主力艦。一艘重巡洋艦,六艘輕巡洋艦,十九艘驅逐艦,即便殺來的本艦隊有十多艘,甚至二十艘戰艦,也不見得是第1艦隊的對手。

從排兵佈陣上看,白佑彬也確實沒有考慮過退縮的問題。

當時。他只是無法肯定本艦隊將從哪個方向殺出來。如此一來,他只能將配有雷達的兩艘“主力艦”留在西南面,也就是背對著登陸場的海域。將三艘輕巡洋艦放到北面。將另外三艘輕巡洋艦放到大島地南面。

如此一來,不管本艦隊從哪個方向殺出來,都將被雷達探測到。

雷達至少能夠發現三十五公里外的戰艦(驅逐艦),對大型戰艦(重巡洋艦)的探測距離達到了四十五公里。而白佑彬坐鎮指揮的兩艘“主力艦”與北面的三艘輕巡洋艦隻有不到十公里的距離,與東面的三艘輕巡洋艦也只有不到十五公里地距離。

也就是說,白佑彬有足夠的時間強佔有利的位置,甚至有足夠的時間將艦隊集中起來。

從這一點來看,白佑彬在快速戰鬥群的子沒有白混。至少,作為一名艦隊指揮官(按照帝國海軍的新建制。分艦隊不設司令官。而且當時白佑彬還不是第11艦隊的正式指揮官),他至少在最短地時間內對敵情做出了初步判斷。並且迅速果斷的做出了決策,完成了部署。

這一點,非常像祖壽清。

後來,很多人甚至說白佑彬是祖壽清的學生,認為白佑彬地很多戰術思想都是從祖壽清那裡學來的。

不管白佑彬是不是祖壽清的學生,此時他正面臨著人生最大的一場考驗。

二十四歲的海軍上校即將以艦隊指揮官的身份參加一場辨模並不算大,甚至在很多通俗類海戰史書中都找不到的海戰。

也許,幾十年後,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場海戰。

可是對此時此刻的白佑彬來說,這場海戰將成為他軍人生涯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準確地說,這場海戰不但將證明他對海軍未來發展趨勢地判斷,他引入海軍的新技術與新戰術地效能,同時還將證明他是否有能力,有資格成為一名真正的艦隊指揮官。

對任何一名海軍軍人來說,從艦長到艦隊指揮官絕對是一個質的飛躍。

以往,絕大部分海軍軍官需要二十到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個飛躍,而白佑彬只有不到四年的時間,他能夠利用這四年中獲得的經驗,總結的教訓完成這次質的飛躍,成為一名合格的艦隊指揮官嗎?

也許,這還得問問他在這場海戰中的對手。

新的更新來了,求兄弟們投票支持,啥票都要!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