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神武維揚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處理好劉長今的事情,李維掃視眾將道:“諸君,所謂養兵千,用兵一時,我們終於有仗要打了。”眾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聞言毫無懼

李維道:“探子來報,明軍已分別徵調鷹潭、撫州十衛,共五萬人馬,總兵官是江西巡撫左秋。另外皇上照例派了個督軍下來,乃是魏閹的忠實走狗林琮。大軍現已匯聚於鷹潭,洶洶南下,看樣子是要走光澤,經邵武、順昌、永安、大田然後直撲惠安而來。眾將有何看法?”李維做事向來尊重屬下,每個命令之前,必先經大家討論,集思廣益。然後李維才將自己的想法說出,讓大家共同討論。

餘新首先發言:“以末將來看,敵人來勢洶洶,此戰乃是敵我雙方都不知對方底的第一仗,因此,我們只能勝不能敗。我軍不妨以逸待勞,等左秋軍隊到達,予以當頭痛擊,殺他個措手不及。”武犇道:“末將以為暫不必急於開打,想那左秋滿門英烈,祖上世代為將,為我大明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左家向來不與閹宦同合汙,此際,魏閹派他為先鋒,領的又是外省垛集軍。區區五萬人馬,難道不知道我惠安義軍號稱十萬,豈不是以卵擊石?所以,末將猜測,這必是魏閹的借刀殺人之計。”張平海支持武犇的意見,道:“末將也以為不可急於開仗,左秋乃是朝廷現存不多的清之一。其堂兄左光斗更是東林黨領袖,魏閹對東林黨人恨之入骨,自然藉機拔除眼中釘。”李維道:“左秋此人李某亦曾有過少許接觸,確實稱得上是謙謙君子,剛直不阿,是位博學鴻儒。但若論及行伍打仗嘛,雖說左家祖上是靠兵法起家,可到了他這一代,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儒士,對行伍打仗一竅不通。再加上他所轄下的五萬人馬,全是臨時徵召的垛集軍,在李某眼裡與蒿草何異?只要一萬人馬便可輕易將之擊潰。不過,武將軍說的也有道理。咱們畢竟不是造反,這樣的直臣殺了實在可惜,我們能勸降最好,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兵法的最高境界。眾位將軍,何人願冒此險去勸降左秋啊?”眾人面面相覷,識左秋的還真不多。這時,武犇道:“末將推薦一人可擔此重任。”李維道:“噢,但說無妨。”武犇道:“末將有一遠房親戚現在左秋手下做書吏,因博學多才,頗得左秋的賞識。末將可以派人聯繫到他,讓他規勸左秋,將軍可修書一封以示誠意。”李維喜道:“果真如此,武將軍當記首功。時間緊迫武將軍速速行事去吧,切記萬事須謹慎。”李維當即修書一封,武犇將書信給一名親信家人,快馬加鞭而去。

兩地之間即便是馬不停蹄往返也要五天五夜。李維趁這個時間整頓兵馬,離鷹潭最近的轄區便是順昌。邵武守將邵德,此人跟武犇私極好,此刻雖未加入義軍,但早已暗中許諾,義軍何時打到邵武,他便何時歸附,這期間正好做個明軍內部臥底。

李維早已將福建全圖研究了通透。第五清早,武犇前來報告好消息,左秋已然同意歸降,並修書一封。李維打開一看,書信的意思就是:人臣食君之祿,當為帝君分憂,然佞當道,閹宦肆,忠良遭戮,報國無門。今觀李將軍信,方知同是天涯淪落人。君義旗高幟,清君側,還乾坤清,承蒙李將軍點醒尚自昏睡之人,秋唯馬首是瞻。

眾人觀信大喜。

張平海笑道:“幾句話的事,兵不血刃便多了五萬人馬,可喜可賀。”李維蹙眉凝思半晌。

然後來到地圖旁,突道:“武將軍,還得勞煩你再差人跑一趟去告訴左秋,叫他帶領本部兵馬速速直邵武。七後,他們由北門,我們則由南門,兩面夾擊拿下邵武。然後,便在邵武城回師。”武犇一愣,道:“邵武守將邵德早已答應歸順咱們,何必去攻?”李維道:“邵武便由你親自跑一趟,待左秋大軍來攻,若左秋真的攻城,那麼便說明他當真反了朝廷。倘若他只做佯攻,你便速速通知於我,左秋必會經雞腸迂迴包抄我軍的後路,那麼雞腸這裡嗎…”李維指著一條山路,這是南門繞至北門後方最近的山路,因為崎嶇如雞腸而得名。道:“便需提前伏上一軍。”眾人此刻方明白,李維還是不放心人家是真降,不少人覺得李維有些過於謹慎,多此一舉。

這時,劉長今想起自己此前遭遇,自己帶著一萬人馬來的,就是李維多疑至今光桿司令一個,忍不住不滿道:“左家重諾,天下皆知。尚有左秋親筆書信在此,李將軍何故如此多疑?將來,左秋若是知道將軍如此作為,豈不傷了左將軍之心?曹孟德便是因為多疑,而錯殺蔡瑁,以至赤壁之敗。”李維看了看劉長今笑道:“劉將軍飽讀兵書,既知赤壁一戰曹阿瞞先敗於‘多疑’,錯斬蔡瑁。卻為何不知其後又錯在‘輕信’,致使黃蓋詐降之計成功而火燒連營。再者,左秋書信,落款只是個秋字,知者是他左秋,不知者何謂秋?事關十萬義軍生死,李某便是落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罵名,也認了。”劉長今聞言慚道:“是,末將太草率,總兵莫怪。”李維道:“此刻順昌守將是何人?手下有多少人馬?”餘新道:“乃是前南安衛指揮使何亮,手下六千餘人。”李維道:“李力何在?”李力是李維叔伯兄弟,常年跟隨李維南征北戰,屬於親信家兵,得知李維在惠安反了,便帶領李維家眷和舊部私兵約二千人,連夜來投。

李維道:“李力,本將軍命你率一萬人馬,留守惠安。看管好水師戰船,損了一艘定斬不饒。”武犇乃是水軍出身,義軍人數雖不多,卻掌控了目前的大明水脈。因此,對義軍來講,只要有船在,便立於不必之地。實在不行做上船,逃到海上,等明廷造出船來,不知猴年馬月了。是以李維非常重視戰船的安危。

其後,李維率領剩餘五萬人馬浩浩蕩蕩向邵武開跋。

行軍比不上單騎快馬,足足行了六天,方來到離邵武尚有十里之處紮營。此刻,武犇已送來消息——一切順利。李維紮下營寨,挖濠設攔馬木一應設置俱備。爾後帶領幾名親隨,爬上附近山崗,縱觀周遭地形。營寨後方三里處,果然有條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向西方。

李維回到營寨對餘新道:“餘將軍,本將命你帶領五千長矛手,五千火槍手,三百門火炮,埋伏於雞腸。切記,雞腸地形狹促,易守難攻,能不用火炮則不用火炮,儘量省下彈葯好為後跟神機營開戰時用。”餘新得令。

李維道:“劉長今何在?”劉長今聞言,急忙站出,道:“可想起俺老劉來了,聽大將軍差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