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二袁劉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一]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二]漢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遷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徵拜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三]遷中郎將,討黃巾,軍敗抵罪。韓遂等起涼州,復為中郎將,西拒遂。於望垣硤北,為羌、胡數萬人所圍,糧食乏絕。
卓偽捕魚,堰其還道當所渡水為池,使水渟滿數十里,默從堰下過其軍而決堰。
比羌、胡聞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觽而還,屯住扶風。拜前將軍,封□鄉侯,徵為幷州牧。[四]注[一]英雄記曰:卓父君雅,由微官為潁川綸氏尉。有三子:長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穎。
注[二]吳書曰:郡召卓為吏,使監領盜賊。胡嚐出鈔,多虜民人,涼州刺史成就闢卓為從事,使領兵騎討捕,大破之,斬獲千計。幷州刺史段熲薦卓公府,司徒袁隗闢為掾。
注[三]英雄記曰: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
注[四]靈帝紀曰:中平五年,徵卓為少府,敕以營吏士屬左將軍皇甫嵩,詣行在所。
卓上言:“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暛命之秋。吏士踴躍,戀恩念報,各遮臣車,辭聲懇惻,未得即路也。輒且行前將軍事,盡心恤,暛力行陳。”六年,以卓為幷州牧,又敕以吏兵屬皇甫嵩。卓覆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州,效力邊陲。”卓再違詔敕,會為何進所召。
靈帝崩,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進乃召卓使將兵詣京師,並密令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以脅迫太后。卓未至,進敗。
[一]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觽帝於北芒,還宮。[二]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觽所殺,[三]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觽,故京都兵權唯在卓。[四]注[一]續漢書曰:進字遂高,南陽人,太后異母兄也。進本屠家子,父曰真。真死後,進以妹倚黃門得入掖庭,有寵,光和三年立為皇后,進由是貴幸。中平元年,黃巾起,拜進大將軍。典略載卓表曰:“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
擅王命,父子兄弟並據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至使怨氣上蒸,妖賊窵起。臣前奉詔討於扶羅,將士飢乏,不肯渡河,皆言
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臺閣求乞資直。臣隨
撫,以至新安。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
,及溺呼船,悔之無及。”注[二]張璠漢紀曰:帝以八月庚午為諸黃門所劫,步出谷門,走至河上。諸黃門既投河死。
時帝年十四,陳留王年九歲,兄弟獨夜步行還宮,闇暝,逐螢火而行,數里,得民家以
車載送。辛未,公卿以下與卓共
帝於北芒阪下。獻帝
秋曰:先是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芒。”卓時適至,屯顯陽苑。聞帝當還,率觽
帝。
典略曰:帝望見卓兵涕泣。髃公謂卓曰:“有詔卻兵。”卓曰:“公諸人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遂俱入城。獻帝紀曰:卓與帝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乃有廢立意。
英雄記曰:河南中部掾閔貢扶帝及陳留王上至雒舍止。帝獨乘一馬,陳留王與貢共乘一馬,從雒舍南行。公卿百官奉於北芒阪下,故太尉崔烈在前導。卓將步騎數千來
,烈呵使避,卓罵烈曰:“晝夜三百里來,何雲避,我不能斷卿頭
?”前見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黃門作亂乃爾,以取禍敗,為負不小
?”又趨陳留王,曰:“我董卓也,從我抱來。”乃於貢抱中取王。英雄記曰:一本雲王不就卓抱,卓與王並馬而行也。
注[三]英雄記雲: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進部曲將吳匡,素怨苗不與進同心,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車騎也。”遂引兵與卓弟旻共攻殺苗於朱爵闕下。
注[四]九州秋曰: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
,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
陳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復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
先是,進遣騎都尉太山鮑信所在募兵,適至,信謂紹曰:“卓擁強兵,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為所制;及其初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信遂還鄉里。
於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劉弘而卓代之,俄遷太尉,假節鉞虎賁。遂廢帝為弘農王。
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一]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又封卓母為池陽君,置家令、丞。卓既率兵來,適值帝室大亂,得專廢立,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卓
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觽,睚鴺之隙必報,人不自保。[二]嘗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雲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於
亂宮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注[一]獻帝紀曰:卓謀廢帝,會髃臣於朝堂,議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陳留王,何如?”尚書盧植曰:“案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
,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
今上富於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
“卓怒,罷坐,誅植,侍中蔡邕勸之,得免。
九月甲戌,卓復大會髃臣曰:“太后迫永樂太后,令以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
天子幼質,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僉以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陳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
“獻帝起居注載策曰:”孝靈皇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望,而帝天姿輕佻,威儀不恪,在喪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穢發聞,損辱神器,忝汙宗廟。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觽論惑焉。
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聖德偉茂,規矩邈然,豐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慼,言不及,岐嶷之
,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
“尚書讀冊畢,髃臣莫有言,尚書丁宮曰:”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祭仲廢忽立突,秋大其權。
今大臣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人,請稱萬歲。
“卓以太后見廢,故公卿以下不布服,會葬,素衣而已。
注[二]魏書曰:卓所願無極,語賓客曰:“我相,貴無上也。”英雄記曰:卓震威,侍御史擾龍宗詣卓白事,不解劍,立撾殺之,京師震動。發何苗棺,出其屍,枝解節棄於道邊。
又收苗母舞陽君殺之,棄屍於苑枳落中,不復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