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明皇帝諱叡,字符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一]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以其母誅,故未建為嗣。[二]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諸臣封爵各有差。
[三]癸未,追諡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壬辰,立皇弟蕤為陽平王。
注[一]魏書曰: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
注[二]魏略曰:文帝以郭後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後,旦夕因長御問起居,郭後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文帝始以帝不悅,有意以他姬子京兆王為嗣,故久不拜太子。魏末傳曰: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
殺鹿母,使帝
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
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
注[三]世語曰:帝與朝士素不接,即位之後,髃下想聞風采。居數,獨見侍中劉曄,語盡
。觽人側聽,曄既出,問“何如”?曄曰:“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八月,孫權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朝議
發兵救之,帝曰:“權習水戰,所以敢下船陸攻者,幾掩不備也。今已與聘相持,夫攻守勢倍,終不敢久也。”先時遣治書侍御史荀禹
勞邊方,禹到,於江夏發所經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權退走。
辛巳,立皇子冏為清河王。吳將諸葛瑾、張霸等寇襄陽,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討破之,斬霸,徵東大將軍曹休又破其別將於尋陽。論功行賞各有差。冬十月,清河王冏薨。
十二月,以太尉鍾繇為太傅,徵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髃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為驃騎大將軍。
太和元年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分江夏南部,置江夏南部都尉。西平曲英反,殺臨羌令、西都長,遣將軍郝昭、鹿盤討斬之。二月辛未,帝耕於籍田。辛巳,立文昭皇后寢廟於鄴。丁亥,朝
於東郊。夏四月乙亥,行五銖錢。甲申,初營宗廟。秋八月,夕月於西郊。冬十月丙寅,治兵於東郊。焉耆王遣子入侍。十一月,立皇后
氏。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谷。十二月,封后父
嘉為列侯。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一]注[一]三輔決錄曰:伯郎,涼州人,名不令休。其注曰:伯郎姓孟,名他,扶風人。
靈帝時。
中常侍張讓專朝政,讓監奴典護家事。他仕不遂,乃盡以家財賂監奴,與共結親,積年家業為之破盡。觽奴皆慚,問他所,他曰:“
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許諾。時賓客求見讓者,門下車常數百乘,或累
不得通。他最後到,觽奴伺其至,皆
車而拜,徑將他車獨入。觽人悉驚,謂他與讓善,爭以珍物遺他。他得之,盡以賂讓,讓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遺讓,即拜涼州刺史。
他生達,少入蜀。其處蜀事夡在劉封傳。魏略曰: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餘家歸魏。文帝時初即王位,既宿知有達,聞其來,甚悅,令貴臣有識察者往觀之,還曰“將帥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欽達。逆與達書曰:“近有命,未足達旨,何者?昔伊摯背商而歸周,百里去虞而入秦,樂毅
鴟夷以蟬蛻,王遵識逆順以去就,皆審興廢之符效,知成敗之必然,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勳。聞卿姿度純茂,器量優絕,當騁能明時,收名傳記。今者翻然濯鱗清
,甚相嘉樂,虛心西望,依依若舊,下筆屬辭,歡心從之。昔虞卿入趙,再見取相,陳平就漢,一覲參乘,孤今於卿,情過於往,故致所御馬物以昭忠愛。”又曰:“今者海內清定,萬里一統,三垂無邊塵之警,中夏無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闊
,與世無疑,保官空虛,初無*(資)**[質]*任。卿來相就,當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繽紛道路,以親駭簄也。若卿
來相見,且當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後徐徐輕騎來東。”達既至譙,進見閒雅,才辯過人,觽莫不屬目。又王近出,乘小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
?”遂與同載。又加拜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時觽臣或以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聞之曰:“吾保其無他,亦譬以蒿箭
蒿中耳。”達既為文帝所寵,又與桓階、夏侯尚親善,及文帝崩,時桓、尚皆卒,達自以羈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
諸葛亮聞之,陰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魏興太守申儀與達有隙,密表達與蜀潛通,帝未之信也。司馬宣王遣參軍梁幾察之,又勸其入朝。達驚懼,遂反。
幹寶晉紀曰:達初入新城,登白馬,嘆曰:“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失之乎!”二年
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一]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縣為上庸郡,錫縣為錫郡。
注[一]魏略曰:宣王誘達將李輔及達甥鄧賢,賢等開門納軍。達被圍旬有六而敗,焚其首於洛陽四達之衢。
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一]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合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長安。[二]夏四月丁酉,還洛陽宮。[三]赦繫囚非殊死以下。乙巳,論討亮功,封爵增邑各有差。
五月,大旱。六月,詔曰:“尊儒貴學,王教之本也。自頃儒官或非其人,將何以宣明聖道?其高選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國,貢士以經學為先。”秋九月,曹休率諸軍至皖,與吳將陸議戰於石亭,敗績。乙酉,立皇子穆為繁陽王。庚子,大司馬曹休薨。冬十月,詔公卿近臣舉良將各一人。十一月,司徒王朗薨。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四]遼東太守公孫恭兄子淵,劫奪恭位,遂以淵領遼東太守。
注[一]魏書曰: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注[二]魏略載帝布天下並班告益州曰:“劉備背恩,自竄巴蜀。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己。亮又侮易益土,
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亮仇敵。而亮反裘負薪,裡盡
殫,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行兵於井底,遊步於牛蹄。自朕即位,三邊無事,猶哀憐天下數遭兵革,且
養四海之耆老,長後生之孤幼,先移風於禮樂,次講武於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而亮懷李熊愚勇之*(智)*[志],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
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虎臣逐北,蹈屍涉血,亮也小子,震驚朕師。
猛銳踴躍,鹹思長驅。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師之所處,荊棘生焉,不使千室之邑忠信貞良,與夫
昏之黨,共受塗炭。故先開示,以昭國誠,勉思變化,無滯亂邦。巴蜀將吏士民諸為亮所劫迫,公卿已下皆聽束手。
“注[三]魏略曰:是時鬥言,雲帝已崩,從駕髃臣立雍丘王植。京師自卞太后髃公盡懼。及帝還,皆私察顏
。卞太后悲喜,
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將何所推?”注[四]魏略曰:先是,使將軍郝昭築陳倉城;會亮至,圍昭,不能拔。昭字伯道,太原人,為人雄壯,少入軍為部曲督,數有戰功,為雜號將軍,遂鎮守河西十餘年,民夷畏服。亮圍陳倉,使昭鄉人靳詳於城外遙說之,昭於樓上應詳曰:“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詳以昭語告亮,亮又使詳重說昭,言人兵不敵,無為空自破滅。昭謂詳曰:“前言已定矣。我識卿耳,箭不識也。”詳乃去。亮自以有觽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
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
城中,以土丸填塹,
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
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
,亮無計,救至,引退。詔嘉昭善守,賜爵列侯。
及還,帝引見勞之,顧謂中書令孫資曰:“卿鄉里乃有爾曹快人,為將灼如此,朕復何憂乎?”仍
大用之。會病亡,遺令戒其子凱曰:“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冢,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知厚葬無益於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處所耳,死復何在耶?今去本墓遠,東西南北,在汝而已。”三年夏四月,元城王禮薨。六月癸卯,繁陽王穆薨。戊申,追尊高祖大長秋曰高皇帝,夫人吳氏曰高皇后。
秋七月,詔曰:“禮,王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復顧私親哉!漢宣繼昭帝后,加悼考以皇號;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時朝,既尊恭皇,立廟京都,又寵藩妾,使比長信,□昭穆於前殿,並四位於東宮,僭差無度,人神弗佑,而非罪師丹忠正之諫,用致丁、傅焚如之禍。自是之後,相踵行之。昔魯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國非度,譏在華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
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導諛時君,妄建非正之號以幹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後,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其書之金策,藏之宗廟,著於令典。
“冬十月,改平望觀曰聽訟觀。帝常言“獄者,天下之命也”每斷大獄,常幸觀臨聽之。
初,洛陽宗廟未成,神主在鄴廟。十一月,廟始成,使太常韓暨持節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於鄴,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於廟。[一]注[一]臣松之按:黃初四年,有司奏立二廟,太皇帝大長秋與文帝之高祖共一廟,特立武帝廟,百世不毀。今此無高祖神主,蓋以親盡毀也。此則魏初唯立親廟,祀四室而已。至景初元年,始定七廟之制。孫盛曰:事亡猶存,祭如神在,
遷神主,正斯宜矣。
癸卯,大月氏王波調遣使奉獻,以調為親魏大月氏王。
四年二月壬午,詔曰:“世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趣,不由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戊子,詔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論刻石,立於廟門之外。癸巳,以大將軍曹真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司馬宣王為大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為車騎將軍。夏四月,太傅鍾繇薨。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丙申,省上庸郡。秋七月,武宣卞後祔葬於高陵。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宣王伐蜀。八月辛巳,行東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嶽。[一]乙未,幸許昌宮。九月,大雨,伊、洛、河、漢水溢,詔真等班師。冬十月乙卯,行還洛陽宮。庚申,令:“罪非殊死聽贖各有差。”十一月,太白犯歲星。十二月辛未,改葬文昭甄后於朝陽陵。丙寅,詔公卿舉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