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黃禍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手機同步閱讀請7趙青鳳制定頒佈的一些政策無疑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但背靠大宋這個強大的後臺,手裡又有一萬多信得過的宋軍兵隨時聽用,夏國境內的反對力量本無法成事,不是遭到清剿就是被迫屈服免費而趙青鳳還適時地發動了一些對外戰爭,很好地轉移了內部矛盾,同時也為夏國開疆拓土,大大提高了她個人的威望而後來夏國能夠發展成為人口過一千萬的大國,本來就不光是靠內部挖潛,通過迅有效的對外擴張,幾乎完全併了整個中亞細亞,才是加重要的原因不過說老實話,夏國擴張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這與辛棄疾的飛虎軍在此之前已經掃蕩過一輪有著直接關係由於外西域穆斯林諸國的軍隊基本都被飛虎軍在野戰中殲滅,再加上有西域人從未見過的大量火炮,因此飛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各國的國都與較大的城市一一攻破,平均每一天半不到就有一座城市陷落辛棄疾雖然悍然越權發動這次遠征,但他畢竟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自然知道僅憑他手中的一萬多人,本不足以佔據這些國家的國土,因此他們攻破城市以後並未在裡面留下駐軍,只是大肆殺戮城內軍民以示報復,同時像蝗蟲一樣捲走他們找到的所有戰利品經過飛虎軍的摧殘,外西域各國的政權體系幾乎完全解體,經濟也瀕臨崩潰,因此當夏軍隨後殺到的時候,各國的殘餘勢力本沒有什麼抵抗的力量,反倒是無上歡,因為若是夏軍不來,糧食幾乎全被搶光的各國市民當中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會餓死但因為缺口實在太大,即便趙青鳳竭盡所能調運糧食,這些征服的土地上還是餓死了幾十萬人,結果因為鎮壓暴動饑民而傷亡的夏軍居然比死在攻佔諸國過程中的還要多上好幾倍,趙青鳳自然對留下這副爛攤子的辛棄疾愈發怨恨但若不是他如此亂來,夏國又怎麼可能這樣簡單地開疆拓土呢?

橫掃外西域諸國對飛虎軍這樣的王牌部隊來說只能算是熱身運動,很快他們就來到了裡海西岸好在辛棄疾有趙旉以前畫給他看的簡略世界全圖,否則很可能會以為這就是大地的最西端而就此返回,像歷史上被班派出去尋找大秦羅馬卻以為裡海無法渡過而放棄使命的甘英一樣不過雖然知道里海並非自己此行的終點,但辛棄疾還是不得不在兩個方向上做出選擇,是向南,還是向北?

辛棄疾最終放棄了向西南方向進軍的打算,一來是因為那邊的天方諸國兵力雄厚,而且同氣連枝,遇到危機時難保不會互相救援,辛棄疾的飛虎軍不過一萬多人,未必經得起這樣的消耗,而重要的原因則是那裡與大宋早有來往,如今雙方的商貿往來是愈發密切,而且當初趙旉也沒有將其視為真正威脅,辛棄疾雖然膽大妄為,也不會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得罪國內的商人勢力何況大宋若真要打波斯灣沿岸諸國,完全可以派海軍去打,比起走陸路來難度要低得多,何必要他們陸軍來越俎代庖呢?

於是辛棄疾便揮軍北進,先是降伏了裡海北面草原上的欽察人,並從他們那裡補充了足夠的馬匹和食物,然後就進入了羅斯人的地盤羅斯人就是歷史上後來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以及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但這時尚未完成統一,還分成許多個部落,雖有形式上的政權即“基輔羅斯”但羅斯大公對各部的支配還不如周天子,所以雖然羅斯人高大強壯、勇猛剽悍,卻難以抵擋飛虎軍優勢兵力的進攻不過,當飛虎軍推進到頓河域的時候,基輔羅斯轄下的羅斯各部已經被迫團結起來,各大部落傾其所有,組成了一支足有二十萬人的大軍,可惜他們有勇無謀,被辛棄疾施計引入密林深處縱火焚燒,最後幾乎盡數葬身於大火之中,看到聽到那些人在火中哀號的慘狀,連辛棄疾那些膽大包天的部下都有些骨悚然了,但辛棄疾卻在攻陷基輔並立碑存記之後,繼續率軍西進,在多瑙河域又先後擊敗了保加利亞人和匈牙利人,整個歐洲都為之震動但在軍事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辛棄疾卻開始到了越來越大的阻力這主要是歐洲目前通行的分封制度造成的,這時的歐洲除了巴黎倫敦等極少數大城市只是相對來說,即使是西歐最大的城市巴黎,放到大宋也只能算是中型城市以外,三四千人的城市就算是很大的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倒是一個繁榮的大都市,但它因為不在趙旉的預言內,所以並不處在辛棄疾的進攻路線上注1注1:其實就算辛棄疾想打,以他那點兵力也未必能夠得手,畢竟目前東羅馬帝國仍有相當的實力,而歷史上蒙古西征不但分成多次,敵人也加衰弱,而且蒙軍兵力最多時達到了三十萬之眾,這本不是辛棄疾的一萬多飛虎軍所能比擬的順便說一句,蒙古西征雖然所向披靡,但並不能說明蒙古騎兵真的有多麼厲害,因為西征過程中本就沒有遇到什麼強敵,而且相關的歷史記載也有不少疑點比如說蒙軍6萬打敗10萬匈牙利軍隊一戰就很成問題,因為以當時匈牙利的疆域和人口,本不可能有十萬軍隊,唯一的解釋是,匈牙利的十萬人是包括民夫等非戰鬥人員在內的,戰鬥部隊能有三萬人就頂天了所以蒙軍其實一直是在利用騎兵的機動以多打少,而且裝備上還有巨大的優勢,要知道那時歐洲的騎士還沒有板甲穿呢,而蒙軍則是重甲、強弓、火藥、回回炮、毒箭、毒煙、土生物武器都有,不贏才怪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