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交流會進行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家討論了一下,最後都認同了王如洋所言,於是田興偉連忙拿出一隻錦盒,打開之後把盒子裡面的東西,放到了楚琛跟前,笑眯眯地說道:“那麼,就我先來吧,大家應該沒意見吧?”
“田總,我說你剛才怎麼那麼起勁呢,原來是想拔個頭籌啊!要是前幾次,那我肯定不會有什麼意見,但今天嘛,我可比你來得早,這事我可不會這麼容易就答應的!”
“老田,看你這件器物應該是件定窯瓷器吧,這麼好的東西,怎麼能入在第一個呢,得壓軸才行啊…”
“就是,你看我這除了一幅畫之外,就只帶了一塊玉佩,你就發揚一下風格,讓下我唄…”看到田興偉這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房間裡好些人都笑著打起趣來,而田興偉連忙滿臉堆笑地連連向大家作揖,又說了無數的好話,大家才嘻嘻哈哈的放過了他。
楚琛正準備拿起田興偉的東西鑑賞時,就見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走了進來,他一邊擦著汗一邊跟大家道歉,說自己臨時有事來晚了,不好意思云云。此人正是書畫鑑定專家,區老的弟子魯傳雄。
王如洋連忙表示這都是他們臨時改變聚會時間的關係,說抱歉的應該是他。
大家又寒暄了幾句,楚琛這才把東西拿到手中觀察起來。不過,他剛查看東西的胎質時,就輕咦了一聲。
這是一件白釉玉壺瓶,造型古樸端莊,外形輪廓生動典雅。溫柔恬靜。
此器,胎質潔白如玉。胎體輕薄。釉面瑩潤滑膩,光亮可鑑。瓶的整體圖案為纏枝牡丹紋。採用劃花藝術表現手法,劃工細緻,其纏枝牡丹花卉紋飾相當美,線條生動自然
暢。應該是典型的定窯工藝。
看到楚琛臉上驚訝的表情,大家都好奇的圍了上去,原來,楚琛之所以覺得驚訝是,是因為底部居然刻的是“周丹泉造”陰刻行楷款。
“這周丹泉是哪位啊?”在場的一部分人並不怎麼悉瓷器,另外一部分雖然平時也買。也就知道宋元明清的官窯,一時間許多人都產生了這樣的疑惑。
這時,田興偉給大家解釋道:“周丹泉是明朝隆慶、萬曆年間瓷都的一位仿定窯瓷的制瓷高手,在當時,他所制的仿古瓷往往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因而客商多出重金爭相購買,以至千金爭市,供不應求。因此,被人們稱之為周窯。”馬上有人笑著說道:“田總。我覺得你說的實在太誇張了一點,他做的再好,不也是仿品嗎?再怎麼樣也不能跟正品相比吧?”
“這你就說錯了。”田興偉說道:“雖然周丹泉確實做的是仿品,但他仿的好。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而且,儘管他的仿品足以亂真。他也不以仿品來冒充真品,他說真話講信譽;因為像他這樣的高仿專家。經他之手仿製的仿品也是一件美的藏品。”
“就好比咱們都知道的張大千,他仿的石濤作品和真品相比。再怎麼便宜,也不會比真品便宜多少吧?”那人說道:“田總,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周丹泉是不是真如你介紹的這樣,水平這麼高超呢?如果他真像你說的那樣,那為什麼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他,而且我平時也沒聽說過哪裡藏著他製作的瓷器?”田興偉呵呵一笑,說道:“咱們先說周丹泉的仿製水平,這在《石齋筆談》中就有相關的記載…”說是,有一天,周丹泉去拜訪他的朋友唐鶴徵。他對唐說,聽說你有一個古代的定鼎,能否給我一看?唐鶴徵拿給他,他邊看邊用手指量度尺寸,並將鼎紋摹下來藏起,然後把鼎還給唐太常,就分別了。
別後,他到瓷都半年後又去謁見唐鶴徵,並對他說:“你家的白定爐鼎,我也得了一個。”唐覺得很奇怪,拿自己所藏的和周丹泉的比較,居然一模一樣,毫無差別。又把周丹泉的這隻爐鼎放到自己裝定鼎用的器皿之中,居然也儼然含縫。
奇怪之餘,唐鶴徵向丹泉鼎從哪裡得來的,周丹泉告訴他:“不瞞你說,這隻鼎是模仿你那隻做的。”唐鶴徵非常歎服,就四十金買下,放起來以作副本。後來,一個叫杜九的人聽說了這件事情,就對那隻爐鼎夢寐以求,終於從唐鶴徵的孫子那裡以千金得到了周丹泉的仿古定鼎。
講完了這個故事,田興偉有些可惜的說道:“不過,周丹泉周丹泉仿製的瓷器,到現在就只有寶島故宮藏有一件。正因為其作品比較少,這也造成許多人都沒聽說過他。而且,周丹泉畢竟是明代的仿古瓷高手,老梁你只搞書畫,不知道也正常嘛,就像你去馬路上問路人許道寧是誰,想來知道的也沒幾個吧?”
“這到也是。”大家對田興偉的話都表示認同。
這時,田興偉對楚琛說道:“楚老師,就是因為周丹泉的作品比較少見,所以我才想讓您幫忙把把關,看看對不對。”楚琛說道:“田總,這事我還真不好說。”
“怎麼了?”田興偉連忙問道。
楚琛解釋道:“很簡單,我以前也沒見過周丹泉的作品,沒有對照,我很難確定。現在的話,我只能以一些古籍中對周丹泉的介紹,還有這件器物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來判斷它的真偽,這一點,希望您能夠見諒。”田興偉連忙擺了擺手:“咱們鑑定古玩嘛,總會遇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這可不是您的責任。”楚琛呵呵一笑:“那行,我說說我的看法…”要說,周丹泉的仿古水平確實不同凡響。這件仿定窯的玉壺瓶,如果不是底部有周丹泉的款識。別說普通人了,就算是專家都不一定看出它的真偽。
這也難怪古人說周丹泉仿製的宋代定窯瓷。不僅形象真,而且成
和質地也與定窯製品沒有什麼區別。他還常攜帶自己仿製的產品給博古家鑑定,即使那些善於甑別鑑賞的行家,也難以區分真偽。
當然,古人之所以這麼說,也是因為他們觀察工具比不上現代,就像這隻玉壺瓶,在高倍放大鏡下,還是能夠發現和真品的一絲細微的差別的。
把這件玉壺瓶表現出來的特徵。給大家介紹了一番,楚琛說道:“因此,我認為這件器物應該是件真品,至於其價值那就不好說了,不過,以它的稀有程度而言,我覺得價值不會比真品來得低。”
“田總,恭喜啦!”
“老田,有沒有出手的想法?錢或者物隨便你選…”對楚琛的結論。大家一致表示贊同。
於是,一時間,大家紛紛對田興偉表示祝賀,有些人甚至都開始打上這件玉壺瓶的主意了。不過。對於田興偉而言,這麼稀有的器物,他當然想自己收藏下來。至於金錢,對現在的他而言。已經不是擺在第一要位的事情了。
楚琛給大家講解的時候,又有幾位與會都也到了場。
見來的人差不多了。時間也快到達約定的時間,王如洋就表示讓魯傳雄也開始鑑定,大家也都同意。
就這樣,楚琛和魯傳雄一邊鑑定,與會者一邊在旁邊秩序井然的各抒己見,隨後又有人發表不同的看法,使得整個場面既熱鬧,又不失會的目的,氛圍相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