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艱難的決策求收藏推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次整軍,基本上將陳華已經訓練成的士兵全部編進去了。除了上述各部隊主官外,華夏少年軍校由蘇平擔綱,磨盤嶺基地由吳雨負責,二號訓練基地則由後來加入陳華隊伍的鄒峻負責,鄒峻畢業於畢業於北洋陸軍學堂步科,由林沐引薦而來,其人理論上很有一套,觀念也比較超前,陳華與其多次
談,覺得可堪大用,便將其放在二號訓練基地。
華軍野戰醫院院長則由原凱江民團醫務部長艾德森擔任,由於西醫太少,目前人員只有20人,好在又從上海招來了兩位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護士。
此外,對於馮貴,陳華也有安排,當然,這個安排是與馮貴商量過的,即在恰當的時機,將馮貴推到綿州行署專員或省長的位置上。在陳華看來,馮貴在這個時代當一個省長,勉強可以勝任,如果要擔任更高級的官員,則在名聲、資歷、水平、學識等方面都有一些欠缺。
在這次整軍中,陳華來自埡口店五顯廟的六位兄弟,除了劉玄德擔任警衛營副營長外,已經年滿16歲的蔡明也獲得了一個官職,即擔任陳華的傳令副官(無級別的那種,如果說有級別,可能相當於排長)。至於肖智能、楊仁、李石和林沖等人,陳華決定將他們四人送到華夏少年軍校,進行為期三年的正規學習,這些傢伙都才十四、五歲,雖然也算長大成人了,但陳華可不願意讓他們上戰場去冒風險。
既然讓肖智能四人都進學校,陳華又決定把自己家中的陳雙、陳逵、陳丹、陳桂四人以及王伯的孫子輩王虎、王瑩、王中等三人也送進少年軍校。他們七人,在王伯的教導下,這幾年也學了相當多的東西,特別是那個有點像前世某名星的陳丹,更是天賦驚人,除了文化課外,在琴棋書畫方面也顯示出極佳的潛力。
當各營的副職帶著名單離開之後,民團會議室還剩下陳華、武剛、黃海、鄭樹林、徐士元、王實、馮仁、鍾平、林沐、魯東、劉南桐、朱山、包惠、陳百勝等14人,這些人,目前算是陳華團隊的核心。
“司令,各部隊的整合最多隻有兩天,這時間太緊張了。”鄭樹林看著比他小十來歲的陳華,有些擔憂。
“參謀長,這正是檢驗我們各部主官能力的時候,所以時間緊也只能給他們兩天時間。這次對付朱慶瀾的6000人,我並不準備出去將三個主力營拉出去,而是準備只用獵豹特戰隊、炮兵營、警衛營三個直屬營。”
“用1000人去對付6000人?司令,這行不?”黃海直接問道。
這次整軍,鄭樹林介紹來的人,包括馮貴介紹來的人都得到了重用,特別是黃海,已經成了華軍的第三巨頭,這在過去,可是想也不敢想的。當然,黃海能坐到這個位置,只與他的能力有關,否則,鄭樹林為什麼只能成為參謀長而不是副司令。
“呵呵,我這1000人,可是擁有75mm山炮12門,60mm迫擊炮24門,輕重機槍30餘,狙擊手60名。我想,就是面對朱慶瀾17鎮的全部人馬,我也不太擔心。”陳華自信地說道。
“其實,如果司令相信我武剛,我們獵豹就可以將朱慶瀾的8000人搞定。”武剛同樣是信心百倍。對於那個勞什子的新軍,原特戰隊的人本就沒看在眼裡。
“可以啊,但你得保證一個人不損。”陳華將了武剛一軍,特戰隊,每個隊員都是陳華手上的寶貝。
“這…”武剛有些無語,一人不損,他還真的不敢保證。與正規軍對抗,並不是去什麼綿州、旌陽、雒城搞暗殺那麼簡單。
“我把大家留下來,是要想議一議,面對朱慶瀾的6000人,我們是主動出去、先發制人好,還是坐陣凱江、等新軍上門好?”陳華對此很難決策,所以給大家議一議。至於這個大決策定下來之後的具體戰術,陳華早就想好了,只等拿出來大家聽一聽就行了。而且,陳華相信,這個時代的軍人,哪怕那些很有名的軍人,都不可能拿出超過自己水平的作戰計劃。
趁著大家思考的份上,陳華想起了歷史上四川的榮縣獨立和武昌起義,榮縣獨立是9月份好像是9月下旬,武昌起義是10月10,這是誰都記得清楚的。陳華隱約記得,榮縣獨立好象清廷並未最終撲滅起義,反而是起義隊伍連續攻佔了井研、內江等地,還組建了政府。但榮縣獨立有一個很好的機會,那就是當時四川的保路同志軍四處點火,客觀上援助了榮縣的那批革命黨,而武昌起義,由於是新軍起義,清廷前後組建調動了三個軍近6萬人進攻武昌、漢陽和漢口,戰爭一度十分殘酷。如果不是各省響應紛紛起義獨立,武昌起義的命運真的很難猜測。
陳華之所以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朱慶瀾來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與朱慶瀾手之後清廷及各界的反映,如果全國各地有如武昌起義那般紛紛響應陳華的反清行動,那陳華睡著也會笑醒,哪怕鬥爭很艱苦,甚至有犧牲都在所不惜,可要是革命力量反應很慢,而清廷反應快呢?問題就在這兒複雜化了。如果是這種情況,陳華將會很危險,這種危險不是陳華的“華軍”有危險,也不是陳華的生命有什麼危險,而是陳華在凱江的基業肯定會遭到重創甚至是毀滅!
還有,陳華骨子裡面不想要這個“首義”的名聲,因為歷史上,凡是帶頭造反的人,其結果都不是很好的,反而被後來者摘了桃子。因為“首義”總是處於歷史的風口尖,最容易夭折。
“司令提出的是先發制人或是等朱慶瀾上門,我理解的是我們先開第一槍或是由朱慶瀾開第一槍,司令,不知我這樣理解是否正確?”鄭樹林很快就想到了問題的關鍵,真不愧是華軍的參謀長。
ps:沒有榜單,推薦票朋友還是給力的,千殤鞠躬謝了;但收藏增長放慢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