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備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啊。”蕭木嘆了口氣,對林檎的觀點表示贊同“今天在跟來宗道他們商議的時候,就不斷地有最新軍情傳來,讓人目不暇接。”

“那麼你們最後商量出了什麼成果呢?”林檎又直截了當地問道“他們有什麼能攔截皇太極的好辦法?”

“他們怎麼可能有什麼好辦法。”蕭木則是十分趕緊利索地給出了一個否定的答案“你剛剛也說了,戰場之事瞬息萬變,即便是親自參與其中的將軍都不見得能夠有著清楚的認識,就更不要說處在大後方的這些大臣們了,他們最多也就是能據現有的情報,對戰事的發展做出一些推測罷了。”

“然後他們就推測出了皇太極實力不濟,最多在邊關劫掠一番就會退兵,不敢到京城來,京城可以高枕無憂的結論?”林檎也同樣十分乾淨利索地反問道“你這個皇帝手下養的是這麼一群臣子,大明怎麼才能不亡國?”

“也不是所有的臣子都是那麼想的。”蕭木覺得林檎似乎有些誤會了,趕緊解釋道“當然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皇太極此次來勢洶洶,京城不得不防。”

“那他們有沒有給出什麼實質的辦法呢?”林檎對蕭木剛剛的解釋很顯然並不滿意“皇太極來勢洶洶,京城不得不防,這一點就算是我都知道,還需要他們來重複嗎?”

“總而言之,袁崇煥、侯世祿他們怎麼攔截皇太極的軍隊,京城之中可以控制的十分有限,畢竟還是那句話,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而且不是還有那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嗎?所以我不打算過於干預袁崇煥他們用兵,而是讓他們自主發揮,畢竟我,還有對前方形勢不夠了解的那些大臣們,如果胡亂伸手地瞎指揮,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原本能夠把皇太極攔截、擊退的機會可能都會葬送了。”蕭木先是長篇大論地解釋了一番他和大臣們不能做的事,然後才開始回答林檎剛剛的問題“但是,來宗道他們在鞏固京城防衛方面還是能做很多工作的,尤其是兵部尚書王在晉,他在遼東也主持過多年軍務,對於後金軍隊十分了解,鞏固京城防守的很多事情都由他去做。而戶部尚書畢自嚴就更不用說了,戰事一開,就算我為了省錢暫時沒有下詔勤王,但僅僅是鞏固京城防守就要水一般地花掉大量的銀子,如果最後皇太極真的兵臨城下,我不得不下詔令天下兵馬勤王的話,那國庫銀子的消耗就會更加恐怖,我那內庫還剩下的那點錢說不定也全都保不住,在這種情況下,畢自嚴的理財方面的才能自然是大明不可或缺的。”

“那麼你們打算怎麼鞏固京城的城防?”林檎總算聽蕭木說完了他那一大套的長篇大論,然後又是拋出了一個問題“這個總該有些計劃吧?”

“那是當然,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蕭木隨口便說出了不少“既然是鞏固京城城防,自然是要修繕城牆,準備守城工具,練京營士卒,核驗弓弩兵器火銃彈藥數目,同時嚴防城中混入後金細作…”蕭木繼續說道“而且這麼多的事情我這個皇帝一個人自然是管不過來,所以大部分都要給下面的大臣們去心。”見蕭木說得頭頭是道,知道了他跟來宗道他們這一天的商議並不是在做無用功,林檎看起來也是放心了不少,隨後便開口嘆了一句“似乎在這段歷史時間當中,大明一方就幾乎沒有作為攻擊者而出現過,幾乎每次跟後金有了戰事,都只能是處於被動防守的那一方。”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大明的人力物力、軍事實力可以成為主動出擊的那一方的話,那就說明大明的國力強盛,那原本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也就不用每天那樣宵衣旰食,也同樣不會悲劇地成為亡國之君了。”蕭木答道“正是因為大明現在國力衰退,才能讓後金成為了頻頻主動攻擊的一方,況且跟出城與後金軍隊野戰相比,大明的軍隊無疑還是更加擅長據城以守。”

“畢竟守城比攻城容易多了,有高大的城牆作為掩護,可以居高臨下地攻擊敵人,還有城中的房子可以休息。”雖然對古代的戰爭幾乎衣物所知,但林檎對於守城和攻城的難易對比無疑還是很清楚的“只是軍國大事頭緒萬千,還是要慎重些,不要有哪裡出現了疏漏,葬送了據城以守的有利形勢才好。”

“那是自然,雖然我對守城作戰之事並不太懂,但畢竟還有王在晉他們在,那些鞏固城防的事情我就打算給他們全權去做,我則是不去胡亂干預幫倒忙。”蕭木答道“至於我,完全可以跟你一起,在他們大明時空的城防基礎之上,想一些創新的作戰辦法。”

“創新的辦法?”林檎問道“你我雖然是穿越者不假,但以前卻也不是從軍隊裡出來的,又沒學過後世的軍事理論,去哪想什麼創新的作戰辦法?”

“從古到今那麼多的名將,又有誰規定就一定要是科班出身才能領兵打仗了?”蕭木反而看起來十分自信“我這就有一個創新的想法,打算要跟你研究一下的。”

“哦?什麼創新的想法?”雖然對蕭木那所謂的“創新”想法不抱希望,但林檎還是開口問了一句,勉強做出了興趣的樣子。

“那自然就是用火藥了,火藥的威力你我肯定比大明的人要更加了解的,而且上次侯世祿劫營成功,打敗皇太極的那一次,也是因為事先又駱振興和張超他們點燃了皇太極營中儲存的火藥。”蕭木理所當然地答道“我打算充分發揮火藥的威力,如果皇太極真的能夠打到京城之下,我肯定要用火藥來給他好好地接風洗塵,給他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