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鄱陽湖決死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定邊勇不可擋,以孤軍衝進朱元璋水軍前陣,此時作戰雙方都被他驚呆了,陳友諒軍也不知為何出現這一情況,而朱元璋軍更是沒有提防,前鋒紛紛敗退,張定邊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衝到中軍,朱元璋水軍才反應過來,他的目標是全軍主帥朱元璋!

被驚呆的將領們紛紛緩過神來,立刻指揮自己的戰艦前去阻擋,張定邊衝到中軍,已經被三十餘條戰艦圍住,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在這些將領看來,張定邊的表演已經結束了。

可更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後面。

張定邊簡直堪稱一身都是膽,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銳不可當!

他雖然孤軍深入,實在勇猛無比,為鼓舞士氣,親自持劍站立在船頭,以示決不後退之心,士兵為其勇氣所,無不盡力而戰,艦船竟然從重圍中殺出,一路擊敗朱元璋各路將領,先後斬殺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衝出一條血路,朱元璋水軍竟被他衝成兩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來。

此時在後軍的朱元璋眼見張定邊戰船一路衝過來,也慌了手腳,連忙命令船隻躲避,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轉舵太急,船隻竟然擱淺!

朱元璋已經是束手無策,以無戰船前來相救,眼看就要當俘虜。

在武俠小說中,大凡遇到類似情形,都是美女受難,武林高手前來相救,事實告訴我們,在真實的歷史中,危機時刻,也會有武林高手出面的,此時的朱元璋就是例子。

雖然不是英雄救美(形象差的遠了點),但也頗具傳奇彩。

擊冠軍常遇】此時,常遇的戰船就在朱元璋不遠處,在眾人都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他手持一弓,來到瞭望軍士身邊,沉穩的對他說:“不要慌亂,告訴我,哪個是張定邊?”軍士用手指向前方戰船艦首一人,常遇拉弓搭箭,軍士手還未放下,箭已離弦,一箭正中張定邊!(的還是移動靶)張定邊被中後,無力指揮戰鬥,就此退出朱元璋水軍,竟無人阻擋。

張定邊算是結結實實的當了一回趙子龍。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沒有規定不能放箭。

第二天的戰役就此結束,這實在是驚心動魄的一天。

當天夜裡,陳友諒召開作戰會議,總結了當天作戰的經驗,他認為要發揮自己戰船的長處,必須保證集群突擊,而船隻的行進速度不同,無法保證統一,於是他創造(自認為)的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船隻用鐵索連起來!(眼吧)這實在是不應該的,據說陳友諒和施耐庵的關係很好,如此說來,他應該也認識羅貫中,那就實在不應該犯這個錯誤,不知何故,陳友諒竟然會採用當年曹用過的昏招,看來羅貫中寫完三國演義出版後並沒有送他一本。

第三天。

朱元璋先攻,他親自吹響號角,召集眾軍前來佈陣進行決戰,此時,陳友諒的鐵索連環艦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相連在一起,綿延竟有十里之遠,望之如山。

朱元璋連續派出三支艦隊輪番進攻,都被打敗,而陳友諒銳的察覺到朱元璋的右翼薄弱,便指揮大軍猛攻朱元璋軍隊右翼,這一招十分厲害,朱元璋軍隊抵擋不住,眼見形勢不妙,朱元璋親自仗劍守在船前,以旗艦為底線,退後者親手立斬!

但他連殺十餘名後退的千戶後,仍然阻擋不住敗勢,眼看就要全軍崩潰,誰知此時,他的軍中也出了一個類似張定邊的猛將。

丁普朗是趙普勝的結拜兄弟,也是當年徐軍四大金剛之一,他投奔朱元璋並非出於自願,而是不得已,所以作戰一向並不積極,但此時的對手卻讓他出了自己的狂人本

對他而言,什麼都在其次,只有兄弟義氣是最重要的,陳友諒這個卑鄙小人,殺了趙普勝,今天一定要他償命!

據說他在自己的船頭樹起七尺白布,上書八個大字“旁人不問唯誅九四”因為傳言陳友諒小名為陳九四,這意思就是說,老子只找陳友諒算賬,無關人等都閃一邊去。

陳九四、朱重八,從名字來看,都是苦命人啊!

【丁普朗的衝鋒】在張定邊上演好戲後,丁普朗演了續集,他也率領自己的戰艦衝向敵陣。此時正是朱元璋敗退的時候,所以他的攻擊帶動了軍隊的士氣,使得朱元璋能夠撐到決戰的時候。

不過他的衝鋒方向並不理想,與張定邊不同,他是哪裡人多就向哪裡衝擊。勇則勇矣,卻無效果,自己卻吃了不少虧(身被十餘創),這就是名將之勇與匹夫之勇的區別。

百萬軍中如何取上將首級?

這裡分析一下戰爭中的這種奇特現象,百萬軍中如何取上將首級,如果經過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是個技術活。

大家應該玩過三國志過關遊戲,要想打倒後面的大將夏侯敦、曹等人,你必須先打一大批諸如小兵,趙熊、胖胖等等,本人技術不行,每次見不到大將,就已經死在無名之輩手中。

實際戰爭也差不多,要想越過萬軍殺大將,談何容易!

我們以三國大將關羽為例,他斬殺顏良(此為史實)的過程就很值得研究,首先,顏良站在陣前,並不知道關羽要來殺他,其次關羽依靠快速的通工具(馬),“大喝一聲,衝將下來”顏良還不知怎麼回事,就沒了腦袋。

可見這種殺法有幾個特徵,用簡單語言表達就是找個空子、趁你不備、給你一刀,很有些捅黑刀的意思。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