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七萬新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定縣招兵的消息放出去後,越來越多的民改了之前的方向,直奔真定而來。

一路上,如果不是實在累得不行,本不會停下來休息,就想著儘快趕到真定,深怕遲了。

真定的招兵,讓這些民看到了曙光。

但是民也不全都是青壯年,還有許多老弱婦孺。

就算凌雲要從民中募兵,也不可能招募這些老弱婦孺。

他的兵可不是用來擺設的,是要上戰場的。

讓一群老弱婦孺上戰場,除非凌雲腦袋風了。

很多民都是屬於跟風的,見別人都往真定這邊來,問都沒問清楚,就跟了過來。

等到之後,才知道別人是來參軍的。

來到真定的民,只要四肢健全,行動自如,年齡符合,腦袋沒問題的,凌雲都將他們收留。

至於那些老弱婦孺,最先來的,能幫助凌雲就稍微幫助一下。

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招募而來的民,很多都是拖家帶口的。

招一個人,就要安頓三四口人,這對凌雲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雖然他不用管這些人的口糧,但是為了避免招募而來的士兵牽掛,肯定是要將他們的家人安排好。

家人的生活都不能保障,那些士兵又如何有心思上陣殺敵。

當然,凌雲也可以招那些沒有拖家帶口的青壯年。但是這些孤身一人的,在民群體中,屬於少數的。

孤身一人。很少會亡太遠的地方。因為他們只要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

養一張嘴,可比養四五張嘴要容易得多。

剛開始平均一波民中。才兩三個民是孤身一人的。

後面得知消息的民越來越多,孤身一人前來的民數量才變得多起來。

但還是遠遠無法和拖家帶口的民相比。

真定縣縣城內。絕對是無法安置如此多的民的。

凌雲在縣城外,另外開了一片,用來安置那些被招募成為士兵的民家屬。

而前來的民,不可能每家都會有人成為真定的士兵。

總有一些民的家,雖然有三五個人,但卻沒有一個人會滿足徵兵的條件。

這樣的民家庭,大多數凌雲都只能讓他們離去,真定不可能留下他們。

還有一些,特別困苦的。一定會在半路上餓死或者病死的,凌雲也會收留他們。

如果不是地盤就這麼大,凌雲也是願意將所有民都收留下來的。

人多力量大,人多了,才會更加繁華,但是這個人口的數量,卻一定不能超過一方土地能承受的極限。

凌雲如果把所有從真定經過的六面,都收留下來,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餓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