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章何為道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南見兩位師兄都出一臉凝重之
,不由笑道:“師兄且請放心,此事我有極大把握,就是靈花不齊,仙石卻綽綽有餘,我姑且一試、若是不成再作處置,我召你二人前來,只是預作佈置,修復
身還要待我開過論道法會再行其事,就是修復不成,也與我無損。”兩人見楊南已作決斷,便也放下心來,胡遠笑道:“小師弟終於要開論道法會了?這可是一件大事,這一百多年來,道家子弟不是稱你為教主,便是道祖,你這道祖也該登壇**、面授機宜了,否則,就是修成了仙,也要令天下道士失望。”楊南今
之名望,實已超過歷代道門祖師,不過,修為法力是一回事,成為一代祖師又是另外一回事。
想成為一代繼往開來、芳後世的道門祖師的話,登壇**就不可避免!
聽過妙法、習過道術,天下道門弟子才算是楊南後輩!
光有法力、毫無妙,講不得法、論不得道,只是一介獨夫,而非人人敬仰的祖師!
所以,這登壇**一事勢在必行!
楊南呵呵一笑,點頭道:“一人成仙不如眾人成仙,一人得道亦要雞犬升天,我所會道法、所悟妙境自不會藏私,凡屬道門弟子、我之門人,皆可聽聞,還請兩位師兄賞臉一聽。”任安早就對楊南所會無上妙法極是動心,聞言連連點頭道:“掌門**,就是打斷我的腿、爬也爬著去,朝聞道、夕可死,這通天道會我若不去,縱是修成真仙也食之無味!”楊南見任安說得誇張,不啞然失笑,三人當即談論起道會之事,不再提及出山事宜。
五月十七,晴,碧空萬里。
偌大的靈獸山往常的清靜早已被無數蜂擁而來的道士擠得滿滿當當,各宗各派道士聽聞通天教主要登壇**,個個擠破了頭也要佔一席位。
道士們或是駕雲,或是騰劍、或是騎獸、或是乘舟,騰雲駕霧、靈光點點,亭亭如柱、秀美奇麗的玉清峰上上下下都站滿了服飾各異的各派修士,就連滿山初具靈智的飛禽走獸也早早尋巖覓、登臺攀樹找了一處聽法妙處。
這真是人山人海、五族混雜,滿山人海俱都三三兩湊在一起,談及此次通天道會之事,人人心中俱都對通天教主微玄妙道法嚮往不已。
當正午,玉清殿中響起陣陣道家清音,琴兒、鍾兒、鐃兒、鼓兒一時間
織成一曲清溪
泉般的仙音妙曲,兩排道童、侍女、花女、衛士手執花籃、香爐、拂塵、儀仗緩緩從玉清殿中踏空而來,直行到玉清峰半空之中,才分散開來,侍立四方。
千萬人群、千萬目光、千萬份期待,一時間投向玉清殿之中,只等楊南出現!
師者,解惑、傳道、授業者也!
在儒門即為師長,在道門即位祖師,在佛門即真佛!
今一場通天道會,將奠定楊南一代祖師的真正地位!
比起百年道家教主、一代崑崙掌門來說,道門祖師才是真正不滅的名聲!
楊南神態悠然的負手從玉清殿中走將出來時,滿山修士目光一瞬間全部投注到了他身上!
出席莊嚴法會,楊南今裝扮與尋常一襲道袍大不相同,他
懸綠
開天崑崙劍,衣系先天靈妙葫蘆,手執如意葫蘆拂塵、元神靈軀上罩著七
道衣,道冠之上繫著造化珠、頸掛照妖神鏡,諸般法寶光華燦燦,其光如虹如霞,絢麗、威嚴、宏大氣息油然而生。
漫山弟子見得教主現身,一時如風吹麥般躬身施禮,齊齊恭聲道:“恭
教主法駕!”楊南神情淡然,踏空一步步往眾道童、侍女佈下的法壇行來,漫山弟子俱都屏氣凝神,靜等教主開講道門妙法要訣,一時間滿山只聽得風聲、樹聲,連一聲嘈雜人語都未曾有。
緊隨身旁的道童風雪手捧黑白太極神劍、道童無月端著火紅先天無極法牌,無月喜熱鬧,此時見得滿山人海如
的盛況,小臉上
出興奮之
,直向楊南叫道:“小師叔,你看這偌大玉清峰上上下下擠得滿滿當當,只怕十數萬也下不來,今
這盛況可謂空前絕後了。”楊南微微一笑,道:“無月,依你之見,這十數萬五族修士有幾個能修成正果?”無月怔了一怔,細細打量了滿山道士、妖魔、飛禽走獸一番,只是搖頭道:“依我看,萬年之內,能成仙者只怕萬中取一也是僥倖吧?”楊南搖頭嘆道:“十數萬之中,最後僅能有十幾人成仙,仙路之難,可見一斑,天道之難,難不在修煉道法,而難在不得造化!”
“難在造化,而非在道法?這又是何等道理?”無月正疑惑之際,楊南已獨自立於法壇之上,目顧四方之眾,朗聲問道:“何為道也?”這一聲輕問似天雷轟鳴,在眾人耳旁嗡嗡響起!
眾人見教主登壇不講妙訣、不論道法,卻只是問了這樣一個答案各異的問題,一時間不俱都一愣,楊南卻微微一笑,接著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十二字道盡我道真諦,先代祖師成就不同、解道觀點各自不一,道門因此分為兵法二宗,兵法二宗歷代祖師修為境界又是不同、闡釋大道各有不同,二宗遂分為道家兵陣武玄巫、法術丹屍符十派,千萬年來十派歷代高人又生岐義,十派遂成百家爭鳴、分支無數之況,方當此境、回顧源
,吾亦要問一句:‘何為道也?’”道家
源,在於始祖大神盤羲,盤羲將自己對天地宇宙的
悟匯作一個道字,方是世間道家的
源。
不過,盤羲大神從未著書立作、闡述大道,後代子弟屢有俊才修成正果,留下的見解卻各有不同,這才成了今世間道門紛雜繁亂的宗派由來!
眾修士聽得楊南講述道門分支源,俱都心生
觸,頓時不由得連連點頭。
楊南神淡淡的道:“且不論百家分
、不講十派要岐,今
我便講一講這兵法二宗分岐。
大道如一,亙古未變,兵宗主破滅、幹刑殺、除舊法,其義在於破而後立、滅而復生之道,大道循環不休、生死幻滅方是常理,是故,兵宗歷代祖師皆是破而後立、成就真仙不滅。”兵宗主破,故而以兵煉體、破天成仙。
法宗主生,故而借天地萬物為自然之法,順天成仙。
兩種主張各有妙處,歷代祖師留下無數典籍各據論點、各有說詞,後世弟子看得越發混亂,甚至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一名法宗道士聽得心中一動,遂出聲道:“敢問教主,兵宗主滅,法宗主生,生滅合一可是大道?”
“生滅僅是輪迴,而非大道…”楊南輕輕搖頭道:“大道豈是容易,生死二字亦如兵法二宗,只是大道表象,世難有不滅之物、難有永恆之境,推及源,不外乎大道如斯,眾皆不明而已,汝等只知表象,不知
源,縱然修得高強法力也是道心難明、仙道難成。”眾人悚然一驚,這才知道為何人界修成正果者極是稀少,這好比大海行船,船雖極大堅固、糧水充足,但不明彼岸何處,終有一
要隕滅海中!
群道暗暗心服之際,一名年長道士肅容問道:“敢問教主,何為源?”楊南微微而笑,道:“朝花夕逝、草木枯榮、生老病死,此皆天地自然之象,代代湧出、代代而逝,何物不滅,何物方是
源!若得
源,成道必然!
論及源,便不得不談本源之力,論及本源之力,則不得不談造化之妙!”眾道士聽得楊南闡述大道
源,心中俱都一振,楊南不講道法妙訣,其將劍鋒直指天道本意,無疑是在茫茫苦海之上點起一盞明燈,為後來者點明未來努力方向。
楊南豎起手指,意態莊嚴的道:“我輩修仙,意在超脫生死輪迴,探尋大道至妙,此乃逆天之舉,眾生皆入輪迴,何獨修仙者例外?是故,逆道者亦是大道、成道者亦是大道,大道之中亦有大道、魔道之中亦是大道,推及極遠,眾生皆道、處處皆道,是故,道無名、人有心,有心皆善惡、善惡即生滅…
生滅乃眾生俱有之力,二力輪迴,方有生死,超脫生死,方是造化,故,吾有一篇,名為造化,願述與諸君共鑑…”楊南講了一個很好的開場,於是才開始講起自己心中的大道本義來。
楊南雖然出身兵宗,遊歷世間也見識過道家各派不同的觀點理念,諸派修煉法力大同小異,但運用法力卻是各有不同,對待大道本義更是差之千里。
此時通天法會上所講的不是法力運用,而是真正的大道本義!
楊南若不是一開場就直指源,引起眾道共鳴的話,這些來自不同派別的道士豈能心服?
大道有三,創造、平衡、毀滅!
萬物皆有生機、毀滅,卻無平衡之力,所以,終難超脫輪迴、得成仙道!
握有平衡造化之力的楊南對平衡神力的領悟極是深刻,對他來說,天下修士是人身也好、妖身也罷,同樣都存有善惡、生滅道心。
善佔多數,則生機大盛,惡佔多數,則滅意增。
善惡非是世人眼中的善惡,生滅也極難分出好壞。
人身胎如同天地宇宙,善惡生滅即是本源二力,正因為這兩股源力爭鬥不休、彼此失衡,才使得仙道難成、道心難明!
凡人生機盛則長壽,滅機盛則幻滅,生滅二力,眾生皆有,唯有造化神力卻潛隱難尋,唯修道者方有一窺奧妙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