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11-01-0210:10:15三、遲到的皇權公元121年,二月。後宮裡傳來了一個讓皇帝劉祜喜憂加的消息。喜的是,鄧太后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憂的是這鄧太后,會不會突然迴光返照,又要多活數十年。

劉祜算了一下,今年鄧太后四十一歲了,他已經二十八歲了。如果鄧太后像西漢王政君老太太那樣,活到七老八十的,鄧太再出一個王莽似的人物,他這一輩子就是舞臺上的木偶,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沒有明天。皇權的明天在哪裡?越是越關鍵時候,越是緊張。劉祜身心幾乎都揪到了一起。

二月十二。後宮再度傳來好消息,鄧太后罩不住了,只剩一口氣了,差不多要掛了。如果不出意外,熬不過今晚了,後宮也已經準備後事了。

二月十三,塵埃落定——鄧太后崩了。

這不叫盼星星,盼月亮,而叫千年等一回。劉祜緊崩的神經,終於松馳下來。他在內心裡先是大笑了一場,接著情不自的痛哭了起來。

他笑,笑自己活到了最後。無論多麼強大的人,死了什麼都帶不走,只有活著的人,才是最大的勝利者。他哭,哭十五年的青,全做了鄧太后的嫁衣裳。十五年啊,在東漢這個短命皇帝輩出的王朝裡,哪有幾個十五年的光陰歲月陪著別人玩?

報仇的時刻到了。

三月二十八,劉祜派人通知造紙王蔡倫,自己去廷尉那裡報到。原因是什麼,人家沒說,但老蔡心裡清楚得很。

當年,竇太后當權時,他參與了一場陰謀,即陷害宋貴人。宋貴人,即劉祜的祖母。如果宋貴人不死,劉祜的父親劉慶,就會從太子轉為皇帝。接著,他也會順利接班,哪會有後來的十五年做牛做馬的恥辱歷史。

蔡倫知道後果很嚴重,也沒把機會留給劊子手,自殺了。

殺人的刀一旦出,就得沾夠了血,才能回鞘。在劉祜看來,蔡倫只是小菜一盤,接下來,他要放開手眼,狠吃一頓大餐。而能夠有資格被端上生死飯桌的,只有鄧氏家族了。

事實上,劉祜要痛下殺手,不知因為自己像孫猴子一樣,被鄧太后這座大山壓在山底下十五年。而是這十五年來,他差點被鄧太后廢掉了。

鄧太后準備要廢劉祜的原因,主要是劉祜不學好,惡無比,是個禍患。於是,為了準備新的接班人,鄧家上下到處物人選,他們找到了兩個備用胎。一個是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劉懿,另外一個則是河間王劉開的兒子劉翼。

兩個備用胎,後一個機會很大。因為鄧太后還特別吩咐,要劉翼當劉隆的繼承人。劉隆,即被鄧太后抱在懷裡,當了八個月皇帝,卻還沒到三歲就夭折的可憐孩子。

那時,劉祜一聽到這消息,心都涼了透。

劉祜心裡又屈又氣,就是說不出話來。鄧太后說他劣難改,惡無常,其實都不是真相。真相是劉祜長大了,不聽話了,捏在手裡不怎麼好使了。所以,鄧太后想換一個好使的上來。

事實上,劉祜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不是他不聽話,而是有人要叫他不聽話。這幫人,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員,所謂的士大夫,皇權最忠誠的支持者。

曾經有一次,郎中杜叫上另外一個同事,一道給鄧太后上書。說,劉祜長大了,你不應該這樣捏著他了,應該還政於皇帝,讓他來處理政務。鄧太后看完奏書後,兩話不說,派人把這兩個不知死字怎寫的人押到金鑾殿上,當場撲殺。

撲殺,是中國人最有創意的一種殺人方法。即把人裝入大袋裡,提起子打過去,一直打到你斷氣為止。然後就像丟垃圾一樣,扔到野外去了。鄧太后為了防止萬一,派人去檢查,看倆人是不是徹底斷氣。發現杜眼中都長出蟲了,認為必死無疑。

事實上,杜沒死。等鄧太后再也沒派人來查,他就跑掉了。為了劉祜,他差點把命搭上了。而劉祜更慘,被人拖下水去,差點被廢。

所以,這十五年來,說劉祜是木偶還是輕的了。他簡直是一隻被拔光了的雞,站在悽風冷雨中,在恐懼中顫抖,在顫抖中差點崩潰地活了過來。現在,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卻等了足足十五年。痛深,恨亦深。鄧氏家族這道大餐,他是吃定的了。

劉祜命令史上最神秘單位,即有關單位主動彈劾鄧家。然後,他就揮揮手,把鄧氏家族全趕出了洛陽城,一律貶作平民,財產沒收。劉祜對待鄧騭則稍為客氣,因為十五年前,鄧騭為他出過力,後來退休回家了,沒機會參加廢棄劉祜的陰謀。

事實上,客氣只是一張紙,一捅就破,啥用都沒用。鄧騭也被打發出洛陽城,回到封國。不久,劉祜改封羅侯,封國即屬地為現在的湖南汨羅市。

在漢朝,湖南就是個山旮旯,鄧騭被人從中原河南趕到南蠻之地。可以看出來,劉祜就是想換個方式來折磨你。鄧騭也心領神會,跟兒子一道絕食而死。接著,曾經跟任尚一道爭功大打出手的鄧遵等三兄弟,也全部自殺。

就像一場大戲,戲完了,鑼鼓也停了。鄧太后做夢都沒想到,當年他撲殺對手的時候,可否想到鄧氏家族也會有這一天?我想,她應該想到了。就像當年霍光一樣,他就知道將來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們都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

這種命運的困境,就是死人永遠鬥不過活人。

期:2011-01-0222:45:38接上就像一場政治裝修,把該丟的都丟了,接著就是搬進新的傢俱了。這些傢俱有,嫡母耿貴人老哥,牟平侯耿寶,劉祜皇后閻姬兄弟閻顯等人;臣官江京,李閏;孃王聖,以及王聖女兒伯榮。

這幫人,都是在劉祜最焦慮最難熬的時候,一直忠實站在他身邊的同志。仔細研究這份名單,就會發現,名單人數不多,但是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首先,自漢朝開國以來,外戚當權,從來都是母族那邊的舅舅們,現在卻輪到了族的內兄內弟來值班了。其次,女人第一次做為皇帝密使,進入漢朝歷史。而這個皇帝密使,就是劉祜孃王聖的女兒伯榮。

嫡母系,系,孃系,三大門派莫名湊到一塊,不是歷史太會開玩笑,而是一個很嚴肅的選擇。因為劉祜生母早折,他的人生記憶,就是嫡母,孃以及老婆的記憶。

在他看來,沒有比這些人更可靠的了。劉祜很脆弱,他需要他們,除了以上三類人物,他也沒忘記忠實的支持者。於是乎,他派人去找把杜找回來,老杜東躲西藏十五年,還真被找回來了。

現在想回起來,人生不易啊,這是打掉鄧氏集團之後,劉祜最想說的一句話。人生苦短的,這則是第二句話。劉祜決定,他要出門溜達溜達,呼新鮮空氣,釋放自己那顆被壓抑的靈魂。

說溜達,其實是個措辭,其實就是旅遊。但是有一點我們是知道的,皇帝旅遊,跟普通人不一樣。當初,秦始皇出門,一路浩浩蕩蕩,好不威風。他是威風了,可百姓就辛苦了。走到哪裡,哪裡的gdp就全被他們啃光了。

秦始皇帶了個壞頭,搞得後來的皇帝,都想跟他比排場,結果皇帝可是壞了,可百姓就越吃不消了。可相對秦始皇或者是後來的皇帝來說,漢朝的皇帝還是比較收斂的。皇帝要出遊,很少有為了充面子傾國傾城的上路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這方面的模範人物,出門可以,能少去幾個地方就少去,決不費。

只可惜,眼前這個劉祜,已經得意得忘記了祖訓。

許多案例已經證明,越是自卑的人,卻需要撐面子充門面。劉祜被人當寵物在關在皇宮裡,養了十五年,如果說他活得很自信,絕對是胡扯。現在他解放了,終於可以出籠了,為了體現他生存的價值,第一個想的就是擴大影響力。

為了影響力,他就喜歡到處亂跑,就是東邊,也就是所謂的東巡了。事實上,東巡是一件很好的事。皇帝嘛,要體察民情,必須多出門,才能聽到第一手民間疾苦。問題是,他不是一個人出門,而是一大幫人。

一大幫人好像也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劉祜所帶的這幫人,本質很門。漢朝上下,四海之內,全被這幫人折騰亂了。

我們知道,所謂正不兩立,何謂正,何謂,話語權不是外戚手裡,也不是皇族手裡,更不在後宮那幫太監和女人手裡。它就掌握在讀書人手裡。

在靠讀書出來做官的那幫人看來,在這個政治江湖上,最正派的就是皇族,其次就是士大夫一派。其他門派掌握權力,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屬於經典派。為了江湖利益,士大夫兩個重量級別身而出,準備替皇帝清宮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