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鍾興邦參加中央召開的一個會議,住在京西賓館。晚飯後,他給妹妹鍾興民打了個電話,約妹妹、妹夫到京西賓館來見面。
鍾興邦和妹妹半年沒見面了。妹妹鍾興民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國外建築材料公司工作。妹夫烏小同和妹妹是同班同學,在一家外國商社工作。鍾興邦和妹妹從小便相依為命,情始終很好。
在等候妹妹到來的這一段時間,鍾興邦打開了電腦。他先是瀏覽了一下新聞,然後在自己的博客中掛上了一篇博文,徵求網民對北方省經濟發展的意見。他在博文的最後寫道:“北方,是北方人的北方,也是天下網民的北方。沙場點將,北方振興的決戰即將打響!這場關係5600萬人民福祉的北方戰役發起前夕,決策者希望藉助於廣大網民的智慧,形成具有科學內涵的戰略思想。”關閉電腦後,鍾興邦在屋子裡踱來踱去。他的腦海裡,情不自地又浮現出二十年前的泰山之行。
那一年,鍾興邦的刻苦努力終於見到了成果,他考上了北京大學。
鍾興邦要告別家鄉的小山村了。村裡人三三兩兩,默默地來到鍾興邦家的茅草屋裡。你一他五分,捐了一百多元錢,讓金榜題名的鐘興邦到泰山的廟裡上香還願。然後,再到北京的大學去讀書。鍾興邦的家鄉,方圓幾百裡山區,從未有讀過大學的學生。父老鄉親
動的心情可想而知。鄉親們都知道,天下最大的神在泰山。咱這偏遠的大山溝裡出了個大學生,是老天爺睜開了眼,是神仙保佑的結果!鄉親們要求鍾興邦一定要到泰山去拜謁,去跪謝上天的恩賜。鍾興邦在書中對泰山有所瞭解,也向往已久。於是懷揣一張地圖,獨自一人徒步向遙遠的泰山出發。
為了節省路費,風餐宿,跋山涉水,一路乞討。十多天後,鍾興邦終於來到巍峨的泰山腳下。
衣冠不整、身心疲憊的鐘興邦,受到了泰山的氣勢磅礴。十八歲的他,面對泰山長跪不起,淚
滿面。
一位路過的挑夫被動了。
挑夫什麼也沒有說,默默地扶起了鍾興邦。肩上挑著沉重的擔子,手裡拉著鍾興邦,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數不盡的名勝古蹟、遍佈山中的摩崖碑碣,讓高中畢業生鍾興邦驚歎不已。岱廟內,漢武帝植下的柏樹翠影婆娑;紅門宮前,孔夫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慨,餘音繚繞;回馬山上,唐玄宗勒馬而回的怯懦尤現;雲步橋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揚;十八盤道,李白、杜甫“笑拍紅崖詠新作”墨意未盡,豪風猶在…
十八盤是泰山登山路中最為險要的一段,共有一千六百餘級石階。兩邊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雲梯。
鍾興邦看了看身邊的挑夫:面孔黑,衣衫破舊,腳上是被泥沙染成土
的舊膠鞋。肩上擔子兩頭是兩隻筐,裡面裝滿了青磚。他正在吃力地上臺階。氣
吁吁的鐘興邦想幫挑夫一把,被斷然拒絕了。他試探著詢問,是否休息一會兒再走,也被否定了。挑夫說,小兄弟,一坐下來,就不再想往前走了,會前功盡棄的。鍾興邦無奈,只好緊隨其後。挑夫的話“一坐下來,就不想再往前走了,會前功盡棄的”讓鍾興邦心裡一“
靈”他覺得生活平凡、甚至有些艱難的挑夫,說出的話卻很有哲理。
挑夫小心翼翼。在一處彎路,本來是橫著的擔子,在肩頭一點點挪動,挪到幾乎與身體平行,在肩頭搭成一線,簡直是在用手託著擔子。他低著頭,兩眼盯著容得一隻腳平放的臺階。因為用力,喉結正面深陷著一個坑。前面是兩個高鼻樑、藍眼睛的外國人,正在把鏡頭對準挑夫。只聽挑夫一聲吼叫,兩個老外惶恐地躲到了一邊。挑夫卻看也不看他們,擔子在肩上顫動了一下,然後了幾口氣,繼續向前艱難地攀去。
鍾興邦對人生的認識,正是從泰山挑夫開始的。他覺得,泰山挑夫,挑起了人生生存的全部意義。
復一
,年復一年,默默地挑著沉重的貨物,山上山下往返不斷。所得到的,僅僅是一份微薄的血汗錢,卻毫無怨言。也許,他們的一生就如此度過,直到無力挑起肩上的擔子為止。
到達目的地後,挑夫把擔子裡的青磚卸了,領鍾興邦來到金頂一處偏僻處。令鍾興邦驚訝不已的是,在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岩石後面,竟然有一汪清泉。
挑夫摘下一片樹葉,圍成杯子形狀,舀滿了泉水,遞給了口渴的鐘興邦。泉水很涼,甜絲絲的。
挑夫又從衣兜裡掏出一個黑麵饅頭,一掰兩半,遞給鍾興邦一塊。鍾興邦也不推辭,接過來狼虎嚥起來。他餓極了。一路乞討,難得飽腹。
挑夫說:“小兄弟,今年四月二十八,我挑著糧食上山,你猜我在十八盤上遇到了誰?”鍾興邦搖了搖頭。
“我遇到了一位大官!”
“真的?”
“是真的。我在電視裡見到過這位大官。和本人一照面,我還真不敢相信呢。這位大官很關心人呢,問我累不累,每天收入多少錢,家裡幾個孩子,孩子上沒上學。和這位大官一同登山的,全都是拜相入將的官兒。見到大官時,我一下子嚇傻眼了,這可是當今皇上啊!不呼萬歲,不路邊跪拜,也該問個好呀,可是,心裡一慌,全忘了!”挑夫很健談,他說據史書記載,歷代天子更替都要登泰山祭拜。古時帝王在登基稱帝后,大都要去泰山封禪。泰山封禪“受命於天”同時,帝王們在其統治獲得一定成績後,赴泰山封禪,向天地之神報告天下太平,並且致以謝意,謝神靈保佑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他津津樂道地介紹與中央首長的不期而遇。
原來,那一年的天,一個風和
麗的
子,中央首長乘專列到泰安視察工作。先後聽取了山東省和泰安市委的工作彙報後,中央首長提出要登泰山,要登上岱頂,體驗“一覽眾山小的
覺”大家都很緊張,因為中央首長已六十多歲的年齡,徒步登山,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可是,中央首長要徒步登山,誰也不好阻攔。地方領導只好
代警衛人員,在必要時攙扶中央首長一把,但不要明說,以免破壞了他的好興致。也在幾處略平坦處擺放了椅子,以便中途休息。
登山時,中央首長興致很高。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和大家說笑談,氣氛很活躍。
當大家路過一個小廟堂時,看到一個小腳老太太在燒香。只見她跪在神像前,口中唸唸有詞:“泰山,我十年沒來了,不是我不願來,我也沒有忘了您,是因為那些頭頭腦腦管得太嚴了,不讓我們老百姓來。”大家聽到這裡都笑了。中央辦公廳領導低聲對中央首長說:“你聽見了沒有,這位老太太在告你的狀。”中央首長聽後微微一笑。
大家繼續登山。到達中天門時,都到有些累,就作短暫休息。因陋就簡,在路邊買了水,吃從賓館帶出來的餅乾,之後繼續攀登。登泰山最難的是三個十八盤,在登最後一個十八盤時,隨行的一些同志都有些吃不消,中央首長也
起了
氣,警衛秘書想要攙扶他,他說:“不要,不要,爬山嘛,怎麼能讓人扶呢?還是自己走的好,爬山當然要累,還是要堅持。”最後終於登上了南天門。他站在南天門前,轉過身來,俯視著險峻的十八盤說:“如果有人爬到這兒,別人問他累不累,他要說不累,那就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大家到達山頂時,太陽西沉,中央首長站在極頂眺望,久久未能離去。
當晚,中央首長住宿在山上。岱頂只有一個小旅館,條件很簡陋。中央首長確實比較累,進了房間後就沒有出來,晚飯也是獨自一人在房間吃的。他平時不喝酒,這次主動叫服務員拿了一瓶酒。第二天早飯後,在下山之前,中央首長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要結賬,昨天晚上喝酒也要錢。這是他的老規矩…
聽了介紹,鍾興邦覺得眼前這位看似有些木訥的挑夫,真是有些不簡單。又一想,挑夫整在山路間往返,自然見多識廣。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過是挑夫身邊的匆匆過客。
時間已近傍晚,雲霧瀰漫開來。順光而視,鍾興邦看見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他
到十分神奇,便驚叫起來。
挑夫也很興奮,說:“見到佛光了,見到佛光了!”鍾興邦發現,那彩光環,恰似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