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02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6]不要命的朱能朱能發現南軍停止了撤退,並列好隊伍準備戰,他明白,南軍為了軍人起碼的榮譽,要拚命了。窮寇莫追,如果識時務的話,似乎應該撤走了。

但朱能很明顯是一個不要命的人,不要命的人不懼怕敢拚命的人,他不但沒有停止追擊,反而加快了速度,帶領剩下的幾十人冒死衝進敵陣!事實證明,人只要不怕死,是什麼奇蹟都可能創造的。耿炳文的南軍本來已是敗軍,被朱能這麼一衝,居然又一次崩潰。棄甲投降者三千餘人。

耿炳文再也沒有自信了,他率領剩下的士兵退進了真定城。在城池裡他才能發揮自己的強項。

北軍大勝,他們接著攻擊城池,但耿炳文又一次證明了他能夠被選中活下來實在不是偶然的事情,當年的張士誠我都不怕,還怕你們這些人麼?

北軍連續攻擊了三天,耿炳文就憑著這些殘兵堅守真定,使得北軍毫無進展,如果這些進攻者知道耿炳文堅守城池時間的最高紀錄,只怕會暈過去。

但是無論如何,耿炳文十分清楚,自己輸了,輸得心服口服。他似乎從朱棣的身上看到了李文忠的影子。

朱棣,你贏了,你已經超越了其他人,成為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而我已經被淘汰了,我不是你的對手。

但這個時代真的沒有人可以與你匹敵嗎,不會的,上天是公平的,他不會讓你獨自表演下去的,你的對手終歸會出現的,雖然不是我。

耿炳文是十分明的,他知道只要自己在這裡堅守下去,北軍會逐漸瓦解,到時就能不攻自破,因為畢竟這些人是反叛者。

但是隨後朝廷中的一場爭論讓他的如意算盤化為了泡影。

黃子澄的第二次誤判當耿炳文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後,朱允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他終於慌了,此時黃子澄又出了一個餿主意,他提議由李景隆擔任主帥。關鍵時刻,齊泰堅決反對這一提議,但遺憾的是,他的意見並沒有被採納。

黃子澄又一次誤判了形勢,一個人做一件蠢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做蠢事。只要回顧一下此人以往提出的各種天才意見,就會發現他確實完成了這個高難度的任務。如果此人後來不是盡忠而死,恐怕逃脫不了燕王間諜的嫌疑,於是紈絝子弟李景隆就成為了新的統帥,這次他的兵力達到了五十萬,他帶著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的開赴戰場,一同帶走的還有朱允炆獲勝的希望。

[207]李景隆的悲哀朱棣正在自己的大營裡發愁,耿炳文確實是老狐狸,知道自己不能久戰,便堅守不出。這一招使得朱棣焦急無比卻又無法可施。

時間對於耿炳文來說並不重要,他大可每天喝喝茶,澆澆花打發時間,但對於朱棣來說,時間比黃金還要寶貴。因為朱棣是一個造反者。造反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歸入假冒偽劣產品之列,這種東西在亂世可能還很有市場,但現在是太平天下,對政府不滿的人並不多,要想找鬧事的人實在並不容易,萬一哪一天這些人不想造反了改當良民,把自己一個人丟下當光桿司令,那可就不妙了。

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在此時,他的情報人員告訴他,耿炳文被撤換,由李景隆接任指揮職務。

朱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什麼來什麼,他跳了起來,興高采烈的發表了一番演講。如果要給這個演講取個名字的話,可以命名為《論李景隆是軍事白痴及其失敗之必然》。

演講共有五點,這裡就不列舉了,總之推出的結論就是李景隆必敗!

一個統帥剛走馬上任,還未打一仗,居然會讓對方主帥高興的手舞足蹈!

悲哀!李景隆,我真為你到悲哀!

無論李景隆在朱棣的眼中是多麼的無能,但他畢竟有五十萬軍隊。朱棣可以瞧不起李景隆,但不能瞧不起那些士兵。在短暫的高興後,他又陷入了沉思。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拚,勝算並不大,而對方的後勤補給能力要遠遠勝過自己,拚消耗也並不是理想的方法。只有積聚力量給對方一個致命的打擊才能從本上解決問題。

但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雖然士兵們戰鬥力強,但數量並不多,並且還要派人防守北平附近的大片據地,總不能找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老百姓去打仗吧。可是目前能夠召集的有戰鬥力的士兵就這麼多了,還有什麼力量可以藉助呢?

只有那個人了,只能藉助他的力量才能確保獲得勝利,沒有其他辦法!

但這件事情必須要仔細策劃,親自執行,因為別人是對付不了那個人的。可是大敵當前,李景隆就是再白痴,只要知道自己帶兵外出,就一定會來攻擊北平。北平能夠抵擋得住五十萬大軍的攻擊嗎?

顧不了那麼多了!死守在這裡也是凶多吉少,反正已經豁出去了,就賭一把吧!

朱棣把防守北平的任務給了自己的長子朱高熾,並鄭重地告訴他:"我把城池給你,你一定要守住,待我大軍歸來之即是全勝之時!"身有殘疾的朱高熾還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用如此嚴肅的語氣和自己說話,他隱約的到,一場嚴峻的考驗即將到來。

朱高熾的覺沒有錯,這一戰不但將決定朱棣的命運,也將影響他自己未來的人生。

[208]目標!寧王!

朱棣一向眼界甚高,在眾多藩王中,他瞧得起的也就那麼幾個人,而寧王絕對是其中的一個。時有人評價諸王,有"燕王善戰,寧王善謀"之語。以燕王如此狡猾之輩,竟然還有寧王善謀之語,可見此人確實厲害。

而在朱棣看來,寧王最厲害的就是他手下的那支特殊武裝--朵顏三衛。這是一支朱棣做夢都想得到的部隊,也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但這些部隊已經明令歸寧王指揮,想要染指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先解決寧王。

在這場削藩的鬥爭中,寧王也未能倖免,建文帝對這個能征善戰的叔叔並不放心。在對燕王動手的同時,也把手伸向了寧王,而寧王顯然沒有朱棣那樣的反抗神,他雖然不願意服從,卻也沒有反叛的企圖。不過在他的內心確實存在著兔死狐悲的複雜情

朱棣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他率領自己的軍隊到達了寧王的屬地,引起了寧王的警覺,雖然自己目前境況不得意,但還是不想做反賊的。他命令自己的軍隊做好準備,如有意外,就讓這位善戰的燕王受點教訓。

可是朱棣的行為讓他大吃一驚,這位王兄把軍隊部署在城外,單槍匹馬進了城,寧王這才接見了他。一見面,朱棣就擺出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痛斥建文帝對他的迫害,並表示自己已經無處可去,只好來找兄弟當中間人向朝廷求情,赦免自己,順便在這裡混吃混喝。

寧王終於摸清了朱棣的來意,他欣然答應了朱棣的要求,在他看來,這位一向號稱藩王中最強的人也不過是個軟蛋,靖難靖到一半就準備投降了,信自然會寫,但朝廷是否饒恕他那就不關自己的事了。

此時一副可憐相的朱棣小心翼翼的提出了另一個要求,由於自己的部下都在城外,多有不便,能否允許手下部分官吏進城,也好安排相關事宜。當然大批軍隊是不會入城的。

寧王本來有些猶豫,但在得到軍隊不進入城內的保證後,也就同意了。他相信一群不帶武器的人翻不起滔天巨

明朝那些事兒朱允炆篇第五十三章章節字數:3568更新時間:07-02-2216:05[209]朱棣嚴格遵守了規定,沒有派大批軍隊入城,但他派入城中的人卻帶著另一樣威力巨大的武器--金錢。

朱棣就在寧王的地盤呆了下來,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和是與寧王談天,出乎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勸說寧王參加自己的隊伍,也沒有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這樣的客人自然是受寧王歡的,但意思意思也就夠了,寧王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自己,眼前的這個人畢竟是反賊,還是早點禮送出門的好。

但還沒等他表達出這個意思,朱棣自己就主動提出來了,他表示在此地已經待得太久了,希望回去。寧王大喜過望,這個瘟神終於要開路了。他十分高興,表示要親自去送行。

送行的儀式在郊外舉行,無論真情假意,自然也有一番依依話別。寧王此時也有些愧疚,遺憾的對朱棣說:"可惜我沒有能夠幫上老兄什麼啊。"朱棣笑了,他一把拉住寧王,說道:"既然如此,老兄和我一起去靖難如何?"這就不是客氣話了,寧王立刻正說道:"如大哥需要什麼可以直說,靖難之事就不要開玩笑了。"朱棣看著他的眼睛,認真的搖了搖頭,"我確實需要你,不但需要你,還需要你的朵顏三衛和你所有的一切,你跟我一起走吧。"寧王終於明白朱棣的目的了,但他是不會輕易認輸的。"難道你認為在我管轄的地方可以任你胡來嗎?"

"我明白",朱棣又笑了,"所以才讓你到郊外來送我。"朱棣一聲令下,早已布好的伏兵一起殺出,控制了局勢,寧王也想動手,卻發現自己的手下已經不聽使喚,原來那些見錢眼開的朵顏三衛首領已經被朱棣派進城的人買通,變成了朱棣的人。霎那間,朱棣從客人變成了主人,除了大將朱鑑奮力抵抗戰死外,其他的人早已放下了武器。

人真是靠不住啊,以善謀著稱的寧王就這樣被另一個善謀的人挾持,一同踏上了靖難之路。他鬱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目前這個環境中,他只能屈服,而他的這種態度也讓朱棣十分滿意,最後把他和他的子孫安置到了江西,也算給了他一個好的結局。

當然朱棣絕不會想到,一百年後,這位寧王的子孫也會依葫蘆畫瓢,去造他後代的反。這真是應了那句名言: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210]北平的防禦就在朱棣在寧王處籌劃陰謀時,北平也遭到了攻擊,李景隆果然如朱棣所料,親自帶領五十萬南軍圍攻北平,他在北平九門都修築了堡壘,並派兵攻擊通州,同時他還在鄭壩村設置了九座大營,作為進攻的依託。

一切準備停當後,他對北平發動了進攻。

此時駐守北平的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朱高熾是一個身有殘疾的人,據史料分析,他可能在小的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之類的病,行動不方便,出入都要人攙扶。在很多人眼裡,他只是一個廢人。但朱棣卻十分了解這個外柔內剛的兒子。他相信這個瘸子的內心遠比其外表堅強得多,而他這次將防守北平的任務給朱高熾,也正說明了對這個兒子的信任。

但信任是一回事,守不守得住又是一回事。

事實證明,五十萬人攻城絕不是開玩笑的,南軍使用大量火炮配合攻城,幾十萬人像螞蟻一樣往城牆上爬,城內守軍雖然有思想準備,但還是被如此大的陣勢嚇壞了,正是這一愣神的功夫,戰局出現了變化。

順城門的守軍由於準備不足,大部潰散,南軍找準機會,猛攻此門,眼看就要攻破,大將梁明趕到,整頓了部隊加入防守,而更讓人稱奇的是,城內的一群婦女也發揮不愛紅妝愛武裝的神,使用特殊武器--板磚和瓦片攻擊攻城部隊,這樣看來,板磚拍人之說也算曆史悠久,古已有之。

當然這種攻擊行為有多大作用倒很難說,但是起碼它鼓舞了守城士兵的士氣,幫助他們抵擋住了這次進攻,經過戰,圍攻順城門的部隊被擊退,北平暫時保住了。

朱高熾的思維遠比他的行為要迅速的多,他明白這樣下去,北平遲早是不保的,要想守到父親回來,必須想別的方法,於是他制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此時的李景隆看著這座搖搖墜的北平城,心中十分得意,他是李文忠的兒子,且生得相貌堂堂,但一直都有人說他不過是個紈絝子弟,沒有多大本事。當然紈絝子弟從來都不會承認自己紈絝的。他一直在找機會證明自己。

這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相信只要攻下北平,擊敗朱棣,就能從父親的陰影中走出來,讓所有的人都承認自己!

事實證明,打仗似乎並不難,眼前的這座城市已經堅守不了多久了,孤城一座還能玩出什麼花招,勝利入城的子不遠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