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章招工與土地承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陵城門口,工部尚書霍維華率先貼出了招工告示,最初應徵者倒是寥寥無幾,但當得知一報名就可以預付一月工錢,且工錢比織造作坊工價還高兩倍時,開始來應徵的便越來越多。等到三天後,整個城門口就已經佔滿了人群,隊伍甚至都排到了江邊上。
修建兩京之間的國道最難的是橋樑的架設和鬆軟土層的夯實,但其他的則對技術含量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身力氣就行。
因而對報名百姓招收難度倒也不高,很快光在金陵城吉招到了五萬壯丁。
同時在蘇州、杭州等地也共招募了五萬壯丁。
對於十萬壯丁和如此浩大工程的管理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但這難不倒工部尚書霍維華,從掌管全國大小水利工程以來,霍維華有自己的一套骨幹和管理經驗。
他並沒有把各地招募的壯丁集合起來,而是直接派遣自己的屬下骨幹分赴各地,然後以多點作業的方式在國道各段上負責建設。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考慮各類因素後確定了兩京國道的必經路線,且已經將指令直接下達到各段的負責人,命各段負責人各自承擔起路段上的建設難題。
一時間,整個江南到江北,就如遍地開花一般,每隔百里就能看見大明的施工隊戴著特製鐵帽,拿著工兵鏟在一些灌木叢或街道旁作業。
載著土方的斗車一車車的被壯丁們往國道兩旁倒著,且一個個乾的熱火朝天,因為工錢是按照運載的車數計算的,如果勤快一點的,甚至能一天掙到一銀元,所以一個個是搶著幹,上百斤的土方硬是小跑著去小跑著回。
而在大明,儘管是在江南,人口密集度還是不高,因而在建設兩京國道時倒也不必為拆遷民宅或其他建築付出多大的成本。
不過,工部尚書霍維華還是準備了一定的金額以應對拆遷和對田地的佔用,而且賠付額度也不小,因而聰明的百姓們如今倒也是巴不得朝廷建設大道時來佔了他家的房或者田地。
當然,工部的人也不傻,如果你討價還價想要更高的價,直接就轉變路線,而且霍維華也著令各段作業負責人儘量規避對百姓們的干擾。
除了兩京大道的建設已經招募了數十萬民工外,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也開始招募學徒。
但這兩家卻不同霍維華一樣挑人,你有把子力氣就能收進來,皇家工業公司青睞各類手工業者或者有一定識字能力至少智力不錯的年輕人。
年輕人善於學習新事物,匠籍百姓能好的在短暫培訓上手。
而皇家織造局則只招收織工,且不限定男女,這倒是引起了輿論譁然,但儘管無數人於大明報上噴皇家織造局為賺錢太過無恥,善盡天良,壞女子貞潔,有傷風化。
但仍然有不少本就善於女工的貧苦女孩進入皇家織造局,因為皇家織造局的待遇實在是太過豐厚。
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與工部的招工不同,這兩家招收的是要長期利用的員工,每個員工都有一整套的福利體系,除了高額的工薪外,還有諸如各類過節費、團體旅遊、住房與飯補,甚至直接納入內部晉升體系,一旦考核合格就可以獲得監生的資格,這擱在現代就代表著有了編制。
這樣一來,自然誘惑著大量的原本被人瞧不起的匠籍工人來報名面試成為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的員工。
而看著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兩家公司的代表員工在面試處身穿整齊而又潔淨漂亮的員工服和自信滿滿的氣質時更是引人著無數人想來這兩家公司做工。
其實,這次雖然江南的許多失業百姓對皇家織造局痛恨不已,但反皇家織造局也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原因在裡面,他們親眼看見一些在皇家織造局工作的人在沒多久就能在金陵地面上買處房子,而自己在織工作坊辛苦了一年在被作坊坊主雞零狗碎的一扣後就只能混個溫飽,這就導致了很多人眼紅皇家織造局的工人待遇。
但偏偏皇家織造局一直對招收新員工有嚴格的要求和限額,且考核的難度很高,有時候不亞於考秀才。
如今皇家織造局和皇家工業公司相繼擴招,而且一擴招就擴招上萬人,且專門針對江南百姓,這對江南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般的好事。
更何況,當今陛下朱由校還特地成立總工會,以魏國公徐弘基為大明總工會尚書,而內閣大學士李明睿和南京鎮守監魏忠賢為總工會侍郎,如張岱、文徵明曾孫文震孟等江南還沒有被安排到西部山區去支教的民間知名人物則被安排總工會會員。
目的是為了維護大明全國的工匠的權益,但在這個商品經濟還不夠發達的時候,這個總工會也算是個擺設,不過朱由校相信在以後或許能成為大明朝廷與新生階層之間一個溝通的橋樑。
而在成立總工會的同時,朱由校還直接命令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率先遵循十小時工作制和逢十休一天的休假制度。
朱由校作為大明最大的資本家也有些商的潛質,且急於讓大明短期內獲得強大國力,因而沒有直接用八小時工作制和週休的制度。
但每天十小時和十天還能休一天,還能有這麼高的工錢和待遇以及發展前途,這對於大明的工人們來言已經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要知道,以前的大明各個私人作坊或多或少還有點原始資本的味道,從來都是從早工作到深夜的,所以現在,趨之若鶩而來的百姓自然不少,甚至還有許多從江西、福建等外地省份趕來,其中有不少還是讀書的童生甚至還有秀才。
這年頭,不是誰讀書就能一定中舉做官,也有因為讀書蹉跎了歲月,耽誤了一身的人,而恰好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是除了考科舉和進行科研以外第三條步入仕途的途徑,所以才能引了不少對科場失意的讀書人前來報名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