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玉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實,不用李衛提醒,自從蘇青川跟著李衛一起去京城後,李洵就開始為自己的兒子找合適的先生,但是,現實哪能那麼容易,就算是當初呂先生也是找了很久,這還是呂先生同樣是一個讀書人的情況下,對於李洵這個商人來說,認識的士子本來就不多,學問差點的又害怕是誤人子弟之,耽擱了自己的兒子,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因此事情就耽擱了下來。

請先生雖然耽擱了,李紀讀書卻沒有耽擱,照常是每天雞鳴就起,刻苦讀書。

看到李紀的刻苦讀書,李洵抓緊時間幫李紀尋找先生,終於在堂兄李津的推薦下,找到了一位教書先生周奇。

這位周先生今年四十多歲,早年中過秀才,在考舉人中一路敗北,就靠教書養家餬口,自己教出來的徒弟就有兩個考上舉人的,有人見他學問不錯,勸他再次參加科舉,卻被他拒絕了,回答是他現在喜歡這種教書生活,每天也悠閒自在的,陪伴家人兒女豈不也是很好?

李洵從堂兄口中得知這位周先生學識很好,便親自備著禮物請這位周先生,周先生卻捨不得自己的其他學生,最後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每旬中他出兩天的時間到李府中去教導李紀和李歡兩人,其他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安排。

李洵回來問過了李紀的意見,李紀認為自學也可以,正好在那兩將自己不懂的請教一下先生,便很贊成這種方法,李歡更是巴不得先生天天不在呢,也趕緊同意了。

周先生把來李家的時間定在每旬的最後兩天。(獨家首發)李伊水聽到家裡又請了一位西席後,就想起了蘇青川的寶貝書。

蘇青川走的時候可是隻拿著兩個箱子的,這點李伊水看的很清楚,那麼書房裡的一櫃子的書他肯定是沒有拿走,李紀那個書呆子又看不著這類的書,李伊水不知道新來的周先生是否好說話,就決定在周先生來之前去書房搜刮一番,增加這些書的利用率。

畢竟,書嗎,就是給人看的,束之高閣太可惜了。

李伊水拿著理直氣壯的理由來到書房,開始了增加圖書再利用的行動。

李伊水很久沒有來書房搜刮了。看著書架上著滿滿地書。心想看來蘇先生這段子又蒐羅了不少好書。

除了文人地筆記小說。關於遊記題材地李伊水也找到了兩本《徐弘祖遊記》。看來古人所說地讀千本書。行萬里路地人還是存在地。都快趕得上徐霞客了。

等等…徐霞客!李伊水將書地封面但看。果然看到了介紹…徐弘祖。字振之。號霞客。

看來古代還是像李紀這樣不出家門地書呆子多。李伊水瞄了瞄旁邊書桌上對她視而不見。專心讀書地李紀。心裡想到。

李伊水將自己找好地書抱起來。準備回自己地房間。突然想起剛才看李紀地時候。他好像有什麼地方跟過去不一樣了。想到這裡。李伊水再次回頭看看那李紀。

墨綠地衣衫、專心致志地神情。跟過去沒有什麼區別啊。李伊水目光在向下看間戴著一個玉佩。腳下穿著雲靴…等一下。玉佩!

李伊水找到了異常處了,李紀間戴的玉佩晶瑩剔透,一看就是上品,這並不是奇異處,奇異處在於這個玉佩上有一個黑點,隨著李紀搖頭晃腦讀書而一晃一晃的。

玉佩潔白無瑕的才是上品,李紀的這個玉佩偏偏有一個黑點,豈不了瑕疵了,為什麼他還佩戴,而且,以前李伊水也沒有見過啊。

懷著好奇的心情,李伊水來到書桌前,將手中的書放在桌子上。

李紀看到李伊水停止了唸書。

“三哥,你不好奇我從書房裡拿得是什麼書嗎?”李伊水問道。

李紀搖搖頭“不管是什麼書,凡是你看得都是我不看到。而我看的書你從來不會碰的。”李紀的諷刺意味很明顯,就差沒有說你跟我不是一類人了。

李伊水氣結,從自己選的書中將那本《徐弘祖遊記》拿出來,放在他的面前:“這本書你應該看過吧,書呆子!學學人家,別悶頭的死讀書。”李紀一看,讚歎道:“不錯不錯,有長進。”李伊水不搭理李紀這話茬,直奔自己的目的,指著李紀上的玉佩說:“你這個玉佩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讓我看看好不好?”李紀聽李伊水這般說,手‮摩撫‬起間的玉佩,懷念的說:“這玉佩是我母親生前留給我的,她從來就很喜歡這個玉佩,每次看一看就趕緊收起來,後來她把這個玉佩給了我。”說著,李紀將玉佩解了下來,小心的放在桌上,讓李伊水觀看。

李紀說的母親就是去世多年的孫姨娘,李伊水見是李紀母親的遺物,自然是很小心的拿起來,生怕在自己手上出點差錯。

玉佩的一面刻著五隻蝙蝠,中間一隻最大,四周各有一隻小蝙蝠,雕工細,蝙蝠維妙維肖。李伊水將玉佩翻過來,另一邊是一個“墨”字,玉佩的那個瑕疵偏偏是在“墨”字的最後一個點上。

李伊水看了嘖嘖稱奇,倒是想起後世在臺北故宮有一件館藏之寶翡翠玉白菜。那棵翠玉白菜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的部分雕成菜葉,白部分雕成菜幫,雕刻而成的,看上去是鮮活滴,維妙維肖,令人嘆。玉匠們的別出心裁和高超的技藝使得質地並不怎麼樣的玉石化腐朽為神奇,成為傳世佳作。

眼前的這塊刻著“墨”字的玉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伊水仔細觀賞後,又將它還給李紀,李紀小心翼翼的將它系在帶上。

李伊水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便不再打攪李紀念書了,抱著自己選好的書出了書房。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