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山中採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行獨。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不提了,你們安全回來就好。來,坐下喝杯茶吧。”曹伯看兩個女孩的臉都有些變了,把話題叉了開。
我自然也不會繼續問下去,等有時間再向曹宇打聽就是了。在曹伯的身邊坐下,若冰給我們幾個人都倒上了水。
若冰站在蔣婷婷和薛雨萍身邊“婷婷姐姐、萍萍姐姐,明天是我們鄉上的大集,你們去不去,這樣的大集一年總共沒有幾次呢。”
“好啊,明天咱們一起去。”有這種熱鬧,她們自然也不會放過。
突然想起了白天說的事,我走到自己的房間裡,拿了一個紙包出來,遞向曹磊:“大哥,這兒是6000塊,明天到鄉上,去裝部電話吧。”曹磊的臉都變了,看了看自己的父親:“這麼多錢,怎麼能讓你出,再說現在裝電話用處又不很大。等咱們以後生活好了,有了錢再裝就是了。”曹宇也堅持著自己說過的話:“大哥說的是,還是等我賺夠了錢,再裝好了。”曹伯和若冰在一邊,沒發表自己的看法。
“好了,就這麼樣吧,先拿去裝上,等曹宇有了錢再還給我也行。”既然已經決定了,無論他們兄弟怎麼推脫也不能改變我的主意,儘管蔣婷婷說我花錢大手大腳,可這事都已經說過了,要改正也是以後再說。
曹磊兄弟仍然堅持著不肯答應,曹宇轉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曹伯:“爸,還是您說句話吧,咱們怎麼能用域哥這麼多錢。”
“大磊,把錢收下,明天趕大集就把這事給辦了。這也是孩子的一番心意,以後有事大家都方便,錢的事讓他們兄弟自己解決,反正這錢本來就是向外之物。”
“嘿,我就知道老爺子不是世俗中人。”曹伯答應了,他兄弟兩個也不再堅持,我把紙包遞到了曹磊手裡“大哥可以要求先預付一半,等到裝好了,再全額支付不遲。要不萬一了錢,他們磨洋工多不
。”薛雨萍衝我撇了撇嘴,對蔣婷婷說道:“這人可真賊,以後你可得多提防著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麼,這可是前輩們留下來的至理名言。逸誠的說法有道理,小宇現在這方面就差了點,以後多跟你域哥學著點。”蔣婷婷尚未開口,反倒是曹伯替我辯解,別看年齡大,他的想法可一點都不落後。
曹磊把錢小心地接了過去,走進屋裡去放好。
“逸誠,從你們來了,咱爺倆還沒好好地嘮嘮呢,明天我打算去山裡採藥,你陪我一起去怎麼樣?”
“太好了,正想跟您一起去見識見識,正好也讓我認識草藥都長成什麼樣。”若冰不願意了:“爸,人家都說好了叫逸誠哥哥一起去趕大集呢,你幹嘛又把他拉走了。”
“我就只借他一天還不行,以後都讓逸誠陪你們幾個好啦。”曹伯對這個小女兒說話最和氣,而且若冰也是幾個孩子裡面最不怕他的。
“我也跟你們一起吧。”曹宇說道。
“不用了,你和若冰陪著姑娘們一起去趕集看熱鬧吧。”若冰蹭到蔣婷婷身邊:“婷婷姐姐,咱倆一夥好不好。”蔣婷婷開始聽說我不能一起去,略略顯得有些失望,可聽若冰這一說,忍不住就笑了出來:“好,咱倆一夥。”說完後用眼角掃了我一下。
“若冰,好好陪著你婷婷姐姐。”我還是對小妹子囑咐了一句。
***天還黑著呢,我就跟曹伯一起出發了。這時那幾個準備去趕大集的還沒有起。用曹伯的話來說,就是不同的物藥得在不同的時辰採摘,藥
只有在最恰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入藥時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有些藥還得在夜裡採用才是最好。他這一說,還真讓我長了見識,自己以前看到的中藥都是在櫃子裡放好,需要時抓來用就是,不成想還有如此之多的講究,而現在的中藥都是以養育植的最多,採摘也多是在長至最大,最能發揮經濟效益時。而不選擇合適的時機應用,大概也是現在的中醫學不如古人應用那麼神奇的原因之一吧。
年過五旬的曹伯帶著我飛快地爬行在崎嶇的山路之間,如果不是早就清楚,很難想象得出這個健步如飛的老頭已經有那麼大歲數了。繞是我自詡體力不錯,跟在他後面走路也有些氣。
他專揀那些人跡罕至的小路行走,邊走還邊給我解釋說,珍貴的藥材往往就在常人所不常至之處。
當天光大亮之時,我們已經走了十幾裡山路,到了幾乎看不到人跡的深山之中。曹伯開始仔細地在雜亂的植物之中找尋,突然他欣喜地叫道:“孩子,快看,這是現在已經非常罕見的黑參了,功能活血化淤,效果最是神奇。因為人工養植最是困難,現在已經很少入藥啦。想不到咱們今天運氣如此之好。”只見他小心翼翼地用隨身攜帶的小鏟子在那株藥材的周圍先測算了一下,劃了一個圈子,然後開始細心地挖掘。
最後挖出了一株胡蘿蔔一般模樣的植物,墨綠的葉子非常肥厚,發出誘人的光澤,幾滴晨
,映襯的分外鮮豔,讓人恨不得咬上一口,只是
莖卻是黑漆漆地,一點也不好看,曹伯小心地把它放到了我拎著的小揹簍裡。
“這是一個好兆頭,今天咱們說不定還能有更好的收穫。”
“老爺子,你怎麼知道的這麼多,現在只怕很多老中醫都不認識這樣的好貨了吧。”
“也不能這麼說,術業有專攻嘛。很多好的醫生,都沒有條件像我這樣又採藥又行醫啦。以前要拜師學中醫的,都要在藥鋪裡幹上幾年學徒,先學抓藥,等識了藥,才能跟師傅學看病,一般等到出徒能自己行醫,都三十歲開外啦。”我聽得微微點頭,現在很多教育太過功利,一個學生上了幾年中醫大學,畢業後就參加工作,幾乎沒有什麼實踐的機會,他們自己對中醫是什麼概念都不太清楚,所以現在的人看中醫也大都只挑那年齡大的大夫。
“我們家從祖上就是開中醫館的,在我爺爺那一輩上逃難來到山裡,我是從小就跟著學習,跟爺爺進山採藥,不過呀還是有很多東西都是從書裡學到的。可惜呀現在我的兩個兒子都對這個沒興趣,而我一見到你就覺得有靈
,這也是咱倆爺一見投緣的原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