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劉曹聯盟第三四章將欲親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開糧倉,發公告,示政策,落於具體細節,可找百姓現身說法…”這些便是劉曄所安排的爭取民心之善後工作的對策,依著百姓們隨遇而安,只求生活不作極大改變的普遍心理,這等安排可算是萬無一失。但是——這些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來運作,如若想穩固佔有地之統治,則攻勢將放緩,而“兵貴神速”現今公孫度並未料到襄平會如此之快失守,他的“全民皆兵,防守反擊”的對策,也是需得襄平的兩萬餘兵卒次第退守來實現。故而其新昌,安市,平郭等縣守備力量都不算得完備,襄平之地撤運物資以及其屬下心腹們家屬的工作也未完成。

有他們的存在,若進兵,則襄平之地必然需得不少守備力量的留守,是否又會造成攻城力度不足,最終難以進取?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出乎張飛預料的。他作出攻其不備的舉動,也並非是劉曄早有待。無論是他,還是趙雲,實際上在跟隨劉曄一段時間後,對於劉曄的平時好謀略全局而動,局勢緊張時又會隨機應變,不乏險著的行事方法,都有著他們自己的理解方式。

“正兵為王道,亦或奇兵之詭道方為正路?”這個問題,劉曄的理解也清楚地不只一次表於其下屬知曉:“無論奇正,皆可為有用之術,凡事並無絕對,故而奇正相合,不拘泥於一般行事不行改變,方為成功之道!”故而張飛與趙雲的第一次實際的主大權行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出奇制勝”

對於“平遼之戰”劉曄的安排實際上已能夠使得最終勝算在九成以上,那麼現今張飛面對的問題。其實也只是在劉曄有打算當幽州諸事暫畢後,親來坐鎮指揮最終戰役之前,他的功勞是多些還是少些的問題而已。

劉曄將來接過最後的指揮權,並不是有其它地不信任屬下。與其爭搶功勞意思,實際上卻是因為遼東若平。則許多事情都需得他來親自發話處理。比如遼東之地是否實行與幽,徐二州同樣的屯田制,公孫度又如何處理等等。===“翼德的的意思究竟是?”六月二十一,當張飛召來眾將商議下一步行動方案,並將現時顧慮之處說明後,眾將皆不出聲表意見。依著普遍心思,實際上他們還是希望張飛能夠稍稍保守一些。先保得已得之地穩定然後再作打算。

半晌後,終是典韋耐不住子先問道。

“某有意於進取,由得細作回報,現時敵方守備力量未及萬全,故而多有可乘之機,若再行大軍往攻,必可再攻克新昌、安市。平郭三縣之地!然而此時襄平攻克雖然有助於提升我軍士氣,但卻因為其地士族皆於逆賊公孫度麾下效力原因,故而此地亦是最容易出得內亂,給敵以可乘之機處!故此,方有吾難以立下決定之考慮。”張飛在說這些話地時候,眼光也不時瞄向戲志才這位平素極少開口的,每言必中關鍵處,多經波折方才投入劉曄麾下受到重要用地明謀士,顯然其中有不少皆為戲志才與他先前所述…

“無論是否攻略於此接鄰三縣。對於全局影響皆是微乎其微。而便算得攻克三縣之地,卻得面對戰線拉扯為橫向多少與敵勢力接近局面,此徒為將來多添變數而已!若先穩定襄平局勢,並對本地士族中人示之以利,未必不會使得他們中有願意棄暗投明者!再以他們的待遇來引更多人加入,只需如此,或許不用主公親來勞,少將多兵的公孫度卻也得不戰自潰!”戲志才經過整晚的思考,對於這個他與張飛先前討論的話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如此道出。因為牽涉太多,故而並不能知曉劉曄對於拿下遼東之地十拿九穩的對策如何地張飛。卻是猛然眼前一亮,直覺集中兵力先防備此處,不時派出屬下細作,以及借及與幽州關係緊密的行商之力收集附近數縣守備情況。然後等得機會成便再去攻伐,如此可謂將風險減少到最小,得利卻未必會少許多——對於自己麾下士卒的戰鬥力,劉曄從來不會懷疑,張飛、典韋這些多是親自帶著他們一步步走到現今程度的,更不會!

商議到了這裡,張飛只從屬下們頻頻點頭的現狀,便明白下一步應當如何去作了,於是他便立下命令道…

“成兒、尋兒兩個可是越見得討人喜歡了,燕兒你看,他兩人卻是逗得父親大人他們樂得合不攏嘴了!”早在前時劉曄帶著蔡琰至於徐州,劉燕便將蔡邕,劉虞以及吳氏請到了一起居住。===現今劉曄將大事處理完畢,而他的迴歸,也宣告了劉虞的可以暫時靜心休息一段時

一家人呆在一起可謂是其樂融融,在這個剛下過一場小雨,空氣極為清新地好天氣裡,用餐過後便在院落中逗著兩個孩子。在這裡,無論是劉虞還是劉曄,都是最自然親和的一面,而不是需得於外間保持莊重威嚴的姿態。

難得與家人團聚的劉曄,在這段時間裡也是好生享受了一番家庭親情。今他便是出空閒來,本打算抱著兩個孩子與子一道好生出外遊樂一番,卻是爭不過同樣想讓兩位外孫陪伴的劉虞,只得兩夫聚於庭院一角,饒有興趣地看著三位長輩樂此不疲的逗著兩個孩子。****“成兒與尋兒可算是得天獨厚,本身又聰明伶俐,將來必定成就不凡,卻是夫君平間過於擔心了。”借這個劉曄心情大好的時機,劉燕也是將她與劉曄少有的意見相左之處提點一番。

至於她所說的劉曄地過於擔心之處,當然是無論是劉燕還是三位長輩,見著兩個孩子都是視若心肝寶貝,多有溺愛之處。如此自然使得他們兩個雖然年幼,卻是調皮之極的子。

對於如何教育這點,劉曄的看法顯然是應當鬆緊結合,不能一味嬌寵。

可他自己看著兩位如同粉雕玉琢的孩子,都無法硬起心腸來多作管束…

“嗯…但願如此罷!為夫只望早些處理現時麻煩,等待合適時機使得一家團圓,使得家人不必再受這等分離兩地之苦。”實際上,劉曄原本對於徐州的計劃並不是佔有其地…

在他的想法中,原本是計劃著等曹之事了,陶謙去世後便行遷民之事,將徐州百姓遷赴幽州,再補棄兵員入伍,尋機平復遼東後,由北而南進行統一之路。

而這個計劃直到劉曄到達青州,發現袁譚竟比歷史上更早得對青州起了念頭而不得不重新考慮改變。原因很簡單——近三百萬眾百姓,除去必然有不願遷離者,也會有兩百萬左右。如此大規模進行遷徙,同樣與劉曄關係微妙的袁紹豈會那般容易答應?故而原本遷民的計劃,卻是由青州北海國境內徵用、製作船隻,由海路分批次運送。

既然袁譚已在青州,且收編了不少黃巾入伍,劉曄當然不能在其眼皮低下作這個,若對方有想法,同樣是危機極多之事!

“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劉曄,便只有隨機應變,先把徐州穩定下來,然後想到了聯盟於曹之事。諸多謀劃之下,卻發現除了地分兩處他私人多有不便之外,從戰略上與先前之策略相比,卻是利大於弊。

現今平遼戰事正式開啟,等到劉曄平復遼東,差不多袁紹也將滅掉公孫瓚勢力,接下來便是袁紹兩處地盤與劉曄接鄰,矛盾衝突再難以避免地時刻來臨之時!

“夫君可是將啟程往前線接手遼東戰事?”劉燕直覺地想到了這個可能,幽然問道。

“嗯…剛接到戰報,襄平已定,且翼德攻擊新昌城之事順利,預計很快便可攻克,待再過三,為夫便可啟程前往…”現在已是六月二十九,只用七時間,在戲志才地幫助下,張飛很快便使得襄平局勢穩定下來,配合劉曄給出的拉攏民心辦法。士族中本就對於公孫度有所不滿之人,成為了第一批“志願者”在他們地影響和以身作則下,也有更多的被指出後陷於軟中的士族中人漸漸表示出了“願意合作”意思。

見情況發展得極為順利,張飛在與戲志才商議過後,便作出了立即攻打現時兵力依然未曾齊備的新昌縣,併發出信報回於劉曄,而劉曄看完之後,只取過地圖略作查看,便清楚地覺到一個戰機出現在眼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