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劉曹聯盟第十一章飛將入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為何未死,劉備想不清楚當然也就不去多想,只是千方百計地避免關羽知曉此事,為此,他巧妙地兩面挑撥,使得關羽同夏侯兄弟以及其餘曹軍中將領皆是無甚情,互相看不起、不服氣。

如今再聽到這等大事,想到實至名歸的天下第一武將呂布有可能被劉曄所完全收服,不自覺的,劉備便心底一陣發寒…

反觀於曹,他的臉也不是那麼好看,恰在這時——“主公不必太過擔憂,先時那封密信真假已不重要,而呂奉先現時狼狽不已。名氣極差,此種情況下他只能依附於其餘諸侯,若是雄心不死便再擇機鳩佔鵲巢!而現時天下大勢情況,能容得下他呂布,與其並無太多仇怨地,只有河內張楊與劉子揚兩人而已!姑且不論張揚與呂布為友關係,只說這河內一地並不廣大,以處於袁冀州勢力範圍內,發展空間太小。此種情形下,往投據有徐、幽二州的劉子揚。不論是其地盤夠大利於發展,疑或是兩地相隔極遠,劉子揚需得往來奔波故而必多有空隙可利用情況,都是最好選擇!”說出這番聽得眾人頻頻點頭話語的,正是荀攸。對於應否需要一位宗親來實現他與其叔荀或同樣的重興漢室理想,認為宗親就代表著會被太多常規所束縛,最終只能重回東漢那種無用腐敗地政治制度,而正需要一位強力人物來盪滌一切不合理制度,重新建立起新秩序的他,對於劉曄的看法同樣是敬而遠之。

現在劉曄所作地一切有違常規,敢於大膽試行新政策。不代表當他擁有極大權力之時,能抵抗住泰山壓頂的力量繼續完成變革。對於呂布極有可能往投劉曄的事實,荀攸地看法並非那麼悲觀,原因便在最後一句:“昔時呂布委身於丁建陽,董仲穎之時,皆以義子居身,一位於其有破格提撥重用於民間之恩。一位又有使其權力到達頂峰,位居於舊屬之上的無上榮耀,但他們的結果如何?現時極有實力。軍中紀律並不見得多好,常有劫掠之事的呂布再客投於劉曄之下,難道便不會矛盾重重?”此話一出,頓時令曹朗聲大笑,欣地輕撫荀攸背脊道:“前時有不少人以公達與文若之親,而說於汝之忠心難定,勸莫作重用,今時只聽此言,便可知公達真心為謀事。吾復有何疑心懼汝之誠意?”這等說話時間。也僅不過一刻左右,而兩軍佈陣正面戰。卻多屬需用數個時辰來整頓好各軍佈置,自然不會有延誤戰機之說。

從看到對手佈陣間地不同,再到一番議論完畢,兩軍佈陣也到了最後階段。

“無論他呂布想作如何打算,劫掠兗州郡縣,殺我官吏之仇不得不報,今一戰難免,通令全軍,殺對方普通士卒一名,賞糧十石,殺三人進階一級,五人則兩級,於對方校官者,依平時賞賜加倍而發!”雖然呂布的士卒多些到達徐州,可能與劉曄的矛盾會越尖銳,但現時兩軍有極大仇怨,就算為了安定被呂布劫掠殺傷的兗州士族之心,此戰便無法避免!

於是,曹當機立斷,再次以厚賞以勵士氣,便要再敗呂布,證明自己有足夠實力據守兗州,不讓任何強敵得逞!

“此為最後一戰,便是為了能夠活著脫離苦難、得享安定,也要殺敗曹軍,解吾等後顧之憂!殺!”呂布依舊如往常一般,親自騎著赤兔立於騎兵隊之前,身後張遼、侯成、宋憲、魏續等人各領部曲隨後,步卒則由高順以及成廉等人統領。見到己方先於對方布好陣形,呂布滿意地下達了全軍進攻的命令。

最前陣防備對手突然襲擊所布地槍盾之陣,也趁此機會各歸於所屬陣中,以整齊地步調向對面的曹軍大陣緩行壓去!

強行軍情況下,掉隊地部曲會有很多,可況渡過黃河的舟船並不多,故而曹趕上來的軍隊,也僅是一萬二千左右,比之於呂布只多四千之數,並非沒有戰勝的可能。

何況曹軍雖然連戰皆勝,士氣旺盛,但其轉戰千里,未必不是勞師遠征,當面對了在敗退中得到希望而暴發強烈勝利慾望地呂布大軍,只要初戰僵持或者不利,其銳氣喪失後,必然顯出頹勢!

不得不說,呂布雖然戰略眼光非其所長,但在具體戰術之上,卻有著自己的理解。而對於敵我雙方實力對比,能否取勝,自然也心中有底,正是明白了這點,他才不是留下部份軍隊斷後,而帶著大軍勿忙撤離,而是選擇了正面再戰一次…

呂布明白這點。曹當然也明白,但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刻,就算再明白,該戰時得戰,不刻戰時還得為戰而戰。提高獎賞將士氣發到極點,便是希望能夠一鼓作氣地擊破對手抵抗信心,取得最後的勝利!

“殺啊!”

“衝啊!”當兩軍距離到了百步之內時,曹軍這方也已整備完畢,有士氣高昂之利。當然不需採取守勢讓士氣緩緩下降,曹一聲令下,兩軍將士便幾乎同時發喊,在烈的戰鼓隆隆,以及那悠揚的號角聲中。前陣的千數士卒立即加整狂奔,以散陣撲向對手,讓開位置給後方袍澤施展空間,距離合適,可以隨時支援同時,也藉助衝力加強己方殺傷力,這也是冷兵器時代戰陣退出爭戰舞臺後。步卒正面戰中常常見到的場景。

而這種場景地展現,往往代表出現一場血橫飛,只能以一方主動撤退而告終結地慘烈戰事上演…

無論是前陣還是中陣的士卒們,他們左右後方,皆是敵友之人,唯一地道路就是向前,再向前!若受不了戰場壓力胡亂奔行。死亡是其必然的結局,而向前衝雖然生還希望渺茫,但卻總代表著有一線生機不是?

在普通士卒們的心中。在衝鋒的一剎那,他們的心中不是想著戰後能夠得到什麼,而是帶著自己全身的力量和信心,為求自己的一線生機而戰!沒有多麼堂皇的理由,在多數不識字地他們心中,這就是唯一衝鋒陷了,忘我廝殺地最直接理由。至於戰後如何這個問題,還是等能活下來再去歡欣慶祝吧…

同樣地理由,同樣的面孔。只是因為各自所代表地不同勢力。因為必須向前衝殺才能有一線生機,註定將會有許多人失望地兩軍士兵們狠狠的碰撞到了一起。

利器與鎧甲的不時爭鋒。刀槍與血的智暫融,每時每刻都有一個數字代表著戰爭的走向。

但一條條生命真能用數字代表,他們若真有在天之靈,又會否對自己的宿命結局而到悲哀?

聽著耳邊不時有人向曹報來的傷亡數字;看著曹那冷靜非常,不為所動地臉,劉備微微偏過頭去,他心底長嘆一口氣,幽然間思緒飄飛——有以前父親早逝,少年遊學於鄭玄、盧植,無論是老師還是那些名義上的“同窗”都看不起自己,更談不上有多深厚情,又有多廣闊門路。

領兵作戰,非劉備所特長,他心中一直有個願望,作將人之人,將帥之帥這才是能真正發揮出他所擅長的位置!

但現實是殘酷的,他劉備再是漢室宗親,在這個削弱宗藩數百年,宗室以萬計的時代,並不能為他多帶來什麼。一文不名,一錢不值便是求學時的他從始至終的概論,同樣也是他直到現在地體現。

深知靠求學於“弟子千人”的鄭玄,以及眼界極高的盧植並不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後,劉備離開歸家,奉養老母,在叔父支持下娶了第一位正。此時,他地打算也許若是無甚機會,便從此安心過於民間,養母教子,安度餘生。

可惜好景不長,不僅母親先是病逝,更有子也隨後病重去逝,兩次間他竟然都沒有足夠錢財能請來郎中為她們診治…

不甘心!他不甘心自認比之於高祖劉邦用人之道絲毫不差的自己,就這麼孤老於民間無所作為!

一顆強烈的要得到施展自己才能,不甘於平淡寂寞的心就這麼生了,即使他同樣無奈而又不得不過著販席織屢的生活。直到那張改變他命運的榜文,以及那道聲音傳來…

初次得遇劉曄,劉備在那個少年身上,並不能一眼看穿,而得到張飛與關羽兩人幫助,正處於興奮莫名狀態的他,並沒有多去關心這位“劉”姓少年,會否給自己帶來什麼。

“如果有機會,便是不擇手斷,我也不要再過這等狼狽的子!”這是劉備在別人資助下,方能使母入殯後,默默在心底所發誓言。如果要問他真從鄭玄以及盧植處學到了什麼最珍貴的東西,也許便是他清楚地發現了自己可以效仿地目標——漢高祖劉邦!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