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章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帝聞宸濠反,下詔暴其罪,告宗廟,廢為庶人。逮繫尚書陸完,嬖人錢寧、臧賢等,籍其家。江彬、張忠從臾帝親征,至良鄉,守仁捷奏至,檄止之。守仁已械繫宸濠等,取道浙江。帝留南京,遣許泰、朱暉及內臣張永、張忠搜捕江西餘黨,民不勝其擾。檄守仁還江西。守仁至杭州,遇張永,以俘付之,使送行在。十五年十二月,帝受所獻俘迴鑾,至通州誅之,封除。初,宸濠謀逆,其妃婁氏嘗諫。及敗,嘆曰:“昔紂用婦言亡,我以不用婦言亡,悔何及!”嘉靖四年,弋陽王拱樻等言:“獻王、惠王四服子孫所共祀,非宸濠一人所自出,如臣等皆得甄別,守職業如故,而二王不獲廟享,臣竊痛之。”疏三上,帝命弋陽王以郡王奉祀,樂舞齋郎之屬半給之。寧藩既廢,諸郡王勢頡頏,莫能一,帝命拱樻攝府事。卒,樂安王拱欏攝。拱欏奏以建安、樂安、弋陽三王分治八支,著為令。
石城王奠堵,惠王第四子。莊毅,家法甚嚴。靖王奠培與諸郡王
惡,臨川、弋陽皆被構得罪,奠堵獨謹約,不能坐以過失。子覲鎬,孝友有令譽,早卒。孫宸浮嗣,與母弟宸浦、庶兄宸潣、弟宸澅皆
縱殺人。弘治十二年互訐奏,宸浮、宸浦並革為庶人,宸澅、宸潣奪祿。宸澅遂從宸濠反,雷震死。嘉靖二十四年,復宸浮、宸浦冠帶,宸潣子拱梃上書為父澡雪,亦還爵。
宸澅弟宸浫素方正,宸濠屈之,不得,數使人火其居,而諷諸宗資給之以示惠,宸浫辭不受。宸濠敗,宸浫得免。子輔國將軍拱概,孫奉國將軍多量,曾孫鎮國中尉謀〈土韋〉,三世皆端謹自好,而謀〈土韋〉尤貫串群籍,通曉朝廷典故。諸王子孫好學敦行,自周藩中尉睦坰而外,莫及謀〈土韋〉者。萬曆二十二年,廷議增設石城、宜
管理,命謀〈土韋〉以中尉理石城王府事,得劾治不法者。典藩政三十年,宗人鹹就約束。暇則閉戶讀書,著《易象通》、《詩故》、《
秋戴記魯論箋》及他書,凡百十有二種,皆手自繕寫。黃汝亨為進賢令,投謁抗禮,劇談久之,逡巡改席。次
,北面稱弟子,人兩稱之。病革,猶與諸子說《易》。子八人,皆賢而好學。從弟謀晉築室龍沙,躬耕賦詩以終。
奉國將軍拱榣,瑞昌王奠墠四世孫也。父宸渠為宸濠累,逮繫中都。兄拱枘請以身代,拱榣佐之,卒得白。嘉靖九年上書請建宗學,令宗室設壇墠,行耕桑禮,謹祀典,加意恤刑,皆得旨俞允。捐田白鹿贍學者。其後以議禮稱旨。拱枘上《大禮頌》,並賜敕褒諭。諸子群從多知名者。多熅、多燉以孝友著。多煪、多寧以秉禮嚴重稱。多貴、多煃、多炘以善詞賦名。而多熅與從兄多煡獨杜門卻掃,多購異書,校仇以為樂。萬曆中,督撫薦理瑞昌王府事,謝不起。多煪父拱樛以宸濠事被逮,多煪甫十餘齡,哭走軍門,乞以身代,王守仁見而異之。嘉靖二年疏訟父冤,得釋歸,復爵。時諸郡王統於弋陽,而瑞昌始王不祀。多煪自謂小宗宜典宗祏,請於朝,特敕許焉。乃益祭田,修飭家政,儼若朝典。四子皆莊謹嗜學。
奉國將軍多煌,惠王第五子弋陽王奠壏五世孫也。孝友嗜學。弋陽五傳而絕,宗人舉多煌賢能,敕攝府事,瑞昌諸宗皆屬焉。廉靜寡慾,淑人熊氏早卒,不再娶,獨處齋閣者二十六年。萬曆四十一年,撫按以行誼聞。詔褒之。會病卒,詔守臣加祭一罈。又多炡者,亦奉國將軍,穎
善詩歌,嘗變姓名出遊,蹤跡遍吳、楚。晚病羸,猶不廢
誦。卒,門人私諡曰清
先生。子謀堚亦有父風。時樂安輔國將軍多靦有詩癖,與謀堚等放志文酒,終其世。部分譯文寧獻王朱權,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受封。二年之後,朱權前往藩地大寧。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
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燕王起兵之初,與諸將商議道:“以往我巡察
上時,見大寧諸軍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截斷遼東,採用邊騎助戰,便大事可成啊!”建文元年(1399),朝臣商議惟恐朱權與燕王會合,派人召朱權回京,朱權未到,被削三護衛。當年九月,江陰侯吳高進攻永平,燕王前往營救。吳高退兵,燕王於是從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是因為窮蹙前來求救。朱權邀請燕王一人騎馬入城,燕王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訴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燕王居住數
,朱權都誠懇相待,全無防備之心。北平
稅部隊則埋伏城外,官兵也漸漸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長及諸守軍。燕王這才告辭離去,朱權到郊外為其餞行,伏兵趁機而起,將朱權擁往前行。三衛弓廣騎及諸守軍,一呼雲集。守將朱鑑抵擋不住,力戰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隨入松亭關,回到北平,大寧成了一座空城。朱權進入燕軍之後,時常為燕王草擬檄文。燕王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待燕王即帝位後,朱權請求改封南方。當他要求蘇州時,燕王回答:“蘇州屬於畿內。”當他要求錢塘時,燕王則說:“先父將它賜給五弟,終無結果。建文帝無道,在錢塘封其弟為王,也未能享受。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都是好地,權弟你隨意選擇吧。”永樂元年(1403)二月,改封南昌,成祖親自寫詩送行,命朱權以布政司為宮邸,建築規模毫無變更。不久,有人告發朱權用巫術害人,並且誹謗別人,成祖命人秘密查訪,未獲證據,於是停止追查此事。從此以後,朱權終
韜光養晦,並建造書齋一間,彈琴讀書於其間,因此,成祖在位期間,朱權未遭禍患。
仁宗時,法稍有緩解,朱權乃上書說南昌並非他的封國。仁宗回信說道:“南昌,叔父從先皇那裡受封已達二十餘年了,不是封國,那又是什麼呢?”宣德三年(1428),朱權請求宣宗將靠近南昌城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第二年又議論說宗室不應確定品級。宣宗十分生氣,對朱權頗有指責之意。朱權便上書謝罪。當時朱權年紀已老,有關官員大多相互傾軋,以顯示自己的威權,而朱權則整
與文學士互相往來,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自號月瞿仙。朱權曾奉命編輯《通鑑博論》二卷,又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記載、編纂數十種。正統十三年(1448),朱權去世。
世子朱盤火式已死,因此由朱權之孫靖王朱奠培繼嗣。朱奠培善文工辭,但情急躁,喜歡猜疑。景泰七年(1456),其弟弋陽王朱奠土監揭發他謀反,巡撫韓雍將此事上奏。代宗命官吏前往審判定罪,結果發現與事實不符。當時受此案牽連而下獄治罪的軍民有六、七百人,這些人直到英宗復辟才全部赦免釋放,唯獨貶謫其教授遊堅。朱奠培因此對守土官表示不滿,不以禮相待。布政使崔恭心積不平,因此將王府事務大多控制在手,而不去辦理。朱奠培於是上奏彈劾崔恭違法。崔恭與按察使原傑也上奏說朱奠培私通獻、惠二王的宮女,又
宦官熊璧自盡。朝廷派人審問,朱奠培之罪屬實,於是奪其護衛。三年後,朱奠鑑也因罪賜死。當初,錦衣衛指揮逯杲聽了多事者之言,誣告朱奠鑑與其母通姦。英宗命朱奠培將此事一五一十地奏上,又派駙馬都尉薛桓與逯杲前去審問。朱奠培上奏說並無此事,逯杲審問也未獲實據。英宗大為生氣,責問逯杲。逯杲心中害怕,便說確有此事,英宗於是賜朱奠鑑母子自盡,將其屍體焚燬。當
雷雨大作,致使平地水深數尺,眾人都認為朱奠鑑母子冤枉。
弘治四年(1491),朱奠培去世。其子康王朱覲鈞繼嗣,十年,朱覲鈞去世。其子上高王朱宸濠繼嗣。朱宸濠的母親,以前是娼。當朱宸濠出生時,靖王夢見有蛇在屋裡吃東西,白天則有鷂鷹繞屋鳴叫,因此厭惡朱宸濠。朱宸濠長大之後,為人輕佻,全無威儀,卻善於以文自飾。術士李自然、李
芳胡說他外表奇異,又說城東南有天子之氣。朱宸濠聽後很高興,時常探聽朝中之事,聽到誹謗言論後總是十分欣喜。如果有人說皇帝聖明,朝廷太平,他便十分憤怒。武宗老年無子,群臣屢次請求召宗室之子過繼。朱宸濠與皇帝關係疏遠,因此他便極力巴結皇帝的左右,在皇帝面前稱讚其賢能。開始,朱宸濠賄賂劉瑾,恢復了所奪護衛。劉瑾被誅後,其護衛仍被褫奪。到陸完擔任兵部尚書時,朱宸濠巴結受皇帝恩寵的錢寧、臧賢為內應,想上奏再次恢復護衛,大學士費宏堅持不行。那些受寵者便乘費宏翻閱廷試考卷時,偷取中旨恢復朱宸濠的護衛。朱宸濠由此更加恣意妄為,擅自處死都指揮戴宣,趕走布政使鄭嶽、御史範輅,幽
知府鄭山獻、宋以方。強奪所有靠近王府的民房,向民間索取利息,霸佔百姓田宅子女,豢養群盜,在江、湖之間劫掠財物,官府不敢問津。經常與卸任都御史李士實、舉人劉養正等圖謀不軌。副使胡世寧請求朝廷及早裁處他。朱宸濠便接連上奏胡世寧之罪,使胡世寧獲罪被貶謫,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揭發他了。
正德十二年(1517),典儀閻順,宦官陳宣、劉良悄悄到宮中告發朱宸濠企圖謀反。錢寧、臧賢等加以庇護,不予追究。朱宸濠懷疑此事出自承奉周儀,便殺死周儀全家及典仗查武等數百人。巡撫都御使孫燧條列其事上奏,但中途被截,奉章未能上達朝廷。朱宸濠又賄賂錢寧,求取中旨,召其兒子前往太廟進香。錢寧稟告武宗,武宗乃用異龍箋,加金賜答。異
龍箋是以往皇帝賜給監國的書箋。朱宸濠大喜,列隊接受慶賀。又勒令儒生、父老上奏朝廷,稱讚他孝順又勤勞。當時邊將江彬新受皇帝恩寵,太監張忠依附江彬,想排擠錢寧、臧賢,乘機對武宗說:“錢寧、臧賢極力稱讚寧王,陛下您認為呢?”武宗回答說:“推薦文武百官,可供任用。推薦藩王有什麼用呢?”張忠便說:“臧賢稱讚寧王孝順,是譏諷陛下不孝順。稱讚寧王勤勞,則是譏諷陛下不勤勞啊!”武宗答道“:你說得對。”於是下詔驅逐王府之人,不許留在朝廷。當時朱宸濠正與李士實、劉養正
夜謀劃,又逐漸派遣盧孔章等
黨分佈水陸
通要道,萬里傳報,十
往返,蹤跡大
,朝野都知他必然要謀反。巡撫都御史孫燧為此連續七次上奏,但都被攔截下來。朝廷
臣大多收到朱宸濠所賄金錢,將事情隱瞞起來而不上奏。
十四年,御史蕭淮上疏列舉朱宸濠各項罪狀,並指出若不及早遏制,將來禍害無窮。此疏下到內閣商議,大學士楊廷和建議應像宣宗處置趙府一樣,派勳戚大臣前去宣讀詔書,命朱宸濠改過自新。武宗便命駙馬都尉崔元、都御史顏頤壽、太監賴義攜詔前往,沒收他的護衛,命他歸還所奪官民田地。朱宸濠聽說崔元等將到,於是定下計謀,在自己生那天宴請各位守土官。到了第二天早晨,守土官全部入宮拜謝。朱宸濠命親兵將他們包圍起來,詐稱奉太后密旨,起兵入朝。孫燧及副使許逵拒不從命,朱宸濠便將兩人捆綁起來,拉出去斬首了。又將御史王金,主事馬思聰、金山,參議黃宏、許效廉,布政使胡廉,參政陳杲、劉非木,僉事賴鳳,指揮許金、白昂等人逮捕下獄。參政王綸、季。。,僉事潘鵬、師夔,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楊璋,副使唐錦都參與叛逆。朱宸濠以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王綸為兵部尚書,集合叛軍,號稱十萬。命其承奉塗欽與平
蓄養的閔念四等群盜,攻克九江、南康,並傳送檄文斥責朝廷。七月初一,朱宸濠率軍出江西,留下其黨羽宜
王拱木條、宦官萬銳等守城,親自率水師順江而下,進攻安慶。
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獲悉叛亂消息,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命各郡軍隊先後趕到。於是命奉新知縣劉守緒攻破朱宸濠的墳廠伏兵。十七,直攻武昌。二十
,南昌城破,王拱木條、萬銳等都被擒獲,宮女則自焚而死。朱宸濠當時正在進攻安慶,未能攻下,聞知南昌城破,大為恐慌,急忙解圍而返,王守仁率軍
擊。二十四
,兩軍在黃家渡相遇,賊兵乘風進
,氣焰十分囂張。伍文定及指揮餘恩佯裝敗北,誘使賊兵進擊,而前後不能相顧。知府邢王旬、徐璉、戴德孺從後急攻,伍文定也回兵追擊,賊兵大潰,被斬首或溺死者,數以萬計。王守仁又另外派遣知府陳槐、林蠨、曾王與、周朝佐率軍收復九江、南康。第二天,再戰,官兵稍有退卻,但伍文定率領士兵殊死戰鬥,擒斬賊兵二千餘人,朱宸濠乃退保樵舍。第三天,官軍放火而攻,朱宸濠大敗。各妃嬪都投水而死,被燒死或溺死的將士達三萬餘人。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儀賓及李士實、劉養正、塗欽、王綸等都被擒獲。朱宸濠從起兵舉事到失敗,共四十三天。
當時武宗獲悉朱宸濠謀反,下詔公開其罪,祭告宗廟,將其廢為庶人。將尚書陸完,內應錢寧、臧賢等人逮捕下獄,抄沒家產。江彬、林忠慫恿武宗親征,到達良鄉時,王守仁所奏捷報送到,武宗乃下詔命王守仁停止前進。而王守仁已將朱宸濠等戴上械鎖,取道浙江。武宗於是留居南京,派許泰、朱暉及宦官張永、張忠前去搜捕江西餘黨,百姓不勝其擾。又下詔命王守仁返回江西。王守仁到達杭州,遇到張永,便將俘虜給他,讓他押送武宗行在所。十五年十二月,武宗帶著王守仁所獻俘虜,起駕回鑾,到達通州時,將朱宸濠處死,並取消其封爵。當初,朱宸濠企圖謀反,其妃婁氏曾加以勸諫。當他失敗後,哀嘆道:“昔
紂王採納婦人之言而亡,我卻因不聽婦人之言而亡,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章六諸王三o太祖諸子三岷王梗谷王橞韓王松瀋王模(沁水王珵階清源王幼〈土予〉)安王楹唐王桱(三城王芝垝文城王彌鉗彌鋠輔國將軍宇浹)郢王棟伊王〈木彝〉皇子楠靖江王守謙興宗諸子虞王雄英吳王允熥衡王允熞徐王允熙惠帝諸子太子文奎少子文圭成祖諸子高煦趙王高燧高爔岷莊王楩,太祖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國岷州。二十八年以雲南新附,宜親王鎮撫,改雲南。有司請營宮殿,帝令斬居棕亭,俟民力稍紓後作。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奏其過,廢為庶人,徙漳州。永樂初復王,與晟
惡。帝賜書諭楩,而詔戒晟。楩沉湎廢禮,擅收諸司印信,殺戮吏民。帝怒,奪冊寶。尋念王建文中久幽系,復予之,而楩不悛。六年,削其護衛,罷官屬。仁宗即位,徙武岡,寄居州治。久之,始建王邸。景泰元年薨。子恭王徽煣嗣。
初,世子徽焲,宣德初,訐其弟鎮南王徽煣誹謗仁廟。宣宗疑其詐,並召至京,及所連閹豎面質,事果誣,斬閹豎而遣徽煣等歸。徽煣嗣位。弟廣通王徽煠有勇力,家人段友洪以技術得寵。致仕後軍都事於利賓言徽煠有異相,當主天下,遂謀亂。作偽敕,分遣友洪及蒙能、陳添行入苗中,誘諸苗以銀印金幣,使發兵攻武岡。苗首楊文伯等不敢受。事覺,友洪為徽煣所執。都御史李實以聞,遣駙馬都尉焦敬、中官李琮徵徽煠入京師。湖廣總管王來、總兵官梁珤復發陽宗王徽焟通謀狀,亦徵入。皆除爵,幽高牆。時景泰二年十月也。
天順七年,徽煣薨。子順王音瀼嗣,病瘋痺,屢年不起。次子安昌王膺鋪侍醫藥,晨夕不去左右。憲宗聞之,賜敕嘉獎。成化十六年,音瀼薨。世子膺鉟居喪,飲博無度,承奉劉忠制之,遂殺忠。事聞,驗實,革冠帶停封。居四年,乃嗣。弘治十三年薨,諡曰簡。子靖王彥汰嗣。嘉靖四年,與弟南安王彥泥訐陰事,彥泥廢為庶人,彥汰亦坐抗制擅權革爵。八年令世子譽榮攝府事。譽榮上疏懇辭,謂:“臣坐享尊榮,而父困苦寂寞,臣心何安!且前曾舉臣弟善化王譽桔,廷議以子無制父理,奏寢不行。臣亦人子也,獨不愧臣弟乎!”帝覽疏憐之,下部議。十二年賜彥汰冠帶,理府事。十五年,以兩宮徽號恩復王。又八年始薨。子康王譽榮嗣,三十一年薨。子憲王定耀嗣,三十四年薨。曾孫禋洪,天啟二年嗣,崇禎元年薨。無子,從父企崟嗣。十六年,
賊陷武岡遇害。谷王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藩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燕兵起,橞走還京師。及燕師渡江,橞奉命守金川門,登城望見成祖麾蓋,開門
降。成祖德之,即位,賜橞樂七奏,衛士三百,賚予甚厚。改封長沙,增歲祿二千石。
橞居國橫甚,忠誠伯茹瑺過長沙不謁橞,橞白之帝,瑺得罪死。遂益驕肆,奪民田,侵公稅,殺無罪人。長史虞廷綱數諫,誣廷綱誹謗,磔殺之。招匿亡命,習兵法戰陣,造戰艦弓弩器械。大創佛寺,度僧千人,為咒詛。與都指揮張成,宦者吳智、劉信謀,呼成“師尚父”智、信“國老令公”偽引讖書,雲:“我高皇帝十八子,與讖合。”橞行次十九,以趙王杞早卒,故云。謀於元夕獻燈,選壯士教之音樂,同入
中,伺隙為變。又致書蜀王為隱語,
結蜀為援。蜀王貽書切責。不聽。己而蜀王子崇寧王悅燇得罪,逃橞所。橞因詭眾:“往年我開金川門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將為申大義,事發有
矣。”蜀王聞之,上變告。
初,護衛都督僉事張興見橞為不法,懼禍及,因奏事北京,白其狀。帝不信。興過南京,復啟於太子,且曰:“乞他無連坐。”至是,帝嘆曰:“朕待橞厚,張興常為朕言,不忍信,今果然。”立命中官持敕諭橞歸悅燇於蜀,且召橞入朝。橞至,帝示以蜀王章,伏地請死。諸大臣廷劾橞曰:“周戮管、蔡,漢闢濞、長,皆大義滅親,陛下縱念橞,奈天下何?”帝曰:“橞,朕弟,朕且令諸兄弟議。”永樂十五年正月,周王橚、楚王楨、蜀王椿等各上議:“橞違祖訓,謀不軌,蹤跡甚著,大逆不道,誅無赦。”帝曰:“諸王群臣奉大義,國法固爾,吾寧生橞?”於是及二子皆廢為庶人,官屬多誅死,興以先發不坐。韓憲王松,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國開原。
英
,通古今,恭謹無過。永樂五年薨。以未之國,命葬安德門外。十年,子恭王衝或嗣。時棄大寧三衛地,開原
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涼。仁宗即位,召衝或與弟襄陵王衝秌、樂平王衝烌入朝,各獻詩頌。帝嘉悅,賜金幣有差。宣宗初,請徙江南。不許。請蠲護衛屯租,建邸第。許之。遣主事
俊經度,並建襄陵、樂平二邸及岷州廣福寺。陝西守臣言歲歉,請輟工。帝令繕王宮,罷建寺役。平涼接邊徼,間諜充斥,衝或習邊鄙利弊,正統元年上書極言邊事。賜書褒答。五年薨。子懷王範圯嗣,九年薨。弟靖王範〈土仰〉嗣,景泰元年薨。子惠王徵釙嗣。初,土木之變,衝秌赴京師勤王,會解嚴。下書
勞。及成化六年,寇入河套,衝秌復請率子婿擊賊。憲宗止之。衝或兄弟並急王事,以藩
嚴不用。自是宗臣無預兵事者。
成化五年,徵釒卜薨,子悼王偕氵充嗣,十年薨。弟康王偕灊嗣,弘治十四年薨。子昭王旭櫏嗣。忠孝,工詩,居藩有惠政。韓土瘠祿薄,弟建寧王旭〈木餚〉至,以所受金冊質於宗室偕泆,事聞,廢為庶人。諸貧宗往往凌劫有司,平涼知府吳世良、鄺衍、任守德、王松先後被窘辱。嘉靖十三年,旭櫏薨。子定王融燧嗣,懲宗室之橫,頗繩以法。不逞者怨之。三十二年,襄陵王融焚及諸宗二百餘人訐奏王
利事。勘無實,革融焚等祿。四十四年,融燧薨。子謨〈土典〉先卒。世宗末年,以宗祿不足,詔身不及王者,許其嫡長子繼王,餘子如故秩。謨〈土典〉以世子不及王,王其長子朗錡,餘子止鎮國將軍。萬曆三十四年,朗錡薨,諡曰端。子孫皆早卒,曾孫亶塉嗣。崇禎十六年,賊陷平涼,被執。
襄陵王衝秌,憲王第二子,有至。母病,刲股和藥,病良已。及卒,終喪毀瘠。每展墓,必率子孫躬畚鍤培冢。先後璽書褒美者六。子範址服其教,母荊罹危疾,亦刲股進之,愈。其後五世同居,門內雍肅。嘉靖十一年賚以羊酒文幣。韓諸王以襄陵家法為第一。王孫徵鑖病卒,聘杜氏女,未婚,歸王家,志
甚歷,詔賜旌表。瀋簡王模,太祖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潞州。宣德六年薨。子康王佶焞嗣。景泰中,數與州官置酒大會,巡撫朱鑑以聞。帝令諸王,非時令壽節,不得輒與有司宴飲,著為令。天順元年薨。子莊王幼〈土學〉嗣,正德十一年薨。子恭王詮鉦嗣,嘉靖六年薨。孫允榿攝府事,九年卒。無子,再從弟憲王允栘攝府事,凡十年乃嗣封。當是時,瀋府諸郡王勳淯、詮薙並爭襲,帝皆切責之,而令允栘嗣。二十八年薨。子宣王恬烄嗣,好學,工古文詞,審聲律。弟安慶王恬爖、鎮康王恬焯,穆宗時皆以孝義旌。萬曆十年,恬烄薨。子定王珵堯嗣,仁孝恭慎。弟六人,封郡王者二。餘例不得封,朝廷獎王恭,皆封郡王而不與祿。薨,子效鏞嗣,明亡,國除。
沁水王珵堦、簡王七世孫也,工詩喜士,名譽藉甚。前此,有德平王允梃負俊才,與衡府新樂王載璽,周宗人睦〈木挈〉、俊噤等齊名。
又清源王幼〈土予〉,康王第三子,博學能文詞。其後,輔國將軍勳漣,從子允杉、允檸、允析,及鎮國將軍恬烷與諸子珵圻等,並以能詩名,時稱瀋藩多才焉。
安惠王楹,太祖第二十二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平涼。十五年薨。無子,封除。府僚及樂戶悉罷,留典仗校尉百人守園。洪熙初,韓恭王改封平涼,就安王邸。英宗令官校隸韓,長史供安王祀,暇給韓王子襄陵王衝秌使令。景泰五年,衝秌遂乞承安王祀。正德十二年嗣襄陵王徵鈐,請樂戶祀安王。明年,樂平王徵錏援徵鈐例以請。禮部言:“親王有樂戶。郡王別城居者,有事假鼓吹於有司。其附親王國者,假樂戶於長史司。”因並革安王供祀樂戶。嘉靖二年,韓王旭櫏復為代請。帝以安王故,報可之。徵鈐卒,韓王融燧令長史革之。徵鈐長孫旭橦上言:“禮樂自天子出,韓王不宜擅予奪。”融燧亦言:“親王、郡王禮樂宜有降殺。”帝曰:“樂戶為安王祀也。”給如故。
唐定王桱,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南陽。十三年薨。子靖王瓊烴嗣。綜核有矩矱,為成祖所喜。入朝,五三召見。宣德元年薨。妃高氏未冊,自經以殉,詔封靖王妃。無子,弟憲王瓊炟嗣,成化十一年薨。子莊王芝址嗣,諸弟三城王芝垝、蕩陰王芝〈土瓦〉並好學,有令譽。而承休王芝垠,憲王繼妃焦氏子也,妃愛之。遇節旦,召樂婦入宮。芝址詰之,語不遜。焦妃怒,持鐵錘擊宮門,芝址閉不敢出。芝垠與妃弟璟誣王詈繼母。按驗不實,得芝垠慢母詈兄狀,革爵。久之始復。
二十一年,芝址薨。子成王彌鍗嗣。弘治中,疏言:“朝廷待親藩,生爵歿諡,親親至矣。間有惡未敗聞,歿獲美諡,是使善者怠,惡者肆也。自今宜勘實,用寓彰癉。”禮臣請降敕獎諭,勉勵諸王。詔可。武宗喜遊幸,彌鍗作《憂國詩》,且上疏以用賢圖治為言。弟文城王彌鉗有學行,孝友篤至。嘉靖二年,彌鍗薨。無子,彌鉗子敬王宇溫嗣。二十一年,獻金助太廟工,賜玉帶,益祿二百石。時承休王芝垠子彌鋠以父與莊王訐,失令名,折節蓋前愆。宇溫上其事。璽書褒獎。三十九年,宇溫薨。子順王宙栐嗣,四十三年薨。子端王碩熿嗣。惑於嬖人,囚世子器墭及其子聿鍵於承奉司,器墭中毒死。
崇禎五年,碩熿薨,聿鍵嗣。七年,賊大熾,蠲金築南陽城,又援潞藩例,乞增兵三千人。不許。九年秋八月,京師戒嚴,倡義勤王。詔切責,勒還國。事定,下部議,廢為庶人,幽之鳳陽。弟聿鏌嗣。十四年,李自成陷南陽,聿鏌遇害。十七年,京師陷,福王由崧立於南京,乃赦聿鍵出。大清順治二年五月,南都降。聿鍵行至杭,遇鎮江總兵官鄭鴻逵、戶部郎中蘇觀生,遂奉入閩。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御史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定議,奉王稱監國。閏六月丁未,遂立於福州,號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進芝龍、鴻逵為侯,封鄭芝豹、鄭彩為伯,觀生、道周俱大學士,肯堂為兵部尚書,餘拜官有差。
聿鍵好學,通典故,然權在鄭氏,不能有所為。是年八月,芝龍議簡戰守兵二十餘萬,計餉不支其半。請預借兩稅一年,令群下捐俸,勸紳士輸助,徵府縣銀谷未解者。官吏督迫,閭里騷然。又廣開事例,猶苦不足。仙霞嶺守關兵僅數百人,皆不堪用。聿鍵屢促芝龍出兵,輒以餉詘辭。久之,芝龍知眾論不平,乃請以鴻逵出浙東,彩出江西,各擁兵數千,號數萬。既行,託候餉,皆行百里而還。先是,黃道周知芝龍無意出師,自請行,從廣信趨婺源,兵潰死,事詳《道周傳》。
是時,李自成兵敗,走死通山。其兄子李錦帥眾降於湖廣總督何騰蛟,一時增兵十餘萬。侍郎楊廷麟、祭酒劉同升起兵復吉安、臨江。於是廷麟等請聿鍵出江右,騰蛟請出湖南。原任知州金堡言騰蛟可恃,芝龍不可恃,宜棄閩就楚。聿鍵大喜,授堡給事中,遣觀生先行募兵。
先是,靖江王亨嘉僣稱監國,不奉聿鍵命,為巡撫瞿式耜等所擒,以捷聞。而魯王以海又稱監國於紹興,拒聿鍵使者,故聿鍵決意出江西、湖廣。十二月發福州,駐建寧。廣東佈政湯來賀運餉十萬,由海道至。明年二月駐延平。三月,大清兵取吉安、撫州,圍楊廷麟於贛州。尚書郭維經出閩,募兵援贛。六月,大兵克紹興,魯王以海遁入海,閩中大震。芝龍假言海寇至,徹兵回安平鎮,航海去。守關將士皆隨之,仙霞嶺空無一人。七月,何騰蛟遣使聿鍵,將至韶州。唯時我兵已抵閩關,守浦城御史鄭為虹、給事中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死焉。八月,聿鍵出走,數
方至汀州。大兵奄至,從官奔散,與妃曾氏俱被執。妃至九瀧投於水,聿鍵死於福州。給事中熊緯、尚書曹學佺、通政使馬思禮等自縊死。郢靖王棟,太祖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之藩安陸。十二年薨。無子封除。留內外官校守園。王妃郭氏,武定侯英女。王薨逾月,妃慟哭曰:“未亡人無子,尚誰恃?”引鏡寫容付宮人,曰:“俟諸女長,令識母。”遂自經。妃四女,一夭,其三女封光化、穀城、南漳郡主,歲祿各八百石。宣德四年,以郢故邸封梁王瞻垍,移郢宮人居南京。伊歷王鷖,太祖第二十五子。洪武二十一年生,生四年封。永樂六年之藩洛陽,歲祿僅二千石。王好武,不樂居宮中,時時挾彈
劍,馳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擊之。髡
男女以為笑樂。十二年薨。禮臣請追削封爵,不許。
二十二年,子簡王顒炴始得嗣。縱中官擾民,洛陽人苦之。河南知府李驥稍持以法。誣奏,驥被逮治。己而得白,罪王左右。英宗時上表,文不恭,屢被譙讓。天順六年薨。世孫悼王諟釩嗣,成化十一年薨。弟定王諟鋝嗣,好學崇禮,居喪哀毀,歲時祀先,致齋於外。郡王、諸將軍、中尉非慶賀不褻見。民間高年者,禮下之。正德三年薨。子莊王訏淵嗣,嘉靖五年薨。弟敬王訏淳嗣,居母喪,以孝聞。以祿薄上言:“先朝以河南課鈔萬七千七百貫,準祿米八千石。八年革諸王請乞租稅,伊府課鈔亦在革中,乞補祿。”戶部言:“課鈔本成、弘間請乞,非永樂時欽賜比。河南一省缺祿者八十餘萬,宜不許。”帝從部議。二十一年薨。
世子典楧嗣,貪而愎,多持官吏短長。不如指,必構之去,既去復折辱之。御史行部過北邙山外,典楧要笞之。縉紳往來,率紆途取他境。經郭外者,府中人輒追挽其車,詈其不朝,入朝者復辱以非禮。府牆壞,請更築,乃奪取民舍以廣其宮。郎中陳大壯與邸鄰,索其居不與,使數十人從大壯臥起,奪其飲食,竟至餒死。所為宮,崇臺連城,擬帝闕。有錦衣官校之陝者,經洛陽,典楧忽召官屬詔,鼓吹擁錦衣入,捧一黃卷入宮。眾請開讀,曰:“密詔也。”遂趣錦衣去。錦衣謂王厚待之,不知所以。其夜大張樂,至曙,府中皆呼千歲,詐謂“天子特親我也”閉河南府城,大選民間子女七百餘,留其姝麗者九十人。不中選者,令以金贖。都御史張永明、御史林潤、給事中丘嶽相繼言其罪狀。再遣使往勘,革祿三之二,令壞所僣造宮城,歸民間女,執群小付有司。典楧不奉詔。部牒促之,布政使持牒入見。典楧曰:“牒何為者,可用障欞耳!”四十三年二月,撫按官以聞。詔禮部會三法司議。僉謂:“典楧
暴,無藩臣禮,陛下曲赦再四,終不湔改,
回
甚。宜如徽王載〈土龠〉故事,
錮高牆,削除世封。”詔從其議,與子褒節俱安置開封。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殤。靖江王守謙,太祖從孫。父文正,南昌王子也。當太祖起兵時,南昌王前死,
王氏攜文正依太祖。太祖、高後撫如己子。比長,涉獵傳記,饒勇略,隨渡江取集慶路。已,有功,授樞密院同僉。太祖從容問:“若
何官?”文正對曰:“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先私親,何以服眾!”太祖喜其言,益愛之。
太祖為吳王,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統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儒士郭之章、劉仲服為參謀。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號令明肅,遠近震懾。居無何,友諒帥舟師六十萬圍洪都。文正數摧其鋒,堅守八十有五
,城壞復完者數十丈。友諒旁掠吉安、臨江,俘其守將徇城下,不為動。太祖親帥兵來援,友諒乃解去,與太祖相拒於彭蠡。友諒掠糧都昌,文正遣方亮焚其舟。糧道絕,友諒遂敗。復遣何文輝等討平未附州縣。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