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大元帥的農牧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在李世民猶豫之際,房玄齡和杜如晦卻奏道:“陛下,臣等以為代國公年少有為,必能擔當此任!”房謀杜斷都發言了,李世民心中的天平也終於傾向了楊崢:“既然二相都認為代國公堪當大任,楊崢聽封!”

“臣在!”

“朕欽封你為大唐天下兵馬大元帥,儘快重組大唐軍隊,以備後用!”

“臣領旨謝恩!”李世民笑了:“大元帥,朕對你的期待可不小啊,對了,你的帥印都還沒著落呢,待工部造好之後,朕要在三之後登臺授印!”

“謝陛下!”楊崢心裡也是高興,如今終於熬到兵馬大元帥了,這個大元帥是相對於戰時來設置的,打仗的時候,這天下的兵權將盡入己手,行軍打仗,沒有任何掣肘。沒有戰爭的時候,這個元帥也就是個閒職,這到符合楊崢的格,俺不就喜歡種種田,放放馬嗎?

楊崢原本還想明天就走,看來得多留幾天了,等取了帥印,再號令各路軍隊,想想還是很威風的。

而李世民的任命一宣佈,太極殿內那些武將就臉上表情不一了,程咬金、秦瓊這一派武將都非常支持李世民的決定,他們都將楊崢當成自己的子侄一般,自家兒子也和楊崢好,更大的原因還是他們看到了楊崢的能力,不說別的,其他大將能千騎闖營活捉頡利嗎?

而侯君集、李績等人則明顯心裡空落落的,本以為李靖退休了,他們能補上空缺。卻沒想到到頭來是個頭小子接班。李績還好一些,侯君集卻自忖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就連當初頡利兵臨長安。也是自己帶兵連續衝擊頡利側翼,這才迫頡利暫時放棄攻打長安的計劃,長安城才轉危為安。而今天自己卻被一個頭小子給比下去了,侯君集心裡自然是憤憤不平。

接下來,房玄齡打斷了大家的思維,轉而拋出第三條:“諸位,大元帥還提到了第三條:農業的發展。對於大元帥所提供的紅薯、玉米、洋芋等高產作物大家應該都有觸了,因此大元帥提出朝廷直接設立農業部,專門負責農業發展和管理。農業部將直屬陛下領導,首任農業部尚書由馬周擔任,咦,這馬周是誰?”房玄齡念著念著突然驚訝的叫了起來。

楊崢也愣了,不會吧,連馬周都不認識?這可是大唐名臣啊!

眾大臣都面面相覷,顯然這大殿之內沒有馬周其人。

李世民問道:“大元帥,你這農業部尚書人選從何聽來?朕也從未聽過有此人啊?”楊崢突然一拍腦門,自己鬧了一個烏龍。這馬周是中郎將常何的門客,看大家這表情應該是馬周還沒有代常何上書,歷史上馬周是代常何寫了一篇文章才被李世民發現是個人才,然後才委以重用的。

楊崢忙道:“陛下。馬周此人乃大才,臣聽說此人現寄居在中郎將常何門下,陛下可差人前去召喚入宮。必不令陛下失望也!”李世民卻在心裡疑惑,這小子怎麼知道得這麼多?自己的耳目遍及長安城。按道理講應該能知道這個馬周啊。不過看楊崢如此肯定的樣子,李世民也有點相信了。當即下令道:“傳朕口諭,速速召中郎將常何門下馬周入宮見駕!”侍從傳達了李世民的命令給高興,高興忙派人去傳令去了。

李世民又道:“大元帥,你所獻的這些作物如何栽培,眾卿家恐怕都不於此道吧?這馬周也恐怕沒有你通啊!”楊崢則說道:“陛下不用擔心,臣會手書各種作物的栽培種植技術一冊,供陛下和各位大臣參考。現在臣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各種作物的栽培種植。紅薯的種植臣建議在三月下種,可將郭縣作為紅薯的育苗基地。郭縣的氣候不同其他地區,很適合育苗,而且又灌溉方便,百姓輕車路,利於育苗工作。待紅薯苗育成之後,再分發關中各地種植,此後逐年推廣,紅薯便能遍佈大唐了;洋芋的種植就比較簡單了,只要土地夠鬆軟,氣候夠溫涼,稍稍施一點肥就可以了;至於玉米,那就必須要求土地肥沃,灌溉充分了,最好是種植在平原上,這樣光照時間比較長,對玉米的生長大有好處。”楊崢留的種現在只能滿足關中部分地區種植,要全面推廣起碼還得兩年以上,不過楊崢也樂得把技術給他人,不然李世民總是要來煩自己,那也不好過啊。

李世民哈哈笑道:“哈哈哈,想不到我們的兵馬大元帥談起農業經來居然頭頭是道,朕今領教了!”

“哪裡哪裡,臣本就是農民出身嘛,若真要農業大發展,還得陛下領導才行啊!”太極殿裡頓時發出陣陣朗的笑聲來。

房玄齡接下來又念起了第四條:“大元帥提出第四條建議:大力發展畜牧業,建議在剛剛佔據的北方大草原開闢大唐天然牧場,從此作為我大唐的畜牧基地。此議不知各位以為如何啊?”眾人譁然,好小子,這北方大草原地域廣闊,若為大唐所用,必然會大大增加牲畜產量,這對大唐軍力和民生都有莫大的好處啊。

長孫無忌卻道:“陛下,臣以為此舉過於急進,如今北方草原剛剛平定,然而草原上屏障少之又少,北方遊牧民族眾多,恐怕到時候需要大量的軍隊來保護啊,大元帥剛剛建議裁軍,這兩者不是矛盾的嗎?”魏徵也出來勸道:“陛下,此舉的確有些急進,臣以為若要行此舉,當先征伐北方各部,四海昇平之後方可實施!否則被北方各夷所累,必得不償失也!”楊崢卻呵呵一笑,道:“陛下儘可放心,此次外放牧,臣一力承當!臣敢擔保到時候北方諸夷必然會錢出物與我大唐購買牲畜。北方諸夷一向不和,雖然在頡利的強權下暫時一統,但是現在頡利倒臺,北方諸夷必然為了追逐水草,重新陷入亂戰之中,我大唐正好可以坐觀其變,改曲線制夷之策,可利用牧場與諸夷易,盡收其財,耗其國力,不出三年,北方諸夷必然窮困破敗,到時候不是投靠我大唐便是被我大唐征服,如此諸夷皆可一舉平定也!”楊崢的話自然是有道理的,現在大唐雖然國力盛,但人丁不旺,必須再經歷幾年的休養生息,才能做到國庫充盈,百姓安居,這時候再戰,必然戰必勝,攻必取!這次攻打頡利幾乎就耗盡了大唐的國庫,而且裡面還有不少的物資是楊崢私人贊助的,再繼續攻打北方諸夷,顯然會將國家拖累,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而這次集中搞牧場,以空間牲畜的補充和空間靈泉的催動,牧場必然興旺發達,牧場離北方諸夷又近,到時候只需要守住牧場,如果想要來強取豪奪的,那楊崢不介意用幾隻霸王龍帶著軍隊或者放出空間猛獸來恐嚇一下,不怕死的畢竟少,多重創幾次,北方各部必然就不再蠢蠢動了,而優良的牲畜又必然會令他們垂涎滴,唯有和大唐進行易,才能獲取這些牲畜,如此一來,財源將會滾滾而來。

再說了,楊崢一力承當,李世民分文不出,還有這麼好的事兒嗎?所以李世民立馬就高興的說道:“好,大元帥果然有謀有勇,這樣吧,老規矩,朕與你君臣五五分賬,哈哈,大元帥以為如何?”

“多謝陛下成全!”楊崢嘴上應了,心裡卻在罵道:尼瑪,老子怎麼這麼倒黴,每次都被你這不良昏君混走一半,不過自己這些幾乎都是無本生意,哈哈,給你一半也無妨。

在楊崢的計劃裡,北方草原將會單獨劃為一個省,也就說這個天然大牧場將會是一個省的面積,這的確是個龐大的計劃了,而北方入冬早,這就要求楊崢必須儘快將雲河和草原上的河盡快連通,到時候利用空間靈泉來改變寒冷的氣候,這樣一來,一年四季都能放養牲畜了。

房玄齡見君臣談笑,也是心裡一陣輕鬆,這樣幹工作,簡直太舒服了,有楊崢這小子在,每個人都會輕鬆一大半,尤其是他和杜如晦,兩個宰相的工作任務是很重的,不過今天楊崢這幾條建議卻給兩人鬆了不少負擔,幹活兒的人多了,兩人自然樂得輕鬆。

“陛下,奏章唸完了,這接下來?”房玄齡讀完了奏章,又請示起李世民接下里該怎麼辦。

本來大年初一的,卻談了一大通國事,商議了半天,大家這才發現今天比往年大大的不同,這還是拜年嗎?分明就是節加班辦公嘛!

不過李世民絲毫沒有不悅的表情,今天楊崢的幾條建議非常的好,行政區劃解決了,軍隊安置解決了,農業生產有著落了,畜牧業也被描繪出一片藍圖,李世民心情非常的,立即下令在太極宮大宴群臣。

然而楊崢卻又發言了:“陛下,臣還有一策未盡書奏章之上,今不吐不快!”(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