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哭,除非是有例外。也有天生不哭的,那總是其它地方出了麻煩,不是好事。鐵石心腸都是後天練就的本事,沒人說嬰兒不吼吼地唱出他的新生宣言。而小小的朵朵,生下來四斤六兩,卻有驚心動魄的五分鐘,她沒有哭。是醫生,便知道不哭的後果,於是全力搶救,終於在她小小的部上留下一些青紫的巴掌印痕後,她哇哇大哭開始人生的呼
。
不喜歡哭的朵朵,很不像我。因為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將鱷魚似的淚水擠出那麼一些來。但凡想要,立馬可得。訣竅倒是簡單,就是想想人生中的苦事,便覺得生有何喜,死有何悲,人生本無意味,然後悲從中來。
哭是一種本能,也是減輕壓力的好方法。女人似乎天生愛哭,遇著一點小事,不管是委屈還是傷,總是有的傾瀉,所以她們的壽命就長。一般來說,哭總是沮喪,高興得哭,那是少數,而且也有
懷幸運的意境。不過,就像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裡說的那樣,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其實哭也是同樣的道理。
四面楚歌時,項羽的士卒思念家鄉,含淚出走,結果滿營幾空,加上虞姬自刎,項羽心痛江東弟子,灑淚把江河送給了劉邦。這種哭,乃是哀傷所動,難以剋制,心太軟,就像任賢齊的那首歌,最後受傷的總是心軟的隊伍。
到南北朝,有人東施效顰,兩國兵,狠實一點的就把對手圍了起來,下令全軍對著敵營放聲大哭,以哀其志。哪知被圍的這位主帥
本不懼,命令全軍在營寨內相對大哭。外面這位老兄一聽,大拇指一豎,得,你比我還狠,把手一揮,撤退了事,知道自己的
位沒有找對,這當然都是假哭了,想從哭中得些好處。這倒是哭常備的功能,就像孩子們的哭,開始的時候總是功利,為每種需要所驅使。
後趙的第二個皇帝石虎天暴
,有兩個同父同母的兒子,太子宣和秦公韜。但老子喜歡韜,而不喜歡大兒子,結果兄弟之間勢成水火,相互仇視,最後太子就派刺客殺死韜。石虎驚怒
集,很懷疑是太子乾的,便假借皇后傷心要太子入宮,就此誘捕。然後拷問東宮下屬,盡得其實。於是把太子抓起來,叫韜的太監以韜的死狀,將太子
舌穿頰、斷其手足、斫眼潰腸,殘殺而死,並其
子九人同時被殺。
太子的小兒子只有幾歲,石虎一向很喜愛這個孫子,捨不得將他殺死,抱在懷中不忍,想赦免他。石虎的大臣就抱中取而殺之。這個殺人如麻的傢伙,親眼看著兒子被火燒死都不眨一下眼睛的人,卻難以置信的抱著孫子痛哭。最後看著孫子聲嘶力竭的被人抱走,身上的衣服帶子都被撕斷,淚眼滂沱以至大病一場。這個哭難免不是真的,但是我更想說這位強人卻也有做作的成份,以他的武功決斷,如果真要留住這個小人兒,哪能不能呢,只皺一皺眉頭,吼一吼,群臣莫不驚服。這樣的哭,便是假慈悲了。
《李雙雙》的作者、編劇李準,有天參加一位戲劇大師的從藝慶典,和幾個閒人打賭,說一句話就能將高興得合不攏嘴的主人說哭。邊上幾位雖然信服李準編排故事的能力,但回頭看看風滿面的主人,不免心下狐疑——這也太懸了吧?
於是好事之徒將主人請過來,一干人不懷好意的等著李準下菜:總是有戲看,不是看主人哭就是看李準笑話。李準呢,若無其事的樣子,淡淡地嘆了一句話,話還不長,就是:想起咱們在文革…,——得,您哪,場上諸位便將目光聚焦到主人身上,那個哽咽傷心的,真是劫後餘生,幸運
,一言難盡。
前段時間看一篇文章,說沈從文接受採訪時,被一個二十出頭女記者說哭了,那句話也就是:您受委屈了。一語落地,就看沈從文那個泗滂沱喲,那個聲淚俱下喲,以至於那位小妹妹抱住那樣一個充滿睿智的花白腦袋輕聲安
。這句話雖非刻意,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沈從文的罩門,那麼多年,那麼多人,對他的不公終於有人理解了,你說他能不嚎啕大哭嘛,這是真傷心啊。鬱郁多年,始得排遣。
還有一種哭,大家慣常在媒體上所見——當然不是作戲的那種——如陳希同、李邦周之,做錯事,走錯路。都曾權傾一時,卻不用道德和法律來約束自己。失去控制的人生,陶陶然,看不到風和
麗、萬里晴空也只是一時氣象,等到東窗事發,身陷囹圄,一切都是枉然。那時候再來哭,怕悔之晚矣。人生不能往返,痛悔乃是遺恨,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