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樓中人交換課題作者蔭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小樓中人換課題(作者蔭蔭)小樓中人入世,各有各的課題。那麼,如果四位主角的課題換一下,會是怎麼樣呢?

原書中四位的課題分別是:輕塵:論帝王的完美愛情小容:論託孤之臣的下場阿漢:論愛情中的疑猜忌殘忍獨佔和傷害勁節:論忠臣的決擇第一位課題的換者:輕塵如果給他小容的課題《論託孤之臣的下場》從才華上說,輕塵想要幫幼小的皇帝治理一個國家,是沒有問題的。這一點,有他在楚國的實績為證。但是,在教養皇帝的方面,就不知他的實力有多少了。做為一個皇帝,楚若鴻個略顯軟弱,判斷力也不足,不過輕塵本來就想找一個不是太有主見的人,所以這倒也不足以證明他不能培養好皇帝,暫時做個未知數吧。

問題的麻煩之處在於,歷史上託孤之臣鮮少有好下場,小容的經歷也可以證明這點。如果把小容的經歷放在輕塵身上會怎麼樣呢?指望他會不怪別人只是不斷自我反省改進?這個,好象,很難…

按輕塵的個,只怕是要百十倍的回報回來的。

於是,就形成死循環…皇帝不會讓輕塵好過,輕塵一定更不讓皇帝好過。以他談個戀愛都要攪得國家動盪的案底來看,只怕普天下被牽連的還不知有多少。

輕塵,你沒有選這個課題,我代那個世界中所有的百姓謝謝你!

接下來是阿漢的課題,《論愛情中的懷疑猜忌自私殘忍和獨佔》這個…我放棄成麼?象輕塵這種和對方愛得好好的只為一點小事就讓對方一世傷心的人,真要讓他的遇到阿漢的待遇…相信我,比較慘的一定是另一個!

最後是勁節的題目《論忠臣的決擇》輕塵會做一個忠臣麼?我想是會的,只要是在題目的要求之下,他不會明目張膽的對抗,一定會完成一個忠臣應該做的事。

但是…他會甘心做一個忠臣嗎?

如果有幸碰上一個好皇帝,按一般舊小說裡的話叫“得遇明主”按輕塵的對等回報觀,還真能上演一出主明臣賢的經典劇碼,說不定多少年後會是一段傳奇故事。

只是碰到一個好皇帝…不單要是明君,對自己的手下臣子,也要夠好才行…機率實在是不大。勁節那幾世的遭遇,倒是極有可能的。

到時候,輕塵會怎麼樣?

忠臣當忠於國而非忠於君,或是以民為貴?這樣的理由不是不能拿來用的。就算這些都不行,輕塵真的只能死,只怕也會暗設伏筆,讓自己的死成為引爆一場烈報復的引線吧?

總之,皇帝不動他的主意算是幸運,一旦動了他,不管輕塵本身如何,皇帝是一定要自作自受的了。

唯一可能的例外,是他遇到某人。象勁節得遇東籬一樣,極其幸運的,得一知已並肩而戰,那麼,為了這個朋友,輕塵也許什麼不公平都能忍耐了。

只是,這個時候他扮演的,其實已並不是“忠臣”而是一個忠實的朋友。

論愛情中的懷疑猜忌自私殘忍和獨佔第二位課題換者:小容最先換給他的是輕塵的題目《論帝王的完美愛情》其實小容會選這個題目本身就很奇怪,(眾:…不是你非給人家換的嗎?)所謂的完美,就有對另一方求全責備的意思。按小容的累世為人來看,他並不是這種個的人。

如果小容選了這個題目,從某種意義上說對雙方也許都是好事。小容眼中的“完美”實在不難達到…至少比起輕塵他的標準一定要低得多了,如果是他來經歷輕塵幾次歷世的故事,想來不至於總是留下對方憾恨一生。

小容的問題不在於完美,而在於愛情。

這位高iq的優等學生,在eq上實在是低得可憐。誠然一向聽話的老實學生小容同學會按要求完成模擬,努力去“愛”對方,但情畢竟不是“託孤”這樣簡單明瞭的任務,他是否真的能做到發自內心的愛情,或者說,即使是他真的愛上是否又能覺察出來,而並不只把那當成模擬的需要和自己努力的的成果,又是另一回事了。

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面對過於遲鈍的小容,其愛人的可憐之處也許並不輸於輕塵的另一半,只是二者方向不同而已。

接下來換給小容阿漢的課題《論愛情中的懷疑猜忌自私殘忍和獨佔》。

把這個題目換到小容身上,其實是忍不住想笑又想嘆氣的,如果拋開限制詞“愛情中”不談,舉凡懷疑、猜忌、自私、殘忍和獨點,以一個託孤之臣的身份經歷四世的小容,又有哪一種沒有碰到過呢?單隻看這一世,只怕也樣樣都要沾一點邊吧。(雖然說其中某些懷疑與猜忌是他自己故意惹上身的)那麼又有什麼不同呢?

雖然那個是廟堂,這個是情場,但是對小容來說,實在也區別不大。這倒不光是說他在情上極度遲鈍,更因為他對於付出有自己的見解…情不是去買菜,不用等量回報,只要付出的時候覺得快樂就好了。自己沒做錯就無愧於心,如果對方做錯了而失去什麼,只是他們的損失。

這樣的小容,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吧?雖然如果真的他遭遇到什麼,也會讓人為之不平,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就象他不解輕塵為何對他自己都不甚在意的凌遲如此憤憤一樣,不平的只會是書外的人,對小容自己來說,倒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不管是懷猜忌自私殘忍還是獨佔,其實都有個度。小容的另一半若能保持在合理的程度之內,小容固然會過得更好,也實在是他們自己的福份。因為,一旦他們做了過頭的事情,於小容恐怕並無大損,而真正受損失的,真正要失去永遠無可挽回之人的,只將是他們自己。

最後,如果給小容勁節的課題《論忠臣的決擇》有時候會覺得,在所有的人當中,小容和勁節的選題是最為相似的。雖然託孤之臣並非都是忠臣,忠臣更不可能都被託孤,但是小容與勁節的課題,卻是在已知的八個題目(包括張欣等幾人的母愛、臣的享受人生觀、獨特立行的皇后和女王的後宮)中,僅有的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濟天下”的兩個。

但小容不是勁節。

勁節的選題,是為了尋找一個內心的答案,所以他的位置一變再變,在自己都未必確實發現的時候苦苦求索,對他來說,過程遠比結果要重要。

小容呢,以他對自己的題目的完成來看,他要的是一個完美的結果。所以,勁節選擇去體驗世情,小容卻是在不斷據世情調整自己。因此,如果小容來做忠臣的決擇,只怕也就不必決擇了,他也許會把忠臣做到完美無缺,卻未必能得到勁節的體悟…當然,這其中也不得不說,小容實在是太遲鈍了。指望他自己悟,也著實難為了他。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