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習文演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郎一心練習掌法,不知秦鴻雁早來了,專心致志演練摩雲掌,一招一式乾淨利落。秦鴻雁見三郎只練了一個月的摩雲掌就比五個兒子還要嫻暗吃一驚,三郎練完掌法,估計秦鴻雁也快來了,抓緊打掃一番。秦鴻雁緩步走進練武場,三郎施禮道:“恩公,今打掃遲了,這就好。”秦鴻雁搖頭道:“今老夫起早了,剛才你練的摩雲掌頗為嫻,老夫記得只教給你一月光景,怎能練到如此地步?”三郎笑一下:“我怕忘了,就多練了幾遍。”秦鴻雁卻明白,練到這個地步至少需萬次以上,也就是說三郎每至少練過三百多次。心裡對這個青年有了幾分好,於是吩咐道:“武學博大深,各門各派都有獨到之處,不過首先要紮好基。就如同蓋房,地基越深,房起得越高,想建成高樓大廈先要深挖地基。少林武當兩大名門都是從三四歲的娃娃抓起,就是打好基礎。你若想練武就要多下苦功,這一路摩雲掌乃是入門掌法,由外及內,含有本門各種基本功,你用心苦練,何時覺出丹田鼓脹發熱再來找老夫。”三郎叩頭拜謝退下。

自此三郎更加刻苦,起早貪黑苦練摩雲掌,每睡覺時都是渾身痠痛。撐過兩個月,覺出痠痛漸漸輕了,練完後渾身格外輕鬆,幹活時也覺出手腳輕快多了。於是再加一把勁,快慢結合,體會變化。將近半年,這一天習練掌法時忽然覺得渾身燥熱,連忙停下,等平靜下來再練還是一樣。三郎一咬牙,忍住燥熱繼續練,勉強走完一遍,全身好似著火一般,實在忍不住,跑向後花園,一下子跳進池塘裡。秦鴻雁正在後花園涼亭陪一位同門飲酒,忽見三郎冒冒失失跑進來一頭扎進池塘,心中不悅,斥責道:“三郎,有客人在此,不得失禮。”三郎被冷水一,清醒過來,連忙上岸來到涼亭,跪倒叩頭:“三郎一時無狀,恩公恕罪。”秦鴻雁問:“如今八月秋高,你怎會到池塘戲水?”三郎答道:“三郎不是戲水,實在是熱得受不了,一時糊才跳進池塘。”秦鴻雁又問:“看你樣子不像發熱傷風,是不是欺騙老夫?”三郎叩頭道:“不敢欺瞞恩公,方才練習摩雲掌,忽然渾身發熱,實在忍不住才到這裡,沒看見恩公,千萬恕罪。”秦鴻雁有些吃驚,問道:“你練到丹田發熱了麼?”三郎搖頭道:“我不知丹田在哪裡,只是渾身像著火一樣。”秦鴻雁自語道:“想不到半年就練成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兩人一番話,被客人聽出蹊蹺,這一老一少顯然不是師徒,這少年半年練成摩雲掌極為難得,於是對秦鴻雁道:“師兄,小弟收了兩個徒弟,原想替小弟長長臉,誰知都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這個孩子是塊材料,師兄能否割愛讓給小弟調教?”秦鴻雁本來對三郎不太上心,也沒打算收三郎為徒,但師弟一開口腦筋不由一轉,如果師弟將三郎調教成才,自己五個兒子沒一個提得起來,將來同門會面,豈不笑話自己。想到此處,吩咐三郎道:“你先下去換衣服。”三郎叩頭退下。秦鴻雁對師弟道:“這個孩子我早就看中了,否則怎會把摩雲掌傳給他?這是第一重考驗,完成後首先收為記名弟子,有了進步再正式列入門牆,如今肯吃苦的年輕人可不好找。”客人只好作罷。

幾天後秦鴻雁將三郎叫到近前吩咐道:“你半年練成摩雲掌,定是下了不少苦功,骨也不錯,老夫打算收你為徒。”三郎大喜,秦鴻雁道:“我先收你為記名弟子,你若始終如一才能正式入我門中。今後你不用幹活,卯時練武,辰時到書房讀書,要學上乘武功不能光憑苦練,還要認真讀書,其中道理以後你就會明白。三郎這個名字不倫不類,我為你取名秦正陽,今後安心讀書習武,不可胡思亂想。”自此三郎改叫秦正陽,每寅時就起,苦練掌法,辰時到書房讀書。秦鴻雁五個兒子都已成年,每只在生意場,書房是決計不進的,聽說父親收三郎為徒頗為不然,也不當回事,聽之任之。三個女兒學了幾下花拳繡腿就想闖蕩江湖,經常不在家中,因此秦正陽得以專心讀書習武。

秦鴻雁不耐煩循循善誘,所以五個兒子都不願習武。秦正陽極為珍惜這個機會,師父雖然只教一遍,自己卻要下十倍百倍功夫,放下書本就練武,每只睡兩個時辰。如此刻苦當然進步極快,秦鴻雁甚為滿意,半年後正式收秦正陽為徒。崑崙派以掌法劍法為主,秦正陽苦練摩雲掌,內外兼修,文武並進。秦鴻雁每出一次門回來都覺出秦正陽進步不少,看出這個孩子將來不可限量,反正是同姓,乾脆收秦正陽為義子。身份雖然變了,但秦正陽依然故我,絕不偷懶,對家中下人以禮相待,秦鴻雁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將近五年,秦正陽掌法極而,四書五經沒學多少,只把歷代史實記了一肚子,兵書戰策倒背如。秦鴻雁見秦正陽五年來始終如一,準備為他娶親,然後把崑崙派絕技風雷九式劍法傳給他,先找長子秦天雄商議。秦天雄得知此事對秦鴻雁道:“爹,正陽這孩子是不錯,給他娶親也應該,只是他還有個姐姐,萬一他姐姐不滿意,我們不是裡外難做人?風雷九式乃是本門絕技,要傳與外人需向掌門請示,免得落人話柄。”秦鴻雁雖然喜歡秦正陽,終究親疏有別,聽兒子的話也有道理,於是點頭道:“你的話也有理,娶親的事先放一放,下月初三,本門師兄弟聚會,我向掌門提一下,想來沒什麼問題。”秦天雄道:“孩兒派人打聽一下正陽親姐落在何處,有了實信接到家來,再為正陽成親不遲。”秦鴻雁連連誇獎兒子想的周到,打點行裝準備動身,因兩件事都未落實,並未告訴秦正陽。

秦天雄久在生意場,極為圓滑,話雖說的漂亮,心裡卻另有主意。送父親出門後,假意關心,暗地探查秦正陽武功,看了兩大吃一驚,將四個兄弟叫回家商議。四人不知何事,匆匆趕回家中,在靜室商議。秦天雄道:“爹要為正陽娶親,還想把風雷九式傳給他。”四兄弟一聽頗不以為然,老四秦天喜道:“我當是什麼事,風雷九式雖厲害,可我們誰也練不了,愛教給誰就教給誰,正陽一向老實巴,給他娶個媳婦也沒什麼大不了。”另外三兄弟齊聲附和。秦天雄教訓道:“你們幾個也在生意場混了不少子,這種事還要我點明。你們想一想,爹年事已高,這一片家業早晚是我們的,憑空多出一個秦正陽,也不知哪來的勁,一天到晚就知道練功讀書,我看過,這小子一掌能把青石碑拍斷。”四兄弟吃一驚,秦天雄又道:“如今我們五個加起來也打不過他,再容他學了風雷九式,一旦爹有個三長兩短,這家業豈不歸了他?”四兄弟馬上驚慌起來,秦天喜問:“大哥有什麼辦法?”秦天雄笑道:“我早計算好了,正陽也是好孩子,頗為懂事,不必傷他命。趁爹不在,明我讓正陽到雲泉寺給二叔送龍井茶葉,在信裡夾帶一封信,就說我們五個不希望他回來,請他另謀出路。給他帶上一百兩金葉,他欠了爹天大人情,又得了一筆巨資,足可成家立業,一定不會回來。”秦天喜點頭道:“照正陽情,九成不會回來,只是爹那邊怎麼代?”秦天雄道:“這就更好辦了,讓老二模仿正陽筆跡寫一封信,就說得到姐姐下落,急於尋找,我們再添油加醋粉飾一番,只要爹寒了心,這件事就算成了,以後就算正陽回來爹也會把他趕出門。”四兄弟齊聲稱讚,馬上著手準備。

當晚秦天雄五兄弟把秦正陽約到花廳飲酒,席間對秦正陽道:“正陽,你來到這裡五年,從未出門,如今有一件事要你去辦,你願不願意?”秦正陽道:“大哥有事儘管吩咐。”秦天雄點頭:“爹有個結拜二弟,在雲泉寺出家,如今是寺中住持,最愛喝龍井茶。每年新茶下來都是我送去,今年剛好有事走不開,就辛苦你一趟,也散散心。”秦正陽滿口答應,五兄弟大喜。馬上準備行裝,備一匹好馬,帶一百兩盤費,將一百兩金葉藏在馬鞍下,又為秦正陽換一身新衣,打扮一番。秦正陽並未多想,高高興興準備出門,天明離開秦宅,只覺神清氣,看一草一木都有隔世之。心中對秦鴻雁充滿,暗下決心一定報答大恩。

經過五年磨練,秦正陽今非昔比,從前瘦小枯乾的乞丐變成如今威風凜凜的青年高手。路上看到乞丐,心中頗有慨,回想當初,彷彿一夢。心裡急於回家練功,路上一刻也不耽擱,四就趕到雲泉寺。向知客僧說明來意,有小和尚領到後院禪房待茶。過了片刻,一名老僧走進來,秦正陽起身見禮:“二叔,小侄拜見。”老僧伸手相攙:“早聽說大哥收了義子,果然不凡,大哥眼力不差。”落座後老僧問道:“天雄怎麼沒來?”秦正陽答道:“大哥有事走不開,知我五年不曾出門,特意讓我散散心。”老僧點頭,吩咐小和尚收了茶葉,問了幾句家常,隨手打開書信,卻見裡面還有一信,看過封皮詫異道:“給你的信怎放到這裡?”秦正陽也覺納悶,接過一看,登時明白。老僧問道:“天雄在搞什麼玄虛?”秦正陽忙道:“大哥知我久未出門,叮囑我凡事小心,沒什麼。”老僧察顏觀,知其中另有隱情,不再追問,留秦正陽住下。次秦正陽告辭,老僧並不挽留,準備見到秦鴻雁的時候再詢問詳情。離開雲泉寺,秦正陽信馬而行,心中沒有一絲怨恨,只是遺憾不曾報答秦鴻雁大恩。

雲泉寺就在長城腳下,秦正陽仰望巍巍雄關,頗為神往,想到自己身世,心裡一片茫然。姐姐被總兵娶走,憑自己本領,本無力救出姐姐,義父家又回不去了,下一步該往何方?心裡拿不定主意,前面看到一個關口,有士兵守護。此時朝廷准許長城外貨商到內地易,按貨物徵收稅銀,充實國庫,因此有不少車馬過來過去。秦正陽心裡煩悶,信馬出了城關,走出數里,見這裡人煙稀少,草木稀疏,也不在意。按著車轍緩行。忽聽前面有刀劍之聲,於是催馬來看。果有百餘強人圍住十幾名客商,秦正陽不覺手癢,練了五年掌法不知威力如何,今遇到強人正好一顯身手。想到此處飄身下馬,喝一聲:“大膽強人,光天化竟敢行搶,不怕王法麼?”眾強人聽到此語反笑起來,為首大漢笑得最響,對旁邊同夥道:“哪來的土包子,連官軍不出城關都不知道。”秦正陽確實不知這些事,見眾強人笑話自己不覺有氣,飛身上前,探手抓住兩個強人隨手一丟,竟將兩人丟到三十步開外,當時就起不來了。眾強人大驚,馬上圍住秦正陽,那些客商得空身就跑。秦正陽自己也覺意外,沒覺得用多大力氣就把兩人丟出老遠,看來這五年辛苦沒有白費。眾強人揮刀衝上來,秦正陽出手奇快,步法更是神奇,雙掌神出鬼沒,將眾多強人戲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抵擋。正在這時,有人高叫道:“大俠請停手。”秦正陽跳出圈外,見一個細高挑漢子立在一側,眾嘍羅退到一旁。對面並肩站著三位寨主,正中是方才說話的大漢,左邊是細高挑漢子,右邊是一個白麵皮小夥子,生得頗為俊秀,顯然是這些嘍羅的首領。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