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山裡的自然條件和中原比起來就不如了,風裡帶著沙,很乾燥,景象除了溝壑就是山谷。而且此時的植被也似乎在衰減,反正二月間了,山上還是大片的黃土,只有稀稀疏疏的灌木和蒿草。有時候山邊能看到開花的樹木,才能稍許覺出天的氣息,往往這時候將士們都要轉頭觀望一番。

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走了好幾天都是這樣的景象。直到一天走到了一片大湖泊旁邊,郭紹回憶起來,便知山區已經到盡頭了。

郭紹到了下午,沿著湖畔的道路穿過這片湖畔後,前面便豁然開朗。

不過地形依舊不是平原,東側還是溝壑縱橫的山坡,前面和西邊則是比較平坦的土地,那些土地乾燥很少種著莊稼,遠遠看去叫郭紹想起了千層餅那種東西,因為大地看上去一層一層的高低錯落。要再往北走才能到達晉陽南部的平原地區。

北漢軍是防守,楊業出晉陽後應該會在比較近的地方以逸待勞,可能相距不遠了。

郭紹找來斥候營的武將詢問,仍舊沒發現北漢軍大股。當夜又派人去前鋒傳旨,吩咐軍府內書寫軍令的官吏:“叫史彥超在前面多派遊騎,先打探清楚北漢軍的地方,然後切勿冒進。我軍遠道而來,人馬疲敝,先選擇地方駐紮修整,等待後續大軍跟進。”郭紹捉摸了一番,史彥超在戰陣上還是守規矩和軍令的,但著實不是個沉得住氣的人;而且這廝比林仁肇還難控制,林仁肇起碼還聽劉仁瞻的,史彥超誰都不聽,只有皇帝才用的住他。

怕他輕敵冒進,先被楊業挫了士氣。郭紹不太放心,又叫董遵誨率第三軍騎兵和騎馬步兵在史彥超的右翼靠後部署,張光翰率兩個軍的龍捷軍騎兵在左翼。

第一卷第五百四十九章伏擊(一)頭頂烈,滿眼黃土、砂石地和枯草灌木。史彥超拿起牛皮水袋猛灌了一口,回頭對旁邊一個穿麻布衣的嚮導:“往北走有河水?”那人道:“咱們走的就是昌源河,不過枯水時節,這段河谷乾涸,再往北走數十里就有水哩。”就在這時,忽見一竄黃塵在遠處騰起,一騎飛奔而來。及至近前,那騎士從馬背上翻身下來,撲通跪在史彥超的馬前:“稟主公!咱們發現了大股北漢敵軍!”史彥超立刻來了神,問道:“多少人馬?在何處?”

“起碼幾萬!”騎士道,“很……很近了……”

“多近?”史彥超的話音剛落,忽然覺得聲音不對,彷彿有悶雷在天邊響起。他抬頭看時,心下頓時一驚,只見黃沙漫漫的地平線上,一條黑線從遠方瀰漫過來!他認出了,那條黑線是成片的兵馬!他沒有產生幻聽,耳中聽到的隱約悶響,就是遠方無數的馬蹄聲傳來的。

史彥超頓時大怒,二話不說揮起馬鞭就一鞭子了下去。

“啊!”那騎士捂住臉,慘叫了一聲。史彥超罵道:“這麼近才發現,你們是怎麼幹的斥候!拿你們何用,老子……”

“主公饒命!”那騎士顯然知道史彥超的脾氣,一個勁在地上磕頭,“咱們人手有限,都注意有山坡阻擋的地方了……沒注意那種地方,看起來平坦,其實高低堆疊,敵軍就分批藏在下面。從遠處看什麼都看不到……”部將勸道:“敵軍已近,主公先拿戰守之策,不必再與一個小人計較。”史彥超滿面怒火,眺望了一番,又聽斥候說北漢軍多達數萬;他是前鋒,手下只有控鶴馬軍直兩千騎兵。當下又想起郭紹昨晚派人來下達的軍令,叫他遇敵原地待命,不可在疲憊時戰。

史彥超雖然勇猛好戰,卻是戰陣上混了很多年的老將,自己孤軍在此,他當然不想去進攻超過十倍的敵軍……

“下令諸部,立刻調頭原路返回!”史彥超當機立刻道,“向董遵誨等二人靠攏!”他也沒照郭紹的軍令“原地待命”,因為中軍對大將下達的正式軍令一般都有一句話:諸路主將可照實地情勢,相宜行事。郭紹的軍令叫他發現敵軍後原地待命,這道軍令的前提是一般發現大股敵軍都會在很遠的地方,畢竟人馬太多目標動靜很大;很少出現這種突然就近前的事,不然偷襲就太容易……而現在,如果還死板地遵照軍令,就會很快與敵軍鋒,與主動進攻有何區別?

…前鋒的情況以快馬到達了中軍,這時候郭紹還在湖泊附近的山谷內,只有前鋒史彥超,以及走前面的打算接應史彥超的董遵誨部和張光翰三個軍出了山區。郭紹看完了書信裡複雜的地形和情況描述,只明白了關鍵:史彥超等人馬被伏擊了,只不過戰鬥還沒開始。

他與軍府內諸大臣和武將一番議論,漸漸才直觀地受到情況的嚴重。這種覺就好像一種“痛苦延後”的生活經驗一樣,便是人在遭遇傷痛時不能馬上受到,要過一會兒才慢慢反應過來;就好像被刀子割了一條大口子,有時候不能馬上覺到痛。

前鋒陸續奏報回來的消息,大致確定了北漢軍的人數,估計可能有三萬多人!

王樸嚴肅地說道:“北漢軍的埋伏很突然,咱們的處境十分不妙。前鋒、董遵誨一個軍、張光翰三個軍,加起來也就一萬二千餘人,不足敵軍的一半,我軍兵力完全處於劣勢;最不利的是咱們行軍半月,走了近千里路到這裡,人馬疲憊,北漢軍卻以逸待勞。這仗比較吃虧。”郭紹一面點頭,一面一聲不吭。

王樸道:“發現得太遲了,這仗咱們似乎避免不了,被要打;前鋒和在左右兩翼的董遵誨張光翰不能退,後面的山谷裡全是人,走不通。大軍主力現在還在山谷道路上,短時間內無法聚集成軍。如果有一天時間、哪怕半天尚且也來得及部署;但是據史彥超所奏,相距不足五里,他們得立刻靠攏佈陣戰才來得及。”一個部將說道:“咱們千軍向山裡退如何?”王樸搖頭道:“千軍多是騎兵,那山上又沒路,爬山很困難。何況這軍令一來一回也來不及了;據前方的奏報,史彥超等人都沒有臨機決定要向山中撤退的跡象。”李處耘也道:“這是入北漢國以來的第一次遭遇,見面就跑,便銼了銳氣。”就在這時,忽然聽得郭紹的聲音道,“各位……”眾人停止議論紛紛側目。

郭紹道:“立刻快馬下令史彥超等三人,就地佈陣正面戰!前軍左右二路暫聽龍捷軍左廂都指揮使張光翰節制,史彥超單獨相機而動。我立刻率衛隊趕往前線,親臨戰爭指揮此戰!”前軍三個人裡,最高軍職的人是史彥超,位居殿前司都指揮使的高位(當年趙匡胤的位置);但郭紹完全信不過此人的全局指揮能力。為什麼史彥超軍職那麼高?因為這廝作為前鋒太好用了,所以立功太過,不給他升軍職不能服人!

相比之下,張光翰雖然軍職只是廂都指揮使,卻長期控制兩萬人的行軍佈陣,用他更穩妥。但史彥超可能不服張光翰的指揮,到時候扯皮更麻煩。

所以郭紹在事到臨頭了暫時這麼安排,省得軍權混亂。就因為史彥超的存在,他必須要親自前去,或者派李處耘前去才能統一掌控前面一萬多人的場面!

郭紹帶了三百餘騎快馬趕往北面。

當他急匆匆來到前線時,發現戰事已經要開始了。視線中大片的敵軍已經近至一里地內,馬上就要開戰的形勢!

連召集武將在戰前說幾句的機會都沒有了。郭紹先親眼觀察了一番,北漢軍大股騎兵在左右兩翼,中間是步兵,全軍約成半月陣;他猜測北漢軍這麼多人並非全是銳,可能有一些地方藩鎮的人馬。因為據樞密院的情報和估算,北漢國全部的銳也就剩三萬多人,不可能全部給楊業帶出來幹一錘子買賣。但周軍這邊最不利的情況是沒有經過修整,人馬比較疲憊。

郭紹看了一番,也不召集武將了,但決定讓將士們都知道皇帝在這裡,一來鼓舞士氣,二來讓所有人明白有一個統一軍令的人。

他當下叫親兵舉黃的龍旗,策馬奔走來各方陣之間。將士們見到騎最高一匹馬的郭紹,很快吶喊起來,萬歲之聲不絕於耳。……周軍的大陣不是什麼陣型,就是三股人馬靠攏在一起,成一線的長方陣。楊業聽到了對面地動山搖般的吶喊聲,他覺有點怪異,周軍那夥人長途跋涉而來,還有神高呼?但他很快發現了大營中隱隱有黃的旗幟,頓時猜測,可能周朝皇帝到了軍營裡了。

“哼。”楊業不以為然地看著前方的情形,面帶冷意且自信地發出一個聲音來。

他作為一個武將,不喜歡什麼彎彎繞繞的陰謀,但他對兵法很悉、對實戰也很有經驗,懂得戰陣的技巧,那便是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條件、時機!

這次對決,前期的準備十分成功!楊業利用了自己對北漢國地形的悉,抓住時間突然出現;他倒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戰術,心裡想的是“擊其半渡”,只不過這裡沒有江河,只是將兵法化用了而已……不管用了什麼法子,他反正現在周軍能對陣的人馬只是己方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間;而且自己是以逸待勞,對付其遠道而來。一切都很完美!

楊業觀之,自己這邊因為人多,橫向展開更寬,完全掌握著戰場的攻防主動;還有一個細節是偶然的……北漢軍地勢比周軍高。這片地區的地形,不是山地,但確實層次有錯差的高原;北漢軍追擊到這裡,正好位於高處,周軍則在一個斷層山坡下方。

“此戰勢在必得!”楊業回顧左右道,“甭管是皇帝來了,就是天王老子來了,我也要擊敗這股敵兵!下令,鼓聲一響,中軍緩行,左右兩翼為主攻!”自己人多,兩翼展開比較寬,優勢就在兩翼。

中軍的鼓號手準備好之後,便見一排士卒鼓起腮幫吹響了厚重又沉悶的大牛角號,隆隆的鼓聲也敲響了。戰場上西風斜刮,飛沙走石,在荒草灌木的狂野上,只見煙霧瀰漫,人馬如

在兩側的馬兵陣營慢慢地開始動彈了,一片戰馬緩緩衝出,逐漸加快,已經向周軍側面包抄而去。隆隆的馬蹄聲彷彿晴天的悶雷,所有人都瞪圓了眼睛,神高度緊張起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