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真是來對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把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串連在一起,其實就是士大夫們天天掛在嘴邊的治國安邦之道,只不過士大夫們卻很少研究罷了。以道德為名,來壓榨或者奴役百姓就已經足夠了,又何必研究這麼深奧的問題呢?用那些時間搞點風花雪月不是更好嗎?
觀念的轉變就是這麼突然,這麼徹底…連楊慎自己都很驚訝,也許從踏上天津地界的那一刻起,他就註定了會跟從前的自己,跟從前的信仰一刀兩段,然後南轅北撤了吧?
簡答題比前面的問題難度高得多,很多問題楊慎也同樣無法確定答案,可他的神卻越來越亢奮,情緒也越來越
昂。
來書院真是來對了…謝總督雖然行事有些偏,不過,他對治國之道的理解…卻堪稱博大
深,就算他的能耐僅限於提出這些問題,也足以令人稱道了。
沒有答案不要緊,只要自己,只要在場的和沒在場的考生和學員,只要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會源源不斷加入這個書院的同道,只要有人本著為國為民之心,不斷的探尋下去,總會有云開月明的一天的…楊慎對此深信不疑。
有了這樣的認識,再重頭審視一遍考卷,楊慎也是豁然開朗,很明顯,這考卷前半部分的題目,都是皇上出的…後半部分則是謝宏出的,所以,風格才會迥然而異。
皇上在前面出的那些題目到底有沒有深意,楊慎還想不透徹,不過,他可以肯定,對於取士和研究治國大道,謝大人的態度是相當嚴謹和認真的,不然,他不會連自己訂下的新政都質疑。
“眾多周知,腐敗問題極難除,即便太祖以酷刑威懾之,也是治標不治本,洪武年間,種種灰
收入就以常例等名目堂而皇之的風行朝野,其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天津等地施行新政,吏員人等,皆熱情飽滿,忘我奉公,然則…”這是簡答題的最後一道,也是題目最長的一道題,涉及面也是極廣,連剛運行不就天津新政都拿出來做了例子。
“俗語云:剛不可久,柔不可守,單靠一腔熱忱,初時雖可以保持守,但天長
久之下,人心難免懈怠,熱情消退之後,固疾勢必重生,應試者既然有志於政,請問此症何解?”在楊慎的心目中,天津吏員的形象極為高大,那些人的清正廉潔,只有古籍中記載的盛世下的官吏才可堪比擬,若非他知道出題和施政的是同一人,這樣的問題算是自我否定,他甚至有拍案而起,高聲怒斥的衝動。
可沉下心來一想,這顧慮也是有道理的,歷朝歷代,但凡開國時節,一般都會有一番盛世景象,未必比得上天津,可卻足以讓人代代相傳,津津樂道。
漢高祖劉邦入主關中的時候,也曾用約法三章來收攏民心,進而以此為基,一統天下。可其後的律法卻
趨嚴酷,官僚們再次站到了民眾的對立面,貪腐甚至都算不得罪過了,以至於
起變亂無數,最終在黃巾之亂的烽煙中,結束了大漢帝國四百年的統治。
其他開國君主跟劉邦也沒多大區別,他們最初也是報著天下大同的目的去征戰的,就算考慮更多的是自家的富貴,可即便只是做個樣子,他們也必須要表現得如此,否則就沒辦法聚攏民心,將其轉化成掃平天下的實力。
可是,哪怕最初的目的再高尚,只要過得幾十年,官僚就會迅速墮落,貪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罪過罷了,兼併土地,欺壓良善,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站到民眾的對立面,甚至會比當初被他們打倒的敵人更卑劣,更墮落。
這,似乎是個死結。
儒家學術對此的解決方案就是加強對百姓的教化,努力提高官員的自身修養,據他們說,只要能做到這樣,社會就和諧了。
可是,幾千年來,這出鬧劇卻在不斷輪迴重演,永不停歇,對此,百姓未必有足夠的認知,可還是有不少有識之士將其看在眼裡的,只是苦無對策罷了。
無論是誰,只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的面前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無比的對手,哪怕身居高位;哪怕手握重兵;甚至高踞龍椅之上,一樣會在這個對手面前一敗塗地。
因為他要面對的,是整個官僚階層,這些人就象一群惡狗,誰要是敢動他們嘴裡的,他們就一定會用尖牙利爪反擊。
楊慎思來想去,卻全然想不到辦法,本來他以為天津的吏治就已經足夠高明瞭,只要保持下去就可以了。可當他發覺,再清正的官僚都有可能墮落的時候,他茫了,這種事真有辦法可以解決嗎?
他很希望知道答案,入書院讀書的念頭也更加熱切了,抬起頭來,向北眺望,只管隔著戲院的牆壁,什麼都看不到,可楊慎卻若有所思,他堅信,那裡會有答案的。
做完簡答題也不能放鬆,因為下面還有,要不然咋能說這題目多呢?不過,楊慎卻是鬆了一口氣,他開始的時候掃了一眼,依稀記得最後一道題也是選擇題,而且還是不定項的選擇題,他現在也有應試心得了,供選的答案越少,題目就越簡單。
不過,當他仔細看的時候,卻差點沒驚呼出聲,怎麼到了結尾,風格又變回去了?不,不是變回去了,這種風格比皇上的天馬行空還要詭異。
皇上的那些問題雖然古怪,可仔細想,卻也有跡可循,楊慎甚至模模糊糊有了些猜想,只是必須得看過西遊記之後,才能有定論。
可現在這些,卻完全就是牛不對馬嘴啊!
“你走到城池的盡頭有一個出口,你繼續向前走走出了城池。在城池外面,你看見一座大花園,你看見地面上有一個箱子。這個箱子是多大尺寸的?請在小、中、大三項中選擇。”尼瑪,這是繞口令嗎?楊慎忍不住在心裡罵了口。
“這個箱子是什麼材料做的?請在紙、木頭、金屬中選擇。”
…
諸如此類。
這本就不可能有準確答案啊,楊慎再次看向李兆先,他這位世兄正在抓頭皮,這還是他第一次在試考中
出這種表情呢,顯然也是遇到麻煩了,八成還是自己一樣的麻煩。
不過,李兆先不愧是李大俠,他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然後開始作答了,看他那行雲水的動作,顯然…他是隨
而動了。
好吧,見賢思齊,楊慎也懂了,既然如此,我也隨心作答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