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車一天只發兩班,中午那班由於和c市到贛南的火車時間對不上,只好放棄,剩下的臨近傍晚的一班,距離發車也還有近兩個小時。

的天還沒來得及從寒冬中過度出來,風穿過客運站候車室的窗戶吹進來,凍得人手腳直髮麻。

林安在接水處泡了碗麵,挑了個角落的位置隨便吃了兩口,又給林母去了個電話報過平安後,著手在原地活動了下。幾分鐘後,等手腳都暖了起來,才再次坐下,從包裡翻出了在火車上沒來得及看完的人物傳記,打發起漫長的候車時光。

卻還沒等書翻過兩頁,兜裡的手機又嗡地震了下。

林安匆匆將眼前的一段情節讀完,下意識地伸手摸進了外套口袋,卻在對著掏出手機來仔細一看過後,赫然發現那出現在亮起的屏幕上的,竟仍是來自丁華的一條短訊。

他盯著那條簡短的只有“到了嗎”三個字的消息看了半晌,心中的疑惑不又冒出了頭。

但等幾秒後又一轉念想起了除夕夜對方那通突然而至的新拜年電話,再加上從昨天下午到現在連續收到的這三條關懷意味明顯的短信,疑惑的同時,便又生出了幾分念之情。

於是稍一猶豫後,林安決定還是親自回個電話,也算是對對方的這份難得的關切有個回應。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知是對方正在忙不方便接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十幾秒前剛殷切詢問著自己行程的人,面對這次自己主動撥過去的電話,卻直到聽筒中的提示音自動結束,也沒有將其接起。

風從不遠處不時被掀起的透明門簾中鑽入,林安放下手機,眉微微皺了皺,旋即舒展開,略一思索後,又低下頭將通訊錄的界面切換回了信息箱,發了條消息過去:已經到了。

後略一遲疑,又和之前一樣,附加上了一句謝之語:謝謝丁哥。

對方沒有再回應。

林安壓下心底疑惑,等了片刻後,收斂起心神,重又翻看起手上的書,一個多小時後,順著檢票員的提示坐上了去往下一個目的地的客車。

贛州的路相較c市要顛簸許多,尤其是這段通往邊郊的地帶,時常顛得人能從座位上蹦起來。不過窗外的景倒很不錯,與c市隨處可見的樓宇和x縣沿路越來越繁多的商鋪不同,這裡最常見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錯落的樹蔭,以及被掩在樹蔭後那隱約可見的更為廣闊的農田。

林安看著窗外的風景,一個小時後,在西斜的夕陽中,於終點下了車。

之後又是將近半小時的步行,終於在天徹底黑沉下來之前趕到了學校。

今晚過後,就是學校正式的報到,因此除去林安外,其他幾位教職工也都已經到校,再加上恰好撞上元宵,大家便都圍坐在簡陋的辦公室裡,一人捧著一碗從食堂端來的元宵和隨便炒的幾樣小菜,聚一塊過了個節。

林安到的時候,其他三名“老”同事已經吃得差不多,聽見走廊裡行李箱車輪在地面上摩擦的動靜,紛紛從門內探出臉,衝他笑道:“哎,林老師,來啦?快快快,把你行李放宿舍裡去,過來一塊兒吃點兒。”說罷,其中一個與他最為好的崔老師又扭回頭,朝屋子裡的另外兩位今年新來的兩位志願教室半開玩笑地介紹道:“等著啊,五分鐘後就讓你們見識一下咱s縣的頭號縣草。”屋裡頓時傳來兩聲輕笑。

片刻,林安將行李在隔壁一間狹小的單人宿舍安頓好,在崔老師的催促聲中走進了一旁的辦公室,並在坐下的同時,跟另外兩位同事又拜了個晚年打了聲招呼,最後,一雙佈滿溫和笑意的眼睛落在了對面兩張陌生的面孔上。

崔慶給他從鍋裡盛了碗和湯圓煮一塊兒的粥出來,了雙筷子放到了他面前的桌上,笑呵呵地給兩邊引見了下,“來,介紹下,這位就是我剛提到的林安,林老師。”說著又轉了個方向,“這倆孩子是今年新來的,b市師大的,今年畢業,畢業前說是想為公共事業做點兒貢獻,就跑咱這兒實習來了。”言罷又衝林安眨了眨眼,狡黠道:“還是對小情侶哦。”林安一笑,這些崔慶其實在幾天前的短信中都已經說過,因此再聽到便也沒有太多的驚訝,於是聞言只微勾了勾角,溫聲同兩個後輩聊了幾句,便靜了下去,仔細嘗起碗中的粥和元宵來,等十多分鐘後聽到話題轉到了新學期的教學進程上,才放下碗重新加入了討論。

他們所在的這所希望學校是這個鎮乃至附近幾個鄉鎮中唯一一所涵蓋了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學校,因師資和各項教學條件的限制,小學部和初中部的教師包括校長和常駐的崔慶在內,加起來總共不超過六位。如此有限的條件下,在這裡就讀的學生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勉強唸完初中後,基本就算是徹底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

不過今年的情況卻略有不同,為數不多的幾十名初三學生中,竟難得出現了個別成績冒了尖兒的,林安覺得,如果經濟方面的補助到位,這兩個學生甚至是很有希望在中考中突出重圍,試一試衝刺市裡的高中的。因此這次放假在家他特意制定了一個有針對的輔導計劃,並在這次的討論中提了出來。

大家之所以會選擇聚集到這裡,多少都是為了能將希望帶進這片土地,讓教育的作用盡可能地在這裡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只要能稍稍改變一點這些孩子的命運軌跡,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