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聽了他的話,鍾奕否認,道:“不是不看好,只是我在盛源幹了兩年,看方子也都是從房地產甲方的角度。還有,之前累積的人脈,也是這個方面……既然走了建材這條路子,就要做大、做。一心兩用,恐怕兩邊都做不好。老師你這個新方子,顯然更適合其他行業。”是很冠冕堂皇的拒絕。
張老師倒是不生氣。起先還有些不服,可靜下心想想,自己的成果,能有多大價值,他心裡明白。但鍾奕的話,也很在理。
作為半個生意人,張老師理解鍾奕此刻的“保守”。
同時,他沒必要吊死在鍾奕一棵樹上。認識鍾奕前,他的成果,不也被各個企業看好、競價購買嗎。如今呢,不過是要重新拾起之前的路子。
反倒是183號玻璃,能賣到現在這樣火爆,完全超出了張老師、乃至許多業內人士預料。先前與一夥兒朋友吃飯,其中許多工廠老闆對先前方子剛出來時自己的猶豫後悔不迭。
錢包鼓了,看事情也寬厚起來。張老師玩笑道:“我還一直沒問。之前把那個隔熱玻璃賣三十萬,你後悔嗎?”看現在的情況,那家買了鍾奕配方的企業顯然賺翻。
鍾奕跟著笑了。對於張老師,他不像在池珺面前那樣講許多心聲,只說:“時也,命也。”張老師:“也對。沒有那筆錢,你也吃不下183。”
…
………對張老師來說,這場談話,原本只是一個曲。
後來有朋友做出成果,他起先,也只是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牽線搭橋。
結果大大出乎意料。
乍看上去,鍾奕實在謹慎,甚至謹慎過頭了。幾年時間,他陸陸續續,介紹過二十餘人。可最後簽下的,也不過三個專利。有人背後對張老師說:“你之前還講,這小子冒進。半隻腳踏進行業裡,就敢直接賭你那個183。現在呢,是把勁頭用光了,還是怎麼?”張老師也摸不清鍾奕的挑選標準,與對方談,鍾奕倒是能列出五六七八條理由。聽起來有理有據,仔細想想——仍然有理有據。問題是,同樣的產品優點、競品分析,在那些被鍾奕拒絕的配方上,張老師也能列出七七八八。
最後,只能看市場宣佈答案:三個方子,反響皆好到出奇。
鍾奕身家愈發豐厚。作為最初的投資人,張老師亦賺得盆滿缽滿,漸漸不去想很多,總歸動腦的事都有鍾奕拍板。他見人先笑,搶先體驗了一把養老生活。
張曦在家裡吐槽:“我看啊,爸是恨不得認鍾奕做兒子了。”張老師搖頭,有點遺憾:“那也得他願意才行。”張曦驚了。
這還真考慮過?
張老師瞥女兒一眼,“想哪去了?你啊你,這都幾年了,沒見你帶個男朋友回來。”張曦鬆口氣。
還好還好,老爸大概只是借題發揮,重點還在於吐槽自己。
她說:“男朋友哪有賺錢重要。”張老師“嘖”了聲,不置可否。
張曦問:“對了,你有沒有問過鍾奕,畢業以後,他有什麼打算?”這時候,正是張曦的畢業季。
張老師皺眉:“他之前好像說過一次,想回海城……海城有什麼好?哦,倒是有個化工新型產業園,可我研究過政策,比不上咱們這兒。”幾年下來,積攢的銷路都在京市。如果真回海城,鍾奕說不上重新開始,可物方面得重新佈線,與當地官員的關係也要重新攀起,想想便覺得十分麻煩。
張老師考慮:“——真要挪地方,也得找個偏一點的、開銷低的。”這幾年,國家為了扶持偏遠地區發展,出臺了很多措施。
張曦提醒:“話不是這麼說的。得去問問他。”這一問,就問出事兒來了。
鍾奕坦然:“會回海城,遷廠成本由我承擔,不考慮其他選擇。”張老師:“……”鍾奕:“老師要是有什麼想法,可以提。如果實在談不攏,我可以按照現在的產值,把您那份初始投資折還給你。”這話說的。
當年,兩人協商良久,張老師最後投了一百二十萬,換三成話語權。
雖然到後面,工廠始終是鍾奕的一言堂。可錢實實在在,都到了張老師賬上,張老師也樂得輕鬆。
如今,鍾奕這樣講——張老師:“你到底是怎麼考慮的?”鍾奕想了想,按照習慣,列出:“首先,老師,你也知道,我這些年一直在盛源做事。而京市這邊只是盛源的分公司,本部還在海城。其次,我是海城人,離開家鄉四年,可到現在,還是不太習慣京市這邊的風土人情。”張老師:“行了行了,我算知道,你小子,向來一套一套。以你現在的身家,沒必要一直待在盛源吧?”盛源給鍾奕開的工資,再高也不過年薪幾十萬。哪怕回到海城後鍾奕升職,也不過百萬。
哪裡比得上工廠這邊?
鍾奕道:“但我的確必須要留在盛源。有些理由,不太方便和老師你說。”張老師微微眯眼,看他。
冷不丁道:“你和姓池的那小子……?”張老師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
池珺曾到工廠找鍾奕。後來一場商會,兩邊出席,張老師遠遠看到池珺。又聽人說,那是盛源太子。
那時候,他就有了些想法。
鍾奕不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