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風雲錄】(1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十六章·初識華山派母女2021年9月23作者:魔雙月壁字數:7,182字楊家將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軍事家族,其保家衛國故事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
傳於天下,故事主要描繪的是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事蹟。
除了楊家男卷,還有畲太君、楊排鳳、穆桂英、柴郡主等眾多女將也都很有名氣。
在中國,不知道楊家將故事的人可以說很少,這是因為楊家將故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已經非常深入人心。
隨著時代的推移,千百年來,有關楊家將的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從口頭講述,到小說傳奇,再到戲劇舞臺,說演彈唱,層出不窮,深入淺出地廣為傳播,可以說達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無論城市和鄉村,都成了人民群眾喜文樂道的話題。
進入民國,楊家將的故事戲仍久盛不衰。
民國初年的時候,梅蘭芳在上海演出了《穆柯寨》,在北平與譚鑫培聯手演出了《四郎探母》,一時間轟動京、滬。
戲曲班社無論走到哪裡,常常把楊家將劇目作為「打炮戲」和「壓軸戲」,有「文包武楊走天下,到哪兒都能掙錢花。」的行語,歷來他們都把楊家將戲和包公戲一樣看得很重。
除了廣為知的一些戲目,楊家將還有一出小眾劇目《轅門斬子》,說的是六郎楊延昭在兒子楊宗寶被穆桂英打敗並招親後,要斬殺楊宗保的故事。
這個劇目的戲劇很強,觀眾愛看,演員愛演,劇場效果也很好。
但是,也有些人認為,楊延昭作為領兵元帥,實在窩囊,轅門前又在「兒媳」的威脅下釋放了兒子楊宗保,實在有損楊家將兩代忠烈和三關元帥的英雄形象。
於是人們開始主動編寫新版的《轅門斬子》,刪去了有損楊延昭形象的一些情節,而著重寫他十分讚賞穆桂英的陣前勇猛和武藝超群,認為她是一位難得的將才。
思賢若渴,便周密謀劃了一個「斬子」之計,誘使穆桂英下山,從而捐棄前嫌,共禦敵邦……楊家將的戲曲本就很引人了,再通過秦腔的唱法和表現手段,真是別有一番內涵。
臺上的穆桂英身披綵衣,花槍往身後一別,美麗英武賣力的表演著……人群中不斷傳來喝彩聲,可惜林悅悅沒文化,她欣賞不來,更多的純粹是為了湊熱鬧。
她耐不住子,提議要帶我和小賀去看武術和雜耍表演。
我一愣,想不到山下還會有這種表演,在我的認知裡,黃飛鴻和霍元甲的大名當然是聽過的,他們的武學造詣都很高,而且都是比較愛國的人,但武術和洋槍洋炮比,終究是中國衰落後而悲愴的產物。
林悅悅見我吃驚,直說我沒見過世面,她越是這樣,我當然也更想去一睹為快了。
即使不捨媽媽和另外那兩位美婦人,我還是轉身跟著林悅悅,擠出了人群,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時值中午已過,路上填了肚子我們才開始往山上走。
集美園說是建在半山上,其實並不高,沿著山腳走了一刻鐘便來到了大門前,集美園是一處有名的景點,上面依山建的有園林和亭閣,因為更上面有幾處湖,湖水沿著山澗到這裡,形成有數個大小不一的瀑布。
又往裡走了一段路,人群漸漸多了起來,看來像林悅悅這樣湊熱鬧的人並不少。
撥開人群,只見一排岩石空地上,果然有一群身穿黑衣,纏白條的人。
他們一字排開,列了數隊,各個收腹筆直的站立著,年輕人看起了大多都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雙目囧囧有神,站立如松樹一般。
站在最前面的一男一女像是一對夫婦,男的樣貌四十來歲,身形孔武意氣風華,那女的看起來年輕一些,漂亮而極具風韻之姿。
只見少婦紅衣罩體,修長的玉頸下,一片酥如凝脂白玉,半遮半掩,素
一束,竟不盈一握,一雙頎長水潤勻稱的大腿顯得特別修長。
這婦人的裝束無疑是極其豔冶的,但這豔冶與她的神態相比,似乎遜了許多。
她的大眼睛含笑含俏,水遮霧繞的,小巧的嘴角微微翹起,紅微微張開……少婦是那種歷經歲月洗禮後的成
美,身上每處都無法再多一分,無法少一分,完美的身材,完美的臉龐,更能隱隱隱隱約約的看到
前那一對渾圓飽滿。
「這兩位是華山派掌門石冠清和他的夫人蕭靜媛夫婦……」似乎非常想引起我的興趣,林悅悅在身邊提醒著我。
記得有一次楊師爺好像給我說過,但還是好奇的問了一下,「華山派?」
「對,華山派,五嶽不僅有山和風景,上面還有許多門派,你肯定沒聽說過吧……」林悅悅用了一種對沒見過世面的人解說的語氣,還對我挑了個眉,「他們的身手武功在渭南這一片地區可是很厲害的哦。」
「再厲害能有多厲害,敵得過太極拳八卦掌的傳承人楊蟬和董海川嗎?」輪武學造詣,我想起了這兩位大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