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0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著孟戚的背影,恍惚間見著了孟國師當年的風采。
三個絕頂高手施展輕功,常人壓看不到他們的影子。
一切關卡,阻礙,哪怕是城牆都不在話下。風行閣的人還得用繩子,墨鯉足尖在豎直的城牆上踏了一下,人就輕飄飄地越了過去。
刀客雖然手腳沒有完全恢復,但是他一身武功裡最好的就是輕功。
孟戚就更別說了。
換件廣袖長袍,像神仙多過似人。
兵營駐紮地離縣城不遠。
墨鯉及時放緩速度,提醒道:“小心陷阱。”孟戚找了個土坡,掠上去,細看兵營分佈。
越看,他臉越怪。
“如何?”墨鯉問道。
“飄萍閣在閏縣兵營裡的人,地位不低,有無官職說不好。但一定是個能在縣尉面前說得上話的。”墨鯉看了看兵營,發現其中似有規律,不問道:“這也是陣法?”
“……應該不算。”孟戚摸了摸鼻子,神情古怪地說,“這是防止敵人夜襲的紮營方法。只需八十人輪休,就能防備四面八方,其餘兵丁皆可入睡。是楚朝軍隊常用的紮營法子,也是楚軍最先採用的,他們學的還不錯。”墨鯉覺得孟戚肯定還有別的話沒說,他想了想,低聲問:“你很?”孟戚避開刀客,同樣小聲跟大夫咬耳朵:“我發明的,那時候我總是押運糧草。”作者有話要說:張仲景大大是真的了不起。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人,出身士族,做過長沙太守。當時大戰死了的人不及時掩埋,就鬧瘟疫,趕上天災百姓徹底沒活路。經常一個村子都死光了。
白骨於野,千里無雞鳴……
張仲景立志行醫救世,走了許多地方,收了諸多醫方,著有傷寒雜病論等好幾本醫書。希望百姓得病與瘟疫行的時候,想救他們的人能有方子治病,讓百姓有一條活路。所以他被尊稱為醫聖。
第232章嘗有歧路之旅孟戚最初給李元澤以及心腹謀臣留下的印象,是“能打仗,但少有出奇制勝的良策;有遠見,但做事不死板,用兵極是穩當”,這不就是鎮守後方保糧道運糧草的好人選嗎?除了年輕,沒別的缺點了。
真相是那時孟戚兵法大半是自學的,雖然倒背如亦能融會貫通,但忽然麾下多出幾百上千人的
命讓他負責,前方十幾萬大軍又仰仗著他護送的糧草,敢不穩妥嗎?這就是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差事,結果乾得太好被誤會了。
不過錯有錯著,最初楚軍並非天下起義軍裡最強的一支,糧草所受的威脅不算很大,半吊子兵法水平的孟戚恰好藉著這個後方的差事,向諸位同僚學了許多東西。
李元澤的謀臣們也很賞識孟戚,畢竟年輕人多躁,都想著建功立業。先鋒官的活兒人人搶,像孟戚這樣踏踏實實蹲後方還願意學本事的,打著燈籠才找到這一個。
按照史書的說法,隨著戰勢推進,天下格局初定,李元澤身邊的十四功臣也逐一面,彼此結下深厚情誼。
對孟戚來說,有些人跟他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主要是因為他學得多,學得快,又擅長舉一反三,不久後大家就沒法教了。眾人便覺得孟戚是出身寒門,又無名師,才被耽擱了,英雄惜英雄,有志之士也惜同輩佼佼者,加上同帳為臣有共同的抱負,很快眾人就改口跟孟戚平輩相了。
這是靠本事得來的地位。
起初李元澤還派老將、謀臣與孟戚一起押運糧草,後來乾脆放心地讓孟戚鎮守後方,顧守整條糧道。
這份功績,謀臣名將心知肚明,外人不甚明瞭。
樂陽侯朱晏曾笑稱,孟戚當得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敵人搶糧草失敗了不會宣揚,楚軍也不會傻乎乎地到處吹噓自家有個守糧草特別厲害的將領。
孟戚把營地守得穩穩當當,針不入水潑不進,更不受敵人挑撥,哪怕敵人挖地道(胖鼠:逗我?)都沒用。陳朝軍隊有幾次已經到了孟戚駐紮的軍營外,因實在看不出破綻,又
到殺氣陣陣,不願送死只得原路退回。
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兵法的最高境界。
這已不是秋戰國,謀士動動嘴即可化解兩國大戰的事情越來越少。
做到孟戚這般,在外更是一點名氣都沒有,連朱晏都覺得孟戚不凡了,這是看破了身外之名啊!
孟戚:“……”並不,主要是沙鼠嘚瑟歸嘚瑟,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談笑有鴻儒,往來皆名士。這一個個的名將良相,且能跟楚軍做對手的,基本也沒太差的,畢竟差的一回合就完犢子了。
龍脈又不是萬能的,許多事孟戚做不來。
沒才華寫繳文,沒耐心治內政,武功沒學好更不能在千軍萬馬中直衝敵陣。
什麼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難度太高。
孟戚回憶從前,忍不住對墨鯉嘆道:“打天下的時候,覺得世間智士猛將猶如過江之鯽,層出不窮還個個都有逐鹿天下問鼎中原之心。往往打了一個又來第二個,讓人疲於應對。可是等到楚朝建立,治天下的時候,又覺得世間皆是愚笨貪婪之人,教是教不好的,管還管不住,簡直讓人懷疑聰明人都於亂世出來爭天下後來死光了……”
“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