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宮人們攙扶著皇帝,被錦衣衛驅使著往後退,陸璋恰好面朝著這個方向。
孟戚不是大夫,不會治病,不過他的眼神很好。
陸璋手腳時不時的搐一下,這其實是孟戚數
前給他的打入那道內力造成的,這用法是孟戚在青湖鎮的時候琢磨出來的。
不會要人命,就是時不時地發作。
孟戚看到陸璋手腳搐的幅度,心裡十分奇怪,依照他當初的意圖,疼是疼的,只要沒有受到外力(同源內力)的刺
,不應該疼成這樣。
這可裝不出來!
裝死容易,裝病發作很難,更別說這種難度極高的搐。
太醫差點以為皇帝中風了。
所以生氣會加劇體內真氣的亂竄,效果更加可怕?孟戚陷入了沉思。
這時有錦衣衛進來,稟告文遠閣那邊的朝臣被帶過來的消息,太子微微點頭,外面喝冷風的大臣頓時脫離了苦海,一個接一個地進了寢宮。
天子的寢宮很大,可現在先是太子跟一群錦衣衛進來,這會兒衛軍錦衣衛又“帶著”一群二品以上的重臣來了,整座宮殿都變得十分擁擠。
像幔帳這樣原本偏僻的角落也不再安全,殿內多點了燈,還有人在附近走來走去。
陳總管已經找了個機會,悄悄告訴太子,幔帳那邊藏著人,看靴子應該是三皇子。
太子朝那邊望去,卻覺得有點不對。
再一眨眼,確實只有一雙靴子,燈光模糊地照出人影。
“什麼人?”錦衣衛也發現了異常,刀挑開幔帳。
“住手!”陳才連忙喝止。
三皇子看著刀鋒瑟瑟發抖,卻沒有喊叫。
眾人見他不說話,以為三皇子被嚇軟了腳,只有太子覺到不妙,正要說什麼的時候隔空一道真氣解開了三皇子被點的
道。
三皇子下意識地叫了一聲,隨後慌張地東張西望。
文遠閣的宰輔們看到表現得異常懦弱無能的三皇子,都有些不自在。
這時候就要看臉皮厚度了,張宰相繃得住,姜宰相則是耳發燙,想到自己贊同扶持這樣的皇子登位,就是一陣羞愧跟後悔。
“太子殿下。”姜宰相顫巍巍地向太子行禮。
“還不攙老宰相坐下。”太子吩咐身邊的人。
眨眼就來了四個內侍,不由分說把姜宰相從一群臣子裡帶了出去,恭恭敬敬地“請”到旁邊,給了一張圓凳。
剩下的朝臣,也被錦衣衛跟內侍東扶西攙地請到了不同的地方。
等張宰相反應過來的時候,他身邊的親信一個都不剩了,只有跟自己不太對付的兩個朝臣。
張宰相原本示意自己這邊的人出來質問,被這麼一折騰。質問倒是還能質問,可是想要互相對個眼神暗示什麼,就甭想了。隔得遠了,還有人在旁邊虎視眈眈。
“太子為何行此大逆不道之事?”首先發難的是禮部尚書,他倒不是張宰相的人,而是到扶持三皇子謀劃不成了,心有不甘,忍不住拿三綱五常說話。
眾臣進門的時候就仔細打量了太子。
雖然穿得厚實,一副怕冷的體虛病弱模樣,但是臉卻還行(暖玉的功勞),也沒咳得厲害(墨大夫的方子,出門前才喝了一碗),這一切都擺明了太子的病危可能是有意放出去的假消息,為的就是麻痺皇帝,為
宮做準備。
再看疑似中風的陸璋,原本想要站在皇帝這邊然後繼續支持三皇子登基的朝臣心都跟著重重地落了下去。
張宰相雖然失落,但還保持著冷靜,他在心中盤算著如何應對,忽然想到了劉澹……北疆軍糧的事他們做得十分周密,本拿不到什麼切實的證據,即使要查,也只能抓戶部兵部的小官。疑似落在劉澹手上的那封信也不重要,沒題頭沒落款的,咬死了不認
本沒法查。
真正的問題其實出在秋陵縣!
四郎山的司家在秋陵縣做生意,給地方官送了不少的好處,雖然他們偷挖金礦的事沒人知道,但是得了賄賂的人都要倒黴。
張宰相就得過自己門生,也就是平州知府的孝敬,當時只知曉是商戶,雖然在陳朝末年曾經起兵,還受封過楚朝的官,不過那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了。現在想要行個方便,開個雍州平州的許可,可不就得上下打點齊全?
且說陸璋得了秋陵縣的消息後震怒,張宰相暗叫不妙,雖然秋陵縣一場地震,那些官兒死得乾乾淨淨,但平州知府還活著。更不巧地是,事發時偏有一本司家的賬冊了出來,人也是被劉澹遇到的。賬冊上可能會記了給平州知府的賄賂,而其中一些希貴物件,已經被知府孝敬給了張宰相。
司家可是謀逆!
這事兒要是再加上北疆軍糧,張宰相的黨羽必定會被斬除許多,傷筋動骨就罷,只怕姜宰相跟蔣政事會趁機發力,直接把他整到致仕歸鄉。
所以劉澹必須死!劉澹死了,賬冊的真實還能再辯駁一番。
張宰相心如亂麻,幾乎沒有神去聽禮部尚書帶頭指責太子不孝不倫。
旁人看來,張宰相只是在發愁,這個情形發愁太正常了,而老對手姜宰相又因為離得遠,沒有察覺到張宰相的反常。
三皇子抖抖索索,連滾帶爬地撲到了太子面前。
蔣政事急得站了起來,想要阻止太子對三皇子做什麼,結果剛邁開步子就僵住了。
“大皇兄,方才……父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