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凝聚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何增強光復軍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使光復軍能引那些老百姓爭相來投,這個問題許漢青始終在考慮。

如果你向那些老百姓承諾,如果打跑了韃子,你就給他們安排一個好工作,比種地要好百倍。在當時肯定被老百姓當作瘋子來看,這就是時代不同,產生的思想上的差距。大多數老百姓的夢想還停留在“三十畝地,一頭牛”這樣一個階段。

雖然知道大量獨立的小自耕農不再是國家生存的本,這種做法完全是一種自然經濟的產物,它固然可以保證大多數農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種,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約經濟的發展,限制了工商業的興起,將中國社會牢牢的捆在自然經濟之中。而且,這並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趨勢,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對土地的重新分配幾乎都要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與破壞。

數千年來,中國傳統上一向將土地兼併視作國家大害,千方百計加以抑制。以至於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朝代開國時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數百萬個小自耕農;經過上百年積月累,土地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國家喪失稅源,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而走險;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政府崩潰,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

在歷史發展的洪中,許漢青到了自己的無力和渺小,超時代的東西可以拿出來,超時代的思想卻不能被接受,他只能一步步地試圖去慢慢影響。

榮譽證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巴掌大的一塊銅牌,刻著姓氏,名字。有這塊牌者,見官不拜,地位和儒生等同。在一向重文輕武的大宋,何時有過這種好事。憑著這塊牌子,退伍後還可以得到三十畝自己的土地,即使犧牲了,對於他的家屬,也能得到同等的待遇,這對大部分的人,誘惑力是相當大的,這可是一個農民一生的夢想啊。

好在現在的江南被蒙古人破壞得面目全非,就象一張白紙一樣,光復軍多是許家的族人或是招募而來的,又少了朝廷的羈絆,所以可以讓許漢青隨意勾抹。

一塊小小的銅牌讓那些原來是宋軍、新附軍、農民聚集在一起,他們不再為了那個在海上漂泊的南宋行朝而戰,也不再是為了那個什麼虛無緲渺的忠義而戰,他們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兒,能過上好子,能不做四等奴隸,為自己是個男人而戰。最樸實的目的卻煥發出了最強大的戰力。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當個光復軍的士兵只要身體健康,能舉起石鎖就行。而對於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許漢青也讓他們的特長能得到儘可能的發揮。會捉蛇的就讓他們收集蛇毒塗抹在箭頭上,會馴化野獸的就讓他們訓練信鴿和會追蹤形跡的獵狗,一些反應機,能說會道的則編入了諜報組織,經過訓練後,化裝成道士、和尚和商人,奔赴到北元佔領的各個地方,收集情報,散播謠言,製造混亂。

宣傳,大力地宣傳,派出的宣傳隊把光復軍的各項政策傳向佔領的村村寨寨,又通過動的人口傳向遠方。

光復軍在許漢青全力的指揮下,象一架巨大的機器,全速地運轉著。

“許大人,您所制定的這些政策與朝廷相悖,恐怕要被朝廷怪罪吧?”陳覆文在這幾天翻看了不少光復軍的文件,現在忍不住提出疑問。

“陳先生,依您看,我大宋因何到了如此境地?”許漢青反問道。

“這個…恐怕是謝太后昏聵,賈似道專權,壓制忠良,不事戰備所致吧?”陳覆文略有些猶豫,從小到大所受的儒家教育,使他有些話並不敢說出來。

“呵呵,陳先生恐怕說得不全面吧,”許漢青淡淡地笑道。這些天忙來忙去,他也想有一個機會和這個將來要倚為臂膀的陳覆文深談一次“我大宋重文輕武,朝政腐政,朝廷的官員只知內鬥,還有種種原因使得大宋就象一棵被蛀蟲蛀空的大樹,風雨一起,自然便轟然倒地。”陳覆文沉思片刻,抬起頭,說道:“許大人所說甚為有理,然朝廷那面也要有個說法才是。”

“陳先生,有說法如何,沒有說法又如何?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趕跑韃子,還百姓平和安寧的生活,一切都要以這個目的為準。如果祖宗成法能救國救民,我許漢青第一個去遵守,可惜呀,如果因循守舊,便要亡國滅種了。”許漢青加重語氣說道。

“莫非大人要擁兵自立?”陳覆文不是不知變通的腐儒,否則也不會降元了。所以聽到這些並不是非常驚訝。

“擁兵自立嗎?應該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光復軍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軍隊,不容朝廷那些無能之人胡亂指揮,光復軍打下的地方就要實行我們制定的政策,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許漢青想了一下說道:“但朝廷我們也不是不管不顧,在適當時機還是應該加以援手,畢竟它還是無數大宋子民的希望所在嗎。”陳覆文點了點頭“屬下明白了,我們不做那飛蛾撲火的孤臣孽子,也不做那袖手旁觀的小人。”

“不錯,就是這麼一說。”許漢青高興地答道。

“所以光復軍才要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招攬更多的人才加入,只有這樣才能不受制於人,說話也才有分量。”

“確實如此,”陳覆文深以為然地說道:“光復軍有大炮,手雷等利器,打幾個大勝仗,再推行這些政策,這樣就容易多了。”

“是呀,我許漢青名聲不顯,只能靠多打勝仗來擴大影響了,可比不得文天祥文丞相,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呀。”許漢青遺憾地搖著頭。

“英雄不問出身,許大人雄才大略,目光深遠。文丞相嗎?雖有一腔報國忠心,卻是個不知兵的書生,我看,成不了什麼大事。”陳覆文對宋朝這些官員都很瞭解,看事情十分透徹。

“恩,確實是這樣,現在的朝廷真的沒有什麼出的將領,張世傑,百敗名將,文天祥,書生意氣,以後也只有靠我們自己啦。”許漢青嘆息道。

“屬下追隨大人,定當盡心竭力,助大人成就不世這功。”

“好哇,陳先生對漢青有信心,我許漢青定不負陳先生和千萬大宋百姓,定要打出一個光明的世界。”許漢青信心百倍地說道:“對了,我想請陳先生組建內政部,具體負責行政,財政,監察。所需人員可以從光復軍中調一些識字的士兵,由您來負責教導,希望陳先生能盡心助我。”

“陳某敢不從命。”

大家正在读